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交往:为什么说社交力不是外向者专利?

谈职场的王付有 2024-05-14 07:08:40

职场如同荒野求生的战场。拥有良好人际关系者可以在职场中光芒四射,闪耀四方。他们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各色人等中,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谈笑风生,意气风发,惹人羡慕。

性格内向的朋友,往往不太喜欢频繁的社交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倾向于认真仔细、埋头苦干。在他们心中,或许认为自己天生不擅长社交,没有伶俐的口舌,没有出众的相貌,没有雄厚的背景,所以他们应该远离社交,只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这类朋友其实陷入了一个误区,要知道社交力不是外向者的专利,即便是内向者,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同样可以拥有比外向者更丰富且强大的社交力。因为性格内向者,往往有三种特质。

首先,他们是优秀的倾听者。大多数性格内向者,他们往往不急着表达,而是会先聆听对方,了解对方的情况后,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会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双方交流起来也会更加顺畅。

其次,他们比较注重细节。大多数性格内向者,往往会敏锐地抓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他们通过这些细节,来感受对方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判断对方此刻是紧张还是轻松,是焦虑还是安心。根据对方的状态和性格,来调整自己的语调和措词,这将更容易拉近双方的距离。

再者,他们比较稳重。大多数内向者为人老实,待人真诚,他们参与进社交圈里,将更容易得到朋友的认可。毕竟谁会拒绝一个真诚相待的朋友呢?

因此即便你性格内向,也请不要轻易放弃社交、远离社交,要学会逐步融于社交,适应各色人际交往。正所谓“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有社交。”既然社交无可避免,那就想办法适应它,便将之转化为成长的利刃。

一、接纳自我,打破束缚

生活之中,许多内向的朋友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社交的料,所以便不想去社交,甚至对社交生出厌恶之感。这类朋友,首先要调整心态,改变观念,尝试接受自己。只有从内心中正确看待内向这种性格,才能打破束缚,收获良好的社交朋友圈。

牛总是某500强建筑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人才,牛总专业技能过硬,但由于醉心技术,难免会忽略一些应酬活动。加上他性格较为内向,不喜多言,所以,从前的牛总在公司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后来他发现这样下去不行,倘若只钻研技术,而忽视社交板块,那他将会陷入职业瓶颈,无法突破。只有多与同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只有多与工人沟通,下到基层,熟悉现场,才能知行合一,更上一层楼;只有厚着脸皮和老板沟通,才能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从而辅助自己的研究,促进公司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提升工作效率。

所以牛总逐渐开始转变,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他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眼界也更加开阔。他甚至会抛出一个技术人员的身份,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怎样可以给公司创造更多的收益,如何能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有空之时,他还会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所得传授给年轻的工程师,提升团队的作战能力和工作效率。

牛总的一番改变,得到了同事的称赞,老板自然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之后,牛总便被提拔为区域公司的技术负责人,管理整个区域的工程师。所以不管你的性格如何,不必害怕,勇敢迈出那一步,便会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

试想一下,我们刚出生之时,也是不会说话,难以完整表达自己想法的。经过后期的刻意学习,我们才掌握了表达这项技能。人际交往其实也是一种表达,当你试着接纳自己的不足,与自身和解,努力打破所谓的“性格”束缚后,诸多困难都将会迎刃而解。

二、适时发言,勇于亮剑

性格内向的人,潜意识往往会认为“最糟糕的结果一定会产生”。在他们眼中,主动和人沟通交流,对方一定不会搭理自己,甚至会厌恶自己。所以他们还没开始主动沟通,便已从源头上断绝了和他人交流的可能性。其实生活中,这种糟糕的情况大多不会发生,大多数人还是会友好礼貌地回应你。

还有的人会认为“如果糟糕的结果出现,那自己一定会完蛋。”他们害怕和他人交流时,犯下错误,惹得他人不高兴,毁坏自己的良好形象。他们秉持着“言多必失”的理念,与其出现糟糕情况,还不如少交流,甚至不交流。其实生活之中,大部分人都忙于自己的事情,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关注你。你所认为的糟糕情况,不过是你在无限放大对社交的恐惧。

该说话的时候,勇敢地说话,该表达的场合,就要勇敢表达。比如会议之上,老板号召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时,如果你有不错的想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公司盈利或者可解决公司遇到的难题,一定要大胆的提出来。不要害怕同事的嘲笑,或者担心出错,勇敢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或许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让老板另眼相看。

讨论会或头脑风暴时,一定要克服恐惧,大胆发言,敢于亮剑,要知道讨论中的提议是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合适与否。不管对错,勇敢表达之后,或许还可以给同事和老板提供破冰的灵感,总比一言不发,仿佛置身事外的“高人”要好得多。

