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与一人的冤死有很大关系,此人就是抗金名将岳飞。
有人说陷害岳飞的是秦桧,但若无赵构点头默许,秦桧敢以“莫须有”罪名去将一名统兵大将置于死地?用岳飞之命与金人屈辱求和,仅这一点就可以将赵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赵构也并非一无是处,在称帝之前,赵构也是英勇无畏的热血青年,曾主动请缨前往金营为质,高超的箭术以及沉着冷静的性格甚至让金人一度怀疑赵构并非皇子。
在称帝之后,赵构逐渐堕落成一个懦弱的人,面对金人的武力恐吓,赵构开启了持久的跑路生涯,因此赵构也被戏称为“逃跑皇帝”。
逃跑皇帝赵构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按理说没有机会登基称帝,奈何父亲宋徽宗和兄长宋钦宗不给力,没能在金人的铁蹄下守住大宋江山,并且还双双被俘,赵构反而成了宋朝最后的希望。
当然,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是宋徽宗,宋钦宗也只是赶鸭子上架而已,当初宋徽宗听说金人逼近开封时,竟然吓得晕了过去,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下诏书禅位给皇太子赵桓。
宋钦宗同样懦弱无能,优柔寡断,根本不是有为之君,在得知父亲已经跑了的情况下,干脆派人与金人求和。
金人提出了议和条件,除了割地给银子外,还要求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为人质,很不幸,赵构又被选中,不得不跟再往金营走一趟,结果在经过磁州时,副使被杀,赵构在汪伯彦的邀请下,退回相州。
没过多久,北宋就被灭了,徽、钦二帝以及众多皇族、后妃、朝臣等三千余人全部成为金人俘虏,被关押在五国城,而赵构则临危即位,拉开南宋王朝的序幕。
赵构称帝后唯一的想法就是称帝不易,只想躺平,和凶残的金人战斗,收复失地,那是不可能的,可是有朝中大臣不肯,人心也不肯啊,那怎么办?
赵构表面上赌咒发誓,我要亲督六师与金人决战,实际上却偷偷做好了“巡视东南”的准备,所谓的巡视只不过是美化过的说法而已,实际上就是“跑路”。
从应天府跑到扬州,从扬州跑到临安,然后是越州、台州,被金人追赶急了,只能乘船出海避难,堂堂南宋皇帝,忙于逃跑也就算了,在途中还不断写信向金人求饶,语气谦卑到了极点。
身着戎装侍奉皇帝不断逃跑的经历,使得赵构的神经高度紧张,即便是身边的女人,有时也要身穿戎装,侍奉左右保证他的安全,没错,说的就是后来赵构的皇后吴氏。
吴氏虽然在十四岁时便入宫侍奉赵构,但她并非赵构原配,赵构的原配妻子是邢秉懿,靖康之难时被金人掳走,赵构登基后于遥册邢氏为皇后。
在被俘途中,宋徽宗曾安排太尉曹勋南逃,向儿子赵构求救,邢秉懿也摘下自己一只耳环,请求曹勋转交给赵构,并传话希望能像这只耳环一样,与赵构早日相见,不过她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便在五国城去世了。
在赵构一路南逃过程中,吴氏一直身穿戎装相伴左右,那么吴氏起到保卫安全的作用了吗?还真有,据《宋史》记载,吴氏曾遇到卫士作乱,逼问赵构下落,她从容不迫骗走了他们。
可见吴氏这位保镖不是靠武力,头脑才是她最强大的武器,在逃脱此劫后,赵构一行人上船出海继续逃,可是哪怕是在海上,赵构也不得安宁。
船在海上正常航行时,一条鱼突然跳上了甲板,看着这条垂死挣扎的鱼,赵构不免想到了自己一路逃命的艰辛,吴氏看到这一幕,却惊喜地说道:“此周人白鱼之祥也。”
白鱼入舟,意喻用兵必胜之征兆,这话说得极有水平,赵构也转哀为喜,大赞吴氏聪慧,当即封吴氏为和义郡夫人,回到陆地之后,赵构又进封她为才人。
吴氏不仅身穿戎装别有一番风味,还博通书史,善于写作,赵构对她的宠爱日渐隆盛,不久后就将她晋升为贵妃,至于此时为何不将吴氏立为皇后,可能是因为赵构对原配邢氏还有感情,希望有一天邢氏能从金国返回。
历史唯一金婚皇后不过,赵构的希望注定要落空了,邢氏早在绍兴九年就在五国城去世了,而直到绍兴十二年,赵构生母韦氏被迎回时,他才得知邢氏已死的消息。
如此一来,中宫皇后之位便空了出来,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册立皇后,而吴氏自然成了热门人选,毕竟吴氏曾与赵构共患难,如今更是赵构盛宠的爱妃,她若是不能成为皇后,其他人就更没资格了。
赵构知道邢氏已经没了,自然也同意册立吴氏为后,而吴氏自然也知道赵构对邢氏的深情,于是让自己的两个侄子分别娶了邢家的两个女儿为妻,以保证邢家的荣华富贵。
如此贴心的吴氏,自然让赵构愈发敬重,可惜的是,两人感情一直很好,却未能生育子嗣。
有一种说法是,在维扬之变中,正在行房的赵构听到金人杀来,受到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在苗刘兵变后不久,唯一的儿子赵旉死后,赵构已经不可能有后。
为了保证皇位传承,赵构寻访宗室之子养在宫中,初步选定赵匡胤一脉子孙赵伯浩和赵伯琮,至于赵构为何不从血缘较近的宗室中选人,谁也说不清。
绍兴三十二年,赵构宣布禅位,退居德寿宫,此后赵构又在宫中荣养二十多年,驾崩时已经是81岁高龄,期间,吴皇后一直陪伴在赵构左右。
吴皇后早年跟随赵构到处逃亡,后来成为皇后、太上皇后一直陪伴在赵构左右,两人风风雨雨一同走过五十九个年头,成为历史上唯一完成“金婚”的帝王夫妻。
寡居十年后,先后辅佐南宋高宗、孝宗、光宗以及宁宗四位皇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年的吴氏病逝,时年83岁,死后葬于赵构的永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