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中消失的护卫舰(二)——失败的琼斯级和布朗斯坦级

基森评历史 2023-06-11 02:31:00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如何应对艇海战术

上世纪50年代,苏联海军为了在短期内积蓄战斗力,采取了从水下挑战美国海军的策略,苏联国内造船厂“火力全开”,截至到1958年已经为红海军输送了超过400艘潜艇。对手潜艇部队迅猛的发展势头,令美国人有些紧张,虽然自己阵容中还有大量的二战时期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可这些舰只已经服役了十来年,哪怕进行改装升级,剩下的日子恐怕也是不多了。

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来这些驱逐舰大量退役时势必会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此消彼长,对手的“艇海战术”将越来越难对付。为此,美国海军开始未雨绸缪,其中一项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能有一种廉价的、能迅速大量建造的护航驱逐舰DE(DE在1975年被划分为护卫舰FF,为了方便阅读,下文都用护卫舰来代替护航驱逐舰)模板,以备不时之需。

迪利级护卫舰

5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的迪利级护卫舰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产物,但美国海军随后发现迪利级并不是理想模板,主要原因还是太贵了。造成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动力系统,蒸汽锅炉加蒸汽涡轮机不但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费用高,而且使用起来也不够经济。二是MK108反潜火箭系统单价太高,拉高了整体单价。因此美国海军又另起炉灶建造了一型新的护卫舰——克劳德·琼斯级。

美国海军最简陋护卫舰——琼斯级

俗话说的好,“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琼斯级护卫舰充分发扬了“守财奴”精神,丝毫不像世界首富美国设计出来的产物。

一、首先看船体还算正常,琼斯级为了提高适航性,抛弃了二战前开始使用了近20年的平甲板船型,又回归了艏楼船型,而且还是长艏楼。二战期间之所为选择平甲板是为了获得高航速,并且降低因堆砌武器带来的重心过高,平甲板轻型战舰适航性差的问题始终存在。

纵观战后几十年世界各国护卫舰的发展,长艏楼船型才是3000吨以下护卫舰的首选,这种船型不但适航性更好,还能获得更多的舱室空间,便于在海上长时间执行护航和巡逻任务。而艏楼带来的重心过高问题可以通过增加舰宽来解决,由此带来的航速下降对护卫舰来说不是非常重要,护卫舰更看重的是续航能力和经济性。

琼斯级舰长95米,宽11.84米,吃水3.68米,标准排水量1314吨,满载排水量1970吨。

DE1034佩里号,采用长艏楼船型的琼斯级船体显得短胖

二、再来看动力。琼斯级为了省钱选择了4台菲尔帕克斯·摩斯( Fairbanks-Morse)38ND8型柴油机,单轴推进,总功率9240马力,还达不到迪利级的一半。因此琼斯级最大航速只有22节(迪利级为27.5节),最大续航里程倒是增加到了7000海里/12节(迪利级为6000海里)。

三、最后来看武备。琼斯级装备了2门MK33型76毫米50倍径单管高平两用炮,分别位于舰艏和舰艉,舰艏1门有护盾,舰艉1门为开放式。舰炮火力比迪利级下降了50%。反潜武器则选择了2座廉价的刺猬深弹发射器,2座MK32型324毫米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

刺猬深弹发射器

从武器配置来看,也就MK32鱼雷系统有些科技含量,其他武器基本上停留在二战护航驱逐舰的水平,并且火力密度还赶不上从前。

琼斯级一共建造了4艘,全部在1958年到1960年间服役,编号DE1033-DE1036。这4艘舰武备薄弱落后也就算了,毕竟后期还可以升级,可致命的是航速太低,应对常规动力潜艇还行,碰上核潜艇怕是拼了老命也追不上。因此美国海军实在看不上琼斯级,凑合用了十来年也没改装,1973-1974年间就早早退役,全部出售给了印尼。

DE1033琼斯号

60年代形势的转变

1959年3月12日,苏联627型(西方命名为红十月级)核潜艇正式服役,双方对抗的模式又发生了转变。核动力解决了长期困扰潜艇的动力难题,它不像柴油机依赖空气,大部分时间得保持通气管状态航行或水面航行;也不像依靠蓄电池潜伏在水下时动力弱,支撑的时间短。核反应堆可以为潜艇提供充沛的动力,不但能长时间维持水下高速航行,还能使潜艇造的更大、装备更多的武器,单舰效能以几何倍数提高。627型核潜艇的成功服役,使常规动力潜艇失去了吸引力,苏联海军开始调整发展方向,全力建设核潜艇部队。

对手发展方向由低端艇海战术转向了高端核战术,美国海军的建设方向也随之进行了调整。琼斯级声呐差、航速慢、武器弱,面对核潜艇会找不到、追不上、打不着,这样的廉价护卫舰造再多也没用。未来的护卫舰配置也得向高精尖发展,才能适应形势转变的需求。