三、减少自我关注,眼光延伸外界

性格内向者,往往会过度关注自己。当你过度关注自己时,将会很难准确注意其他的事,有时候甚至会阻碍个人和外界的沟通。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走。你可以尝试做一个练习,在一个平静的环境中,先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保持两三分钟,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外界事物上,再保持两三分钟。

再者,可以将注意力用来观察身边的事物,捕捉周围事物的系列变化,让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当你拥有了好奇心之后,便会乐于和周围的人交流,长期以往,你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

四、改变行为模式

不管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安全行为。安全行为,就是在社交过程中为保护自己而做出的行为。比如和人说话时,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或盯着他人或玩手机转移注意力。内向者的安全行为比外向者更加明显,他们认为这些行为可以掩盖自己对社交的恐惧。但在别人眼中,这种行为反而更加奇怪。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生活之中,我们可以进行自我剖析,将自己的安全行为列到一个清单中,然后一个个将其摒弃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明确自己的行为和其他事物间的联系,在实际行动中,不断地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这是一个破茧的过程,虽然会很痛苦,但痛苦过后,将会迎来成蝶的喜悦。

人际交往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还有许多的小技巧,只要你掌握了它,将会帮助你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有利于你打造良好的人际圈。

1、适度的身体接触

研究表明,在社交活动中,即便是短暂的触碰,也能对社交者的观念和关系产生巨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陌生人在社交场合偶然遇到时,就算是轻微、短暂的手臂触碰,也会带来积极的效果。所以我们在正式的社交场合,往往会握手示意,表达自己的友好,展现自己的礼节。

当然,身体触碰要看场合,分人群,区性格。倘若你是一位男性,想要和不熟悉的女性拉近关系,贸然使用这招,不仅不会收获一段好关系,反而会被对方厌恶,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别人眼里的流氓行为。所以通过身体接触助力人际交往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而异,不可盲目使用。

2、模仿对方的行为

同“兴”相吸,是我们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这里的“兴”是兴趣,是爱好,是相同的行为习惯,倘若两个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么他们一定会聊得来。就像两个都喜欢打篮球的人,话题可以从职业联赛聊到顶级球星,可以分析某场比赛的战术,可以谈如何提升球技,只要他们有充足的空闲时间,他们可以坐下聊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尝试着模仿他人的身体言语,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友好,将你想继续深交的态度传达出去。

3、前倾示好

人与人关系越密切,便会靠得越近。就像情侣之间,往往是手拉手,肩并肩地行走在人群里。我们总是习惯靠近自己喜欢的人,对于不喜欢的人,人们则会离得远一些,自然而然和对方产生距离。双方靠近交流,表示建立了一种积极的关系。

4、私密耳语

耳语也是一种亲密的行为,当你见到两人耳语,那他们的关系一定较为密切。所以在社交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对方进行适当的耳语。当然了,这也是分场合与对象的。你得了解对方,弄清对方是否喜欢耳语这种表达方式,并且使用对象要是你较为熟悉的人,否则会适得其反。

5、关注与你意见不同的人

动物都是会有潜意识的自我保护,人类在社交过程中亦是如此,我们总是害怕有人会不认同自己,对自己的观点嗤之以鼻,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社恐。与其被反对,倒不如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心中。这种行为有些许逃避问题的嫌疑,遇到别人不认可自己时,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对方接受自己,而不是还没尝试就否定了自己。多关注和分析与自己意见不同之人,然后尝试和他们交流,尽可能地去说服对方。有时候,说服也是一个锻炼和成长的过程,更是一个拓展人际圈的好机会。

6、口头助兴

我们都知道,相声之所以好笑,靠的便是捧哏和逗哏的配合。逗哏抛出了包袱,没有捧哏来接,其传达的欢乐效果将会减少数倍。社交之中,有时候也需要一个捧哏从旁协助,才能在聚会或活动更加有趣。正所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恰到好处地为别人鼓掌叫好,鼓励说话的人继续下去,是对对方的肯定,容易让对方生出好感,促进后续的交往。口头助兴包括“我知道了”“接着说”等确认词,以及“嗯”“哦”等填充词。当你在别人说话时,用到这些助兴词,一定会得到说话人的感激。因为人类被赞美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中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两个需求是激励人最高级的需求,当你满足对方时,一定会让对方印象深刻。

写在最后

没有天生的外交家,没有与生俱来的演说家,有的只是长期的训练和提升。

性格内向者没必要强行让自己变成外向,而是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向老板、向他人展现自己的优势特长,该说话时勇敢地说,该沉默时心安理得地沉默,你一样可以成为社交高手!

0 阅读:5

谈职场的王付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