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新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因其独特的计算方式和惊人的规模,给市场带来了远超预期的冲击,美股应声下挫(道琼斯指数盘中一度下跌 1500点)。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金融巨头摩根大通的内部策略会,首席全球策略师 (Chief Global Strategist) David Kelly,以及美洲首席市场策略师 (Chief Market Strategist for the Americas) Gabriella Santos,深入剖析了这场关税风暴。为我们提供了深度解读的视角。理解这场风波的成因、影响及应对之策,对每个投资者都至关重要。

一、 “算法突袭”:揭秘关税风暴的真实面目
此轮关税的核心争议在于其“互惠”的定义。并非简单地对等现有税率(如欧盟平均仅 2.7%),而是采用了一种基于贸易顺差与出口额比例的非传统算法。这种计算方式导致对许多主要贸易伙伴(超过 25个)认定的“等效关税”异常之高(例如,对某些国家可能算出 39% 甚至更高),再叠加 10%的普遍关税,其实际影响远超市场预期,构成了“掀桌子”式的冲击。
摩根策略师强调,这一关税规模达到了 1904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严峻程度甚至超过了引发大萧条的“斯穆特-霍利关税”。市场的剧烈反应(美股科技七雄Mag 7与小盘股跌幅超 20% 进入技术熊市,标普500回调 11%)正是对这一“史诗级”政策不确定性的直接体现。虽然预计各国会采取有分寸的反制,避免全面贸易战,但紧张局势对全球贸易和经济信心的影响已然显现。

二、 经济连锁反应:衰退与滞胀风险并存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关税风暴发生在美国经济增长已显疲态的背景下。
摩根大通预测,美国今年关键季度的实际GDP增长可能徘徊在零附近。关税的叠加效应,无疑增加了经济陷入“温和衰退”的风险。这不仅打击消费者信心(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和企业投资(前景不明朗),就业市场也已出现放缓迹象(持续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上升)。

同时,关税将直接推高进口成本,加剧通胀压力。摩根大通预测,若关税持续,年底美国CPI通胀率可能逼近 4%,远超美联储 2% 的目标。经济增长停滞叠加通胀上行,“滞胀”(Stagflation)的阴影再次浮现,这对经济决策者和市场参与者都是极大的挑战。
三、 政策博弈:财政“发钱”与货币两难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美国政府可能启动大规模财政刺激予以对冲。摩根策略师提及的“宏大、漂亮的法案”可能包括延长减税、将企业所得税从 21%降至15% 等措施。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否会效仿疫情期间,直接向民众发放每户 3000至5000美元的“刺激支票”。
然而,大规模财政刺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短期提振经济,但也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给美联储带来更大难题。市场已提前反映降息预期(预测年内降息超3次,6月首次降息概率达 93%),但美联储正面临“保增长”与“控通胀”的艰难抉择。若政府强力干预,叠加财政刺激,可能动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引发更长期的通胀担忧和市场动荡。

四、 投资策略重塑:拥抱多元化,回归基本面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变局意味着过去的投资逻辑需要调整。摩根策略师 Gabriella Santos 明确指出:
警惕高估值与集中风险: 经历了两年大涨后,美股整体估值仍偏高(PE约 20倍 vs 长期平均 16倍)。前期热门的科技巨头(Mag 7)不仅估值高企,持仓过于集中,且受关税影响巨大(50%收入、75%供应商来自海外),风险不容忽视。
“多元化”是核心应对策略: 在不确定性加剧时,分散风险至关重要。建议关注:
核心债券: 作为投资组合的“稳定器”。
另类投资: 如基础设施等,提供与传统股债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对冲特定风险。
国际市场: 部分国际市场估值相对美股有显著折价(可能达 40%),提供潜在的多元化机会。
美股内部的均衡配置: 在成长股与价值股之间取得平衡,关注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
回归投资本源:
重视估值(Valuation): 在波动中寻找“物有所值”的标的,确保安全边际。
聚焦质量(Quality): 选择基本面稳健、有定价能力、财务健康的公司。
强化主动管理(Active Management): 精挑细选,根据基本面变化调整组合,而非被动跟随。

摩根大通的闭门会议揭示了当前全球经济与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场堪比百年前的“关税风暴”及其连锁反应,正深刻改变着宏观格局和投资环境。
摩根大通的闭门会,一言以蔽之:“种庄稼现在不要看天气了,要看地!”!
这是典型的投机思维,个人认为: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看地!盐碱地是种不出好庄稼的!只要优质的土地在,即使收成一两年不好,也不影响土地的价值。长期来看,优质土地必然带来更好的回报!
原创观点不易,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你的一个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禅兄前进的最大动力~
日拱一卒,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朋友们记得“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