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元初】艾性夫的二十首诗作,值得品读

薇春江 2025-04-08 15:16:47

艾性夫,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与其叔艾可叔、艾可翁齐名,人称“临川三艾先生”。

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咸淳贡生,晚年出仕元朝,曾任浙江道提督。

艾性夫工诗,气势清拔,以妍雅为宗,尤擅长五、七言古体,笔力排荡,精新华妙,脍炙人口,为时绝唱。著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闻雁】

枯树淡秋影,湿云凛夕阴。

江天一声雁,世事百年心。

【春山】

春山不可画,烟雨近江楼。

藤老依松活,泉迂避石流。

懒云低渡竹,细草乱沿沟。

欲打巴禽去,家居听亦愁。

【秋阴】

老蝉吟渐懒,愁蚓思无穷。

数点菊花雨,一溪茅屋风。

苔衣秋井绿,枫缬晓山红。

急索鹑裘补,寒先及老翁。

【尽日】

尽日坐谷口,看云生岭头。

蝉声偏占晚,菊色欲专秋。

江碧水心淡,叶红溪树愁。

乾坤万万古,流转一虚舟。

【饭客】

菜剪尧时韭,羹羞晋代莼。

家寒多食淡,客好不嫌贫。

一夜小窗雨,百年华发人。

明朝未须去,老别最伤神。

【出东门】

驱车出东门,怅望东门道。

折兰赠所思,所赠非所好。

岂无千丈红,相媚一饷好。

终然失所性,不肯寘怀抱。

秋风日以高,玄发日以缟。

携兰种幽谷,佩服从吾老。

【渔家】

水浸秋空夜色晴,柳根三五钓船轻。

不知长笛在何处,忽趁月明吹一声。

【武阳渡】

空蒙水气湿溪烟,闪烁沙星照客船。

一片西风吹酒醒,秋容多在雁云边。

【枕上】

画兰重补纸床屏,支石横眠道气清。

杜宇不啼春一半,落花如梦雨三更。

老心暗觅余年健,万感偏从静夜生。

最忆宝莲山下月,照人扶醉听吹笙。

【落梅】

翠羽嘈嘈唤梦回,罗浮峰下小徘徊。

霜风昨夜卷晴雪,山路今朝无碧苔。

尚有瘦香供玉笛,不将余片点妆台。

少须鼎实明人眼,却带江南烟雨来。

【深冬】

冻透松边屋两间,孤床盘礴数更阑。

无情风雪偏欺老,经乱衣裘不御寒。

春意一炉红榾柮,故人两坐绿蒲团。

敲冰自换甆瓶水,浸取梅花仔细看。

【意行】

意行行到野人家,门带清溪石径斜。

落日轻烟山可画,短篱颓堑菊能花。

归迟误客频敲竹,坐久劳人再煮茶。

那得宽閒无点事,日搔短发问桑麻。

【除日立春】

岁如旧政方书满,春与故人同惠来。

白发最愁新历换,清谈且博笑颜开。

屠苏卯酒红生晕,细菜辛盘翠作堆。

但觅年年各强健,不妨日日小徘徊。

【萧寺秋夜】

藤护颓垣石靠门,竹罏香穗篆余熏。

醉来终夜不知雨,梦觉四山都是云。

半局棋枯僧入定,一声松响鹤离群。

缺权癞可风流尽,招隐归来有此君。

【重宿芳草渡】

曾卧江楼听雨声,萧疏又似送归程。

正如老马倦行路,忽有鹁姑啼晚晴。

绕屋种花春烂漫,隔窗无树月分明。

苍头不管人眠熟,连报严城打五更。

【湖阴故人家】

水痕落尽见晴沙,步入湖阴处士家。

梅一两花春尚小,雁三五字日初斜。

百年耆旧多思洛,五夜精魂半梦华。

珍重瑶琴莫轻拂,西风江上沸芦笳。

【冬夜抄诗作】

笔债穷年老发僧,砚寒还复夜敲冰。

西堂梦后无灵运,夔府归来有少陵。

诸老文章凡几变,千年风雅欠中兴。

矮窗烛暗成惆怅,忽见梅花月一棱。

【上蓝寺吸江楼】

拔地连云百尺楼,长风断雁十分秋。

绝无山硋天空阔,独与江邻水拍浮。

潭底老龙眠屋影,雨余雌霓跨帘钩。

愁来莫倚阑干北,一缕烽烟是汴州。

【燕去十年复来巢】

双燕窥帘认主人,十年不见忽过门。

乌衣故国今何在,苍籙遗民老幸存。

芹沼不香惊绿帽,草堂无语对黄昏。

从今不必依王谢,只好寻常烟雨村。

【赋太和寺同根红白梅】

雪影萧萧带晚霞,胭脂灼灼傍铅华。

孤山夜合连枝来,一树春分二色花。

牛继马来几换骨,鹤乘鸾去忽通家。

向来逋老题诗处,曾有红裾拂碧纱。

注:图片为晏济元(1901一2011)的山水画作

0 阅读:3

薇春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