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李锐指责冶金部工作密不透风,毛主席笑称:你们可不要学蒋干

风吹草语吖 2025-04-22 15:00:16

【前言】

罗瑞卿这人性格直爽,一听毛主席不断自责,他心里头就七上八下的,特别不是滋味。眼瞅着还有人在那儿一个劲儿地提批评,罗瑞卿实在看不下去了,立马站出来,硬气地给毛主席撑腰。

听说罗瑞卿把李锐的话给挡回去了,毛主席笑着讲:“罗瑞卿这家伙挺能扛啊。”说这话时,毛主席的语气里满是赞许。

【毛主席:你们可不要学蒋干】

1959年7月11号那天晚上,在庐山开会的时候,毛主席把周小舟和周惠两个人叫过来聊了聊天。

说到会议上的批评声音,毛主席讲道:“不能不接受批评,人家有想法还是得让人讲出来,要不然咋能把大家的想法统一到一起呢?”

听完毛主席的话后,周惠开口讲道:“主席,现在还有些同志不愿意提缺点,开讨论会时大家心里还是有负担,不敢放开来说。”

接着周惠的话,毛主席直接问道:“谁说不能提缺点呢?”周惠回答:“李锐同志在小组会上想发言,但好几次都被人打断了,没法继续说下去。”周小舟也插了进来:“是瑞卿同志,他好几次都不赞同李锐的观点,所以打断了他。”

周小舟提到的瑞卿同志,其实就是罗瑞卿。罗瑞卿个子挺高,有1.82米,比毛主席还要高出1厘米,整个人看起来高大帅气。因此,毛主席就亲切地管他叫“罗大个子”。

1929年的时候,罗瑞卿在成为党员仅仅一年后,就选择加入了咱中国的工农红军。

9月份,上杭县城的太忠庙里,红四军第八次大会热热闹闹地开着。罗荣桓在上面讲了一番话,刚调到第二纵队五支队当党代表的罗瑞卿听了,心里头也直点头。他觉得,红四军啊,还真离不开毛主席。那时候,有不少人反对,但罗瑞卿可不管那些,他站出来,大声地说,得把毛主席请回来,继续领导咱们红四军。打那以后,罗瑞卿就坚定地跟毛主席站一块儿了。

经过多年的战斗岁月,罗瑞卿一直深信毛主席的领导方向是对的。所以,每当频繁听到毛主席自我反省错误时,他心里头就特别不是滋味,感到非常焦虑和伤心。

碰到这种情况,罗瑞卿实在听不下去了,尤其是有人一个劲儿地提批评,他实在忍无可忍,直接站了出来,力挺毛主席。这就是周小舟讲的那事儿,说“瑞卿同志不赞成那家伙的看法,好几次跟李锐对着干”。

听完周小舟的讲述,毛主席心里头没发火,反倒觉得挺宽慰的。他笑着,用一种赞许的口吻说:“是嘛?罗长子把事儿给扛下来了。”

说实话,罗瑞卿觉得,毛主席都已经好几次自己检讨过了,这事儿就别再揪着不放了。再说了,毛主席做的决定,那都是大家伙儿一起商量出来的,哪能全让毛主席一个人背锅呢?这就是为啥罗瑞卿非要“扛住”的原因。

然后,毛主席就吩咐:“把李锐叫过来,咱们再多一个人。罗长子那边能扛住,没问题,直接跟我说就行。”

讲这话时,毛主席心头暖洋洋的。他觉得,自己并非孤军奋战。既然罗瑞卿已经扛下了压力,那他就该出面调和一下,好让两种不一样的看法能融合到一起。

没多久,李锐就到了。一见到他,毛主席就用一种轻松的语气提议:“李锐,要不咱们来个小范围的老乡聚会吧。咱们随意聊聊,你看谁先开头呢?要不还是你们两位姓周的同志继续接着聊?”

后来的聊天里,毛主席又一次说了自己的不对,揽下了该担的责,他说:“我就想着能多弄点钢铁,多为国家出点力,让咱们早点强大起来,别再落后。虽说现在啥都没有,但这穷和空白,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说起来,这种心思也挺正常的。想想看,谁不想多努力一把,多捞点好处呢。所以,这事儿也挺能理解的。不过,要是太过较真,那就不太现实了。毛主席他也觉得,这事儿不算啥大事,只要适时变通一下,就啥问题都没有了。

不过,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没把毛主席的劝解当回事,而是一个劲儿地追究责任,大有咄咄逼人之势。

所以,毛主席就试着把话题往陈云负责的财经工作上引。周小舟、周惠还有李锐,他们都挺支持陈云的做法。

后来,毛主席就这事发表了看法:“记得之前陈云提议要先顾着市场,然后再考虑基建,但黄敬当时并不赞同。现在看来,还是陈云的想法对。这世上哪有什么能预知未来的人,像传说里能前知500年、后晓500年的刘伯温那都是不存在的。说到底,就是得多动动脑子,做事考虑周全,给自己留点余地。”

