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中消失的护卫舰(三)——反潜急先锋加西亚级

基森评历史 2023-01-15 11:23:02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1959年3月12日,这一天对于苏联海军来说是个里程碑般的日子,建造了4年之久的627型核潜艇首舰“列宁共青团员”号(K-3)终于服役,宣告红海军从此进入核动力时代。

627型攻击核潜艇水下最大航速30节,最大潜深300米,能在水下持续活动数周,还装备有T-5型核鱼雷,这种可怕的武器被美国命名为十一月级。截止到1964年,苏联已经组建了一支有力攻击核潜艇部队,共有13艘627型核潜艇入役,其中10艘部署在北方舰队,3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

627型攻击核潜艇

T-5核鱼雷

美国本来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水面反潜力量,其主体除了反潜护航航空母舰之外,就是一大批二战期间建造的驱逐舰,可对手核潜艇的出现让这些驱逐舰迅速变得过时。于是美国海军一边展开“舰队修复和现代化”(FRAM)对这些驱逐舰进行升级,一边开始加速第二代护卫舰的研发,建造了布朗斯坦级护卫舰。

装备了一大批新装备的布朗斯坦级设计并不成功,导致只建造了2艘就草草结束。但美国海军建造护卫舰的步伐并没停止,在对布朗斯坦级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之后,又建造了一型新护卫舰——加西亚级。

加西亚级的船体与动力

加西亚级FF1050戴维号

作为主要承担反潜任务的护卫舰,美国海军计划继续为加西亚级配备布朗斯坦级使用的AN/SQS-26大型球鼻声呐,为了改善这种声呐体积与重量过大带来的布朗斯坦级适航性差问题,对加西亚级的船体进行了重新设计。

首先增加了船体尺寸,舰长增长到了126.34米,宽13.44米,吃水4.42米。相应地标准排水量也达到了2640吨,满载排水量3400吨(布朗斯坦级为长113米,宽12米,标准排水量2360吨,满载排水量2960吨)。

其次舍弃了更适合护卫舰的长艏楼船型,重回高干舷平甲板船型的美式驱逐舰风格。这样即可以改善艏楼船型带来的重心过高和重心靠前的问题,高干舷又可以避免甲板上浪。

最后对上层建筑的构造也进行了调整,不但烟囱桅较矮,还增加了上层建筑的长度,相应地整体高度也被降低,显得没有那么紧凑,这也是为了降低重心和重心后移。

FF1047沃奇号,平甲板干舷很高,上层建筑很长比较分散

FF1037布朗斯坦号,长艏楼船型,上层建筑很短很集中

动力延续了布朗斯坦级相似的配置,锅炉仍然是2台福斯特-惠列尔(Foster-Wheeler),最大蒸汽压力却由布朗斯坦级的600psi增加到了1200psi;主机为1台西屋蒸汽轮机,双减速齿轮,单轴单桨,总功率高达35000马力。动力系统水准的提高虽然增加了成本,却把最大航速推到了27节,最大续航里程4000海里/20节(布朗斯坦级最大航速26节,最大续航里程4000/15节),这些性能指标满足了与核潜艇进行对抗的需求。

强大的反潜能力

加西亚级反潜功能的核心,当然是AN/SQS-26球鼻艏声呐。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在Q系列舰壳声呐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后来SQS声呐的鼻祖——SQS-4型舰壳声呐,并开始大规模装备。该声呐可以使用主动和被动两种模式进行全向搜索和定向跟踪,直径1.2-1.5米,最大作用距离1海里。

随后在50年代,在SQS-4的基础上研制出了SQS-23型声呐,SQS-23增加到了432块换能器基阵,直径增加到了2.5米,重量达6吨。体积的增大导致再安装在舰底突出的导流罩内会影响航海指标,于是开始使用球鼻艏的设计。例如著名的亚当斯级驱逐舰使用的就是这种声呐。

由于SQS-23的信号只能在直达声道中传播,无法利用海底反射和汇聚区探测更远距离的目标,60年代初,美国又在SQS-23基础上改进出了SQS-26。SQS-26的基阵更多为576个,体积与重量进一步增大,但是功能也更强大,最大主动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2海里。

巨大的SQS-26球鼻艏声呐

球鼻艏之前,迪利级护卫舰声呐装在舰底导流罩内

反潜武器由远-中-近3层火力构成。

加西亚级在舰艉有一座封闭式直升机机库和一个直升机起降平台,与位于舰身腰部的搭建式直升机平台相比,位于舰艉的一体式直升机平台可以降低重心,使轻型舰艇搭载更加重型的直升机。但直升机平台与舰艉武器始终存在博弈,后来诺克斯级护卫舰又回归了搭建式直升机平台。

