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折—鲁南战役一举扭转我军在山东局势,华东野战军掌握主动权

以冬说历史 2025-03-03 04:29:5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鲁南战役:坦克陷泥,枪炮围猎,一场彻底的翻盘

坦克卡在泥地里,履带打滑,炮塔无力地转动,士兵们四散而逃,华东野战军围了上来,炸药、火焰、铁锹齐上阵,一场生死围猎已经收网。

国军最精锐的第一快速纵队,号称装备最先进的机械化部队,就这样陷在了鲁南的泥泞里,成了瓮中之鳖。

这不是孤立的失败,而是整个鲁南战场的生死逆转。

山东战局一直僵持不下,国军步步紧逼,解放军则在夹缝中寻找出路。

可谁能想到,仅仅十八天,战场形势彻底翻盘,国军的“围剿”计划成了噩梦,华东野战军不仅活了下来,还顺势咬掉了敌军的两大主力师。

怎么打成这样的?

鲁南这块地,谁都想吃下去

1946年冬,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都在寻找决定性的突破口。

山东一直是个烫手的地方,解放军在这里有根基,民众基础牢固,但国军兵力更强,装备更精良,尤其是机械化部队,让解放军吃了不少苦头。

国军的计划很明确,临沂是山东解放区的咽喉,只要拿下这里,整个山东南部的解放军就会被切断,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很可能被困死在北方。

而且,宿北战役刚结束,国军精锐的整编69师被全歼,这让蒋介石很恼火,急着找回场子。

于是,国军调集26师、51师、33军,外加从长沙调来的20师,摆出一副要彻底解决鲁南问题的架势。

华东野战军的日子并不好过,刚打完宿北战役,部队还没喘口气,马上又要迎战四个整编师的围攻。

怎么打?等着被围剿,还是主动出击?

陈毅、粟裕的选择:不能等死,必须先出手

华东野战军的指挥部里,气氛紧张。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三个方案:

直接突袭淮北,逼徐州的国军回援,在运动战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

得知整编74师可能孤军北上,趁机吃掉这支国军王牌部队。

回师鲁南,先把峄县、枣庄一带的国军消灭掉,稳住山东战场。

军委的意思很明确,鲁南战役的胜负关系整个华东战场。

如果能赢,就算苏北这边暂时丢掉一些地盘,也能再拿回来。

但如果拖下去,被动挨打,整个战局都会崩盘。

最后,陈毅和粟裕决定:先打整编26师,这支部队孤军深入,左右两侧都是东北军和西北军,派系矛盾大,不容易互相支援,是个理想的突破口。

而且,这一战如果赢了,不仅能稳住临沂,还能顺势收复峄县、枣庄,把鲁南的主动权夺过来。

26师被围死,第一快速纵队成了猎物

12月27日,华东野战军正式开始行动,鲁南战役打响。

部队分成两路:

右纵队负责切断26师和51师的联系,先吃掉26师的44旅。

左纵队则要阻断26师和33军的联系,围歼169旅。

战斗打得很快,国军26师的指挥中枢被迅速摧毁,整个部队陷入混乱。

而此时,第一快速纵队还没意识到危险,他们是国军的精锐机械化部队,装备有坦克和重炮,自认为可以随时支援。

可他们没想到,自己也成了猎物。

1月4日,第一快速纵队被包围在兰陵以北的洼地里。

这里地势低洼,正值冬季,雨雪交加,坦克陷入泥泞中,步兵也乱作一团。

解放军趁机围上来,炸药、燃烧瓶、手榴弹一起招呼过去,坦克成了固定靶子,火炮也没法转移。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到下午3点,第一快速纵队几乎被全歼,仅有7辆坦克侥幸逃回峄县。

这支曾经被国军寄予厚望的机械化部队,就这样在鲁南被彻底覆灭。

战局翻转,连下峄县、枣庄

歼灭26师后,华东野战军没有停下,马上把目标转向峄县和枣庄。

1月9日,峄县战斗打响。

国军114旅、52师残部拼死抵抗,但在1月11日凌晨,城破,守军全军覆没,26师师长马励武被俘。

紧接着,枣庄战役展开。

这是一座矿区城市,国军51师利用坚固的建筑物负隅顽抗,战斗异常激烈。

解放军采用逐屋争夺的方式,一点一点推进,1月19日晚,发起总攻,经过巷战,1月20日,枣庄彻底被攻克,51师师长周毓英被俘。

至此,鲁南战役画上句号,国军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被歼灭,总计5.3万人被击溃,华东野战军彻底掌握山东战场的主动权。

坦克陷进泥里,突围变成了送死,机械化部队在鲁南战场上遭遇了致命一击。

国军本想围剿解放军,没想到十八天后,自己成了被包围的对象,鲁南战局彻底翻盘。

这场仗不仅让山东战场的局势发生逆转,也给后续的莱芜战役铺平了道路。

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在这里被彻底歼灭,机械化不等于无敌,战术、地形、指挥,每一样都能决定胜负。

战争从来不是拼装备那么简单,而是拼人、拼战术、拼意志。

在山东这片土地上,谁能真正扎下根,谁才能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