恰好60年代初几样“高端”反潜装备开始入役,让美国海军的预想成为了可能,于是开始了第二代护卫舰的建造。

失败的试验品——布朗斯坦级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美国海军反潜装备的研发在50年代末获得了井喷,特别是“反潜三宝”——SQS-26球鼻声呐、阿斯洛克反潜导弹、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的入役,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模式,也催生了第一型二代护卫舰布朗斯坦级。

DE1037布朗斯坦号

布朗斯坦级采用了类似于琼斯级的长艏楼船型,上层建筑全部集中在舯部,显得紧凑而高大,这种精炼的布局成为随后美国护卫舰的典型风格。该型舰长113米,宽12米,标准排水量2360吨,满载排水量2960吨。

动力系统回归传统与迪利级相似,2台福斯特-惠列尔(Foster-Wheeler)锅炉,1台德拉瓦勒(De Laval)蒸汽轮机,双减速齿轮,单轴单桨,总功率22000马力。最大航速26节,最大续航里程4000海里/15节。

布朗斯坦级线图,可见硕大的球鼻声呐

布朗斯坦级作为一艘2000吨级护卫舰,首次配备了中型以上战舰使用的SQS-26大型球鼻声呐(例如贝尔纳普级巡洋舰)。SQS-26是一种低频声呐,由576个基阵组成,同中小型战舰装备的SQS-23舰壳声呐相比,SQS-26的主动探测距离进一步增大,为12海里。

声呐探测距离更远了,就得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武器,于是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应运而生。阿斯洛克由前方战斗部和后部的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构成,战斗部可以是MK44轻型制导鱼雷、也可以是核深弹。作战时先由舰上声呐测定目标,再由计算机算出弹道发射,阿斯洛克按预定弹道飞行,然后战斗部与发动机分离;战斗部进入水面后,制导鱼雷可以自行搜索攻击目标,核深弹则可以在预定深度爆炸。

阿斯洛克成为了布朗斯坦级护卫舰的主要武器,在舰桥前方设置了一座MK116八联装发射箱,由于受吨位所限没有配备后备弹仓,全舰只有发射箱内8枚导弹。另外在上层建筑两侧各有1座MK32型324毫米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

大杀器阿斯洛克

阿斯洛克最初射程只有5海里,满足不了声呐的最大探测距离,于是又催生了DASH无人反潜直升机,来武装中小型反潜舰只(美国海军在50年代就装备了反潜直升机,但都是重型直升机,只能配备在反潜护航航母上)。DASH可以携带MK44轻型反潜鱼雷,由舰上遥控,最大使用距离22海里。

布朗斯坦级在上层建筑后方设置了一块直升机起降平台,却并没有机库。该级舰艉部还有一大块空余甲板,也不是没有空间,为何当时不设计机库呢?原来刚开始时,布朗斯坦级配备了2座MK33型76毫米双联装舰炮,艏艉各一座。1977年为了在舰艉加装AN/SQR-15拖曳式声呐,才将舰艉舰炮拆除。

MK33双联装舰炮

DE1038麦克罗伊号,此时艉部舰炮似乎还在

布朗斯坦级的雷达也比较完善,有AN/SPS-10对海搜索雷达、AN/SPS-40广域对空搜索雷达,还为舰炮配备了AN/SPG-35火控雷达。

开创了护卫舰新时代

布朗斯坦级从纸面数据来看反潜能力突出,其他各方面性能也比较平衡,应该是一型不错的轻型反潜舰只。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该级舰只建造了2艘,都在1963年服役,编号DE1037和DE1038。这种采购数量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仅仅属于是试验性质,这是为何呢?

原来最大的问题来源于SQS-26型球鼻声呐,由于该声呐太大太重,再加上艏楼船型重心较高,导致布朗斯坦级适航性非常差,横摇超过30度那是常态,最高甚至达到过45度。再就是高速航行时埋艏严重,海况恶劣时大浪甚至能击打到全舰最高的信号舰桥,因此该级舰被水兵们戏称为SS型护卫舰,意思是可以和水面航行的潜艇相媲美。

两艘布朗斯坦级一直使用到1990年才退役,1993年居然又被翻新卖给了墨西哥,坚持服役了不少年。

布朗斯坦号卖给墨西哥,舷号为F201

麦克罗伊号卖给墨西哥,舷号为F202

布朗斯坦级虽然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却为美国在护卫舰的设计、建造和使用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武器(舰炮和阿斯洛克)安置在舰艏、舯部紧凑的上层建筑、艉部要有直升机库(虽然布朗斯坦没有)和起降平台、要有完备的雷达设施、最大航速26节以上,这些设计随后成为美国第二代护卫舰的固定风格延续了下去,可见布朗斯坦级功不可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14 阅读:3394
评论列表
  • 2023-10-31 12:13

    百年海军说的一点没错,需要长时间大资金投入

基森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