加西亚级服役初期使用DASH无人驾驶遥控直升机来执行远程反潜任务,DASH可以携带1-2枚MK44轻型反潜鱼雷,最大遥控距离22海里。70年代初该级舰对直升机机库进行了扩建,开始使用SH-2海妖直升机来取代DASH。

中距反潜武器是位于舰桥前方的1座MK16型阿斯洛克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箱,有8枚备弹,但需要人工装填。

近程反潜武器还是美国海军的常规配置2座MK32型324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分别位于舯部两舷甲板。

包打海空的二战舰炮

加西亚级除了反潜武器之外,其他武器可谓是“寒酸”,所有的对海、对空作战任务全部由2座MK30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来承担。这种舰炮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正是大家脑海中想起的那种装备在亚特兰大、弗莱彻等战舰,二战中叱咤太平洋的MK12舰炮。

MK30舰炮

当时美国海军想在武器库中为加西亚级选择一种合适的舰炮,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前护卫舰使用的MK33型76毫米舰炮,防空能力确实不错,对海射击威力却太小,实在配不上加西亚这种满载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大家伙”。

MK33对海火力太弱

而当时的主力舰炮MK42没被选上,主要原因有3点:

第一MK42体积与重量太大,舰艏已经有了沉重的球鼻声呐,能继续承载的重量有限,否则又会造成布朗斯坦级那样高速航行时埋艏的问题。

第二B炮位下方有阿斯洛克备弹库,留给A炮位的空间有限。

第三舰艉有直升机库和直升机平台,艉舰炮只能安置在上层建筑后方,MK42系统沉重,会导致舰只重心过高。

MK42舰炮是当时美国驱逐舰标配

因此美国海军不得不将二战时期的老古董MK30型舰炮重新搬出来,作为加西亚级包打海、空的唯一武器。MK30全重不到19吨,当年在2000吨级驱逐舰上都能配置四五门,因此加西亚装备了2门也算是绰绰有余。1门位于舰艏A炮位,1门位于直升机库前方的上层建筑上,向后方的对海射界基本上本机库阻挡,只能朝两舷和侧前方射击。

平心而论,MK30的对海火力放在60年代也不算特别落后,16公里的对海最大射程、15发/分的射速,碰上对手小型舰艇不至于没有还手之力。至于MK30的对空性能,面对喷气机时代的空中目标则是聊胜于无。

FF1040加西亚号,可见后方1门MK30朝后射界基本被挡

此外布朗斯坦级完善的雷达设备在加西亚级上得到了延续,AN/SPS-10对海搜索雷达、AN/SPS-40广域对空搜索雷达、AN/SPG-35火控雷达一应俱全。

反潜急先锋

加西亚级一共建造了10艘,分别在1964-1968年间服役,编号FF1040-1041、FF1043-1045、FF1047-1051。另外美国海军还以加西亚级为蓝本建造了1艘“格洛维尔”号,只装备了1座MK30舰炮,用作潜艇搜索系统和战术数据系统试验(AGDE),后来编号改成FF1098。

FF1047沃奇号正在做反潜机动

加西亚级由于具有不亚于驱逐舰的反潜战斗力,又属于低成本“炮灰”护卫舰,因此在军事对峙期间表现非常活跃,时常冲杀在一线。特别是在双方短兵相接的地中海大澡盆中,加西亚级更是与对手短兵相接、贴脸对抗,甚至还被对手核潜艇怒撞过。

这件事发生在1976年8月28日,美国海军地中海第六舰队的FF1047“沃奇”正在爱奥尼亚海进行反潜训练,发现了一艘苏联的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E II级)。双方纠缠了几个小时之后,水下这艘编号K22的675型核潜艇无法摆脱,竟然以半潜航状态从后方朝沃奇号径直撞来。这次“追尾”事故导致沃奇号舰艉重创,连螺旋桨都被撞飞;K22则艇艏和指挥围壳受损严重,导弹发射装置也被撞的变形,最后上浮并亮出苏联海军旗,才算是结束了这次“事故”。

K22追尾瞬间

撞击后的K22

功能单一的反潜护卫舰

80年代末,随着51艘佩里级护卫舰相继服役,美国海军护卫舰的阵容中已不再需要性能落后的加西亚级,于是10艘舰全部在1988-1989年退役。此后有4艘租借给了巴基斯坦,4艘租借给了巴西。

租借给巴西海军后,改名为帕拉级驱逐舰

加西亚级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特别是从与K22的追尾事故中可以看出,该级舰在同核潜艇对抗时完全不落下风,基本实现了当初的设计要求。其反潜能力特别突出,对海和对空功能的羸弱也瑕不掩瑜,在当时特殊背景下称得上一型优秀的反潜护卫舰。

但是到了80年代末,随着美国海军战略发展方向的调整,加西亚级功能单一、执行多任务能力弱的短处被暴露无遗,才服役二十来年就被淘汰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42

基森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