然后,毛主席聊起了《三国志》里郭嘉的事儿,他说:“‘国家动荡时想猛将,家里穷了念好妻’,这是《三国志》里写郭嘉的那段话。郭嘉这人特别聪明,一开始在袁绍那儿,但没啥机会施展。他觉得袁绍这人毛病多,没主见,想法多但拿不定主意,就跑到曹操那儿去了。曹操夸他,说遇到大事或者打仗时,郭嘉总能随机应变。我还没想好怎么办,郭嘉就能给出主意。平定天下,他的谋略功劳最大。可惜啊,他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曹操哭得不行。”

毛主席对陈云挺了解的,清楚他的长处和短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完美无缺。他说过:“让陈云来当总指挥挺合适,但他也有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其实,毛主席是想告诉我们,得看到别人的长处和做得好的地方。看到短处后,咱们就提出来,帮他改正,让他的短处慢慢变成长处,或者别让短处给盖过了。就这么个意思。

但是,李锐好像没懂毛主席的用意,还是坚持他的批评,说道:“像各地大炼钢铁这事儿,指标完成得咋样,质量如何,冶金部那边捂得严严实实,啥都不肯透露。说到底,钢铁这东西,质量才是硬道理,我觉得宁可数量少一点,也得保证质量上乘。”

当李锐拿冶金部当例子提出批评时,毛主席立马站出来替冶金部的李富春和王鹤寿说话:“富春他是靠王鹤寿支持的。有些事,不能完全怪下面的同志,也不能全怪各个部门。要不然,王鹤寿就该像三国里的蒋干那样发牢骚了:曹营里的事,真是难办啊!说不定还会说你‘想跟我一起共渡难关呢’!”

毛主席又一次提到“曹营和蒋干”,这里面是有深意的。他讲道:“蒋干那家伙去偷书,忙前忙后,吓得不行,还以为自己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想到最后却被人家瞧不起。他心里能不憋屈嘛?”

随后,毛主席用教导的口吻说道:“你们来找我,可别干那蒋干盗书的蠢事。”

毛主席提到的“蒋干盗书”这回事,跟周小舟、周惠还有李锐他们心里想的那个成语意思不太一样。他们了解的“蒋干盗书”是这样解释的:蒋干是《三国演义》里的角色,给曹操当谋士。赤壁之战那会儿,他奉曹操的命令去劝东吴的大将周瑜投降。结果周瑜用了个反间计,让蒋干偷看了封假信,最后曹操误杀了水军头头蔡瑁和张允。这成语就是说人被骗了。但毛主席用这个成语是想提醒大家,别乱传话。

所以,当毛主席讲完那话,周小舟、周惠还有李锐三个人都是一头雾水。周小舟直接就问:“主席提到的蒋干盗书,那到底是想表达啥呀?”

瞧着他们三个一脸疑惑,毛主席就给他们解释:“你们说的去年传我的话,有些传得不对劲。今天你们可别像蒋干那样,回去后又瞎传一气。”

然后,毛主席又给我们讲了个事儿,他说:“好多事儿我都得担着责任。但说实话,有的事儿我还真担不起来。就拿人民公社这事儿说吧,有次我去河南七里营看了看他们的公社,碰上个记者问我:‘公社咋样啊?’我随口一回:‘不错’,结果第二天报纸上就登出来了,全国上下都知道‘人民公社挺棒的’。”

这时候,周小舟开口了:“以后说话别乱传,最好还是写下来,以写的为准。”

对于这事儿,毛主席提出了反对看法,他讲:“这个提议不妥。写成文字更不行。钢铁产量翻一番,一写成文件,怎么就成了法律呢……你们回去跟同志们说,中央是很愿意听大家意见的,但得护着群众的热情,别给他们泼冷水,也别让他们灰心。盼着这次会议能让大家想法一致,改掉不足,好让咱们继续大干快上。”

从毛主席的想法来看,甭管是优点对的地方,还是缺点错的地方,最关键的是得把党内团结搞好。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能汇聚成一股无法被打败的力量,这样一来,啥困难都能解决,自然就能有个好结果。

因此,毛主席拿“蒋干盗书”的故事打比方,提醒周小舟、周惠和李锐这三位同志,别随便传闲话。他希望大家能在他的引导下,思想转个弯,多看看咱们已经取得的成绩,跟大多数同志拧成一股绳,一块为建设新中国加油干,争取再立新功。

但是,周小舟、周惠和李锐最终还是没听毛主席的话,把那次聊天的内容给泄露了出去,干了件“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