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高考的伪命题,“快乐教育”的阉割版,2亿学生何去何从

江海燕子课程 2025-02-23 05:13:20

2024年10月发布《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35万所,在校生为1.08亿人;

全国共有初中5.23万所,在校生5243.69万人;

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54万所,在校生2803.63万人;

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7085所,在校生1298.46万人

即小学至高中(包括中职)在校生共计约2.01亿人。

对于这样庞大基数的在读学生,他们的将来,牵一发而动全身。

近几年,却有一股论调——

要求取消中高考,进而嘲讽和打压“小镇做题家”。因为通过中高考,努力学习,获得成绩的学生,其实就是缺乏创新力和创造力;

大力提倡快乐教育,进而全盘否定学习的竞争性,似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容不得受一点压力的。

我国的教育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加中高考选拔淘汰相结合的机制。

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截至2012年,全国已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可以说,九年制义务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打破过往的精英阶层垄断教育的现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教育被赋予“国家意志”时,公权力性质的国家教育,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筛选有利于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中高考选拔淘汰机制自然就应运而生。

教育由“私事”变成“公事”时,教育的这一规律就产生了。否定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是违背规律的。

提出“取消中高考,提倡快乐教育”者,不过两种人——

其一是既得利益者。

阶级的跳跃本就很难,但在我国,上升的渠道仍在。打击腐败贪污、限制金融私有化、国企近亲属回避、行政编和事业编国考等,都在不断敲击阶级固化的壁垒。而中高考,恰恰是实现流动性的基本要素。

董宇辉——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县重点,然后是西安外国语大学,其开创了知识带货的主播新方式;

梁文锋——出生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一个教育资源相对贫瘠的五线城市,他以“状元”身份进入浙大,是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创始人;

......

他们都是所谓的“小镇做题家”,而他们恰恰又是实现阶级跳跃的明证。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

在美国,年收入超50万美元家庭的学生进入常春藤联盟的概率是普通家庭的77倍;在中国,C9高校中有70%以上的学生,其出身是普通家庭。

其二是仰视西方者。

“外国的月亮是圆的,外国的空气是清新的,外国的教育理念当然也是最先进的”,这是这批人的共识。

西方的“快乐教育”是建立在公私并存的基础上的。公立系统的定位是给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上的,教学要求和难度不高,多以鼓励式教育为主。没有压力、没有竞争,当然快乐。

这种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大部分公立系统出来的学生,要么是普通州立大学后找份普通谋生工作;要么是读两年社区大学,当一些文秘和技工工种;要么就直接高中毕业,找份服务行业或成为体力工人。

而私立系统,教学要求高,管理严格,且学费昂贵。所谓的内卷无处不在,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被学校勒令重读一年(即留级)。放学后,学生还要接受各种学科和素质培训。私立系统就读的学生家长基本是医生、律师、飞行员、企业家、公司高层、政界人士。这便是与“快乐教育”形成双轨制的——“精英教育”。

阉割版的西方教育,拿来输出到国内,本质就是在愚民。

中高考不会扼杀创造力和创新力。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高考的核心目标是检验学生对基础学科的掌握程度,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前提。同时,因为考试,产生压力,进一步锤炼人的意志品质,为将来的发展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40年国力发展,主力军便是从中高考中走出来的人才。

中高考也只是阶段性评估,且是目前我国最公平的选拔淘汰机制,它只是开始和过程,而不是终点。真正的启人教育,创新创造力教育是在大学。

启人教育的锅不能让基础教育来背,这是混淆概念。

中高考需要改革,但不是取消。

减轻学生的“不合理”负担,而不是减去学生的所有学习压力;避免学生的超前教育,而不是“学习无用论”大行其道;调整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而不是“大锅饭”式的办学;优化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而不是“英语退出中高考”;抑制恶性内卷,而不是否定良性内卷的进步性。

完善中高考机制,而不是取消中高考,这也是在混淆概念。

那些批判中高考的人,或许从未明白过,对很多人而言,不是先有翅膀才能飞翔,而是先拼命奔跑,才在风中长出翅膀。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