珍爱红楼-- --红楼识微第五回 韩雪丽
十二钗命运的一个预告。以宝玉游幻境,知十二钗命运。
开头点出宝钗入府,马上对黛玉有了影响,其实宝钗未来时,湘云作为贾母的亲戚也是常来的,可是就没人拿湘玉二人对比。可是宝钗一来,就有人比较了。这只能说明湘玉都是贾母的亲戚,都是贾母这一边的,所以没什么可比的,而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这种比较中暗含了贾母与王夫人的比较。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 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黛玉在宝玉心中本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可是在众人眼中却是黛玉不及宝钗,有些用黛玉衬宝钗之出众。钗玉的模样都是好的,而且不是一个类型,若能直接对比的应该是性格,宝钗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这八字暗含了宝钗通人情晓世故,可当一个时字。宝钗是以一个好客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当然会懂得与主人相处之法。而黛玉此时,父亲还在,贾母庞着宝玉护着,待遇比三春还高,她的心态其实有些主人的意味了。可是众人却是用客人的目光打量钗玉,所以都感觉钗好了。唯宝玉心中,还是重黛玉。此时众人重宝钗,宝玉重黛玉,这就是金玉与双玉的定位了。
贾蓉之妻秦氏出场,特写出是贾母心中此人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自知此人人缘极好,也伏了凤姐与之的友情。
接下来宝玉梦中见了册子,知十二钗的命运,只是宝玉不知。终身误似是宝玉的口气,得了金玉缘,心中念的是双玉情,所以意难平,这一个误字,似乎牵出三人,并非宝玉一人。他眼前有钗,心中有玉。而钗对了他,则是连误字也不必提了,说不得,一说皆是错。玉在何处,是生离是死别,都是怀想。
枉凝眉原是双玉的情缘,相遇却无缘,相知却别离,还泪情深,一世之情。水中月镜中花,钗玉一生的缘,都是错过。
恨无常是元春之命运,一个恨字,可知元春平生之恨就是入宫了,人人眼中的荣华,却是她的暗恨。点出元春死于贾府败落之前,元春已知结局,无奈无力相护,唯有相告。
分骨肉是探春,元春是死别探春是生离,探春的走是无奈,是不得不走,是为了维护贾府的短暂局面。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要各自保平安,可知双方都是危局。
乐中悲是湘云,先乐后悲。姻缘原是好的,只是不久长。悲伤无用,只能不悲。
世难容是妙玉,她的顺序竟在迎春惜春之前,足之地位特别。这十二钗都是贾府之人物,从宝玉宝钗黛玉写起,然后是元春探春,湘云之后就是妙玉。所以有的说妙玉与宝玉有缘,有的说是贾府的特别保护人物,总之妙玉是与贾府或者宝玉有关联的。她的词中用了两个叹字,她自己之叹,世人之叹。
喜冤家是迎春,这个冤字让人想起英莲,书中此二人最是冤,都是与世无争的人物,命运偏生都是遇了魔王。
虚花悟是惜春,妙玉本不想出家,不得不出,惜春是自愿出家,宁府的小姐,看透了世事的冷暖,甘心出家。
聪明累是凤姐,四春之后是凤姐,凤姐在贾府的命运最是波折,一从二令三人木,她的故事最是心酸。威风过张扬过,跌落过悲凉过。
留余庆是巧姐,余庆二字,给了巧姐生机。
晚韶华是李纨,夫死教子,用青春与幸福换儿子成材,只是功名之后,却是命运无常。
好事终是可卿,点出宁府之荒唐与混乱,写出贾府之落缘于宁府。惜春之出家也是因了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