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华子良原型:建国后担任贵阳市委副书记,儿子是普通工人

兰台说历史 2024-08-02 00:02:54

韩子栋

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兰台要为大家介绍著名小说《红岩》里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先生一家的情况。

为什么要为大家介绍他呢?

是因为韩子栋先生的人生传奇一点儿也不逊色于小说里的华子良,晚年还和看守过他的军统大特务沈醉成了好朋友。

接下来,兰台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韩子栋先生以及他家族的情况。

1959年,担任贵阳市副书记的韩子栋

01、

韩子栋,原名韩国桢。

1908年出生于山东阳谷县石佛镇韩庄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是的,就是《水浒》里武松、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故事的发生地。

韩子栋的父亲叫韩希昭,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粗识文字。

韩希昭虽然是农民,但是头脑灵活,会在农闲时做点小生意,比如贩卖大枣、晒小盐,从乡亲手中收土纱土布,然后运到集市上贩卖,从中赚点零头。

可以说,正是在韩希昭的努力下,自己这个小家庭在韩庄村也算是数得上的富裕户了。

韩子栋7岁的时候,先是跟着本家的三爷爷韩介景读私塾;韩介景虽然在清朝没有功名,但是考了一辈子功名,也算是韩庄村著名的文化人了。

等到韩子栋12岁的时候,直接就考上了地处聊城的山东省立二中。

1930年的山东聊城

由此可见,韩子栋和许多革命者一样,从小就是“学霸”。

韩子栋22岁的时候考入了位于北京的中国大学经济系。

中国大学是民国时期的一所私立大学,由宋教仁、黄兴等人创办,鲁迅、李大钊、李达、陈伯达等学者都曾在中国大学任教。

而毕业于中国大学的知名校友有谢和赓、段君毅、任仲夷、彭子冈、张致祥等人;当然,韩子栋也是中国大学的知名校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大学并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

虽然韩家在阳谷县算是富户,但是要供韩子栋读私立大学,还是力有不逮;因此韩子栋在读书之余还要打零工。

而在他打工的春秋书店,他结识了当时任北方特科科长的周怡。

在周怡的影响下,韩子栋成为了一名革命者。

1933年,韩子栋奉命打入国民党蓝衣社,但是由于叛徒的出卖,韩子栋于1934年11月被捕,并且还被国民党反动派判了无期徒刑。

韩子栋

被国民党反动派辗转关押于北平、南京、汉口、益阳、息烽、重庆等地长达14年之久。

韩子栋被捕入狱的消息传到老家后,父亲韩希昭因思子心切,一病不起,忧愤而死;韩子栋的母亲日夜以泪洗面,导致双目失明,很快也与世长辞。

家里只剩下韩子栋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韩子栋在14年的牢狱生涯里,前6年没被批准“放风”,一直关在监狱里。

一直到1946年,国民党军统方面撤销了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息烽监狱,韩子栋被转到重庆白公馆监狱,才被允许外出。

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随看守卢北春去磁器口买东西,借机逃狱,经过3个月的逃亡,顺利进入滑县解放区。

1948年1月,韩子栋经过上级审查,恢复了自己革命者身份。

这里说一个趣事,1947年已经是少将专员的军统大特务沈醉到白公馆视察。

他发现有一个疯老头,在放风的地方乱跑,也没有人管他。

沈醉

出于好奇,沈醉就走了过去。正在乱跑的疯老头察觉到有人来了,便回过头,正好与沈醉对视了一眼。

沈醉本能的觉得这个“疯老头”眼神清澈而坚定,像是装疯。

但是当他听白公馆的看守说韩子栋已经被关了十几年,确实已经被关疯了后,也就不再理会韩子栋,就离开了白公馆。

说起来也是韩子栋的运气,因为当时沈醉和毛人凤关系不好,还被毛人凤踢到云南去监视卢汉去了。

沈醉担心揪着韩子栋不放,会被“有心人”跑去找毛人凤,所以才没有继续追究。

如果当时欣赏沈醉的戴笠还活着,沈醉肯定是要一查到底的。

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沈醉多次为韩子栋出示书面证明材料,证明韩子栋从没有背叛过革命。

就这样,晚年韩子栋和沈醉居然成了好朋友。

韩子栋长女韩秀融

02、

韩子栋回到解放区后,在证明自己没有背叛革命后,立刻得到了重用。

他先后担任山东范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财委人事局科长、北京人民机器厂副厂长、中央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技委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1958年,担任国家技委办公厅副主任的韩子栋响应“干部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去”的号召,主动报名,并且要求到边远地区工作。

上级于是决定把韩子栋从北京调到贵阳,担任贵阳市副书记。

虽然韩子栋此时已经是副省级干部,但是他在生活上非常俭朴。

根据韩子栋长女回忆,韩子栋只买过一双皮鞋,平时都是穿夫人手工制作的布鞋:

老人非常朴素和节俭,比如说用水,他每天下午至少要走一个多钟头,夏天时锻炼回来常常一身大汗,但他永远都是用毛巾沾一点水擦擦身。平时发现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论什么都要捡起来仔细看看,看能不能干什么用。我记得他仅在北京买过一双皮鞋,平时只穿布鞋。

1979年,韩子栋恢复工作后,主动向组织上提出自己年纪大了,希望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

1991年韩子栋与夫人王玉玲在贵阳家中

在1985年彻底退居二线后,他还曾多次回到山东阳谷老家,并且从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工资里拿出钱来支援村里办学。

退休后,韩子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关心下一代和青少年教育事业中去。他经常往返奔波于全国各地,以自己特殊的斗争经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1990年,韩子栋受中国关工委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的委托,组织一些老同志筹办了“小萝卜头少年教育委员会”。在给青少年作报告时,他多次深情地回忆了“小萝卜头”这位在狱中与他共同传递情报的“老战友”。

1992年,韩子栋因肝癌在贵阳去世,享年84岁。

1962年,韩子栋全家福

韩子栋一生有三个子女,两女一儿。

韩子栋没有在工作上为自己的孩子说过一句话,长女和二女儿都是靠自己考上了大学,并且被分配到不错的工作。

大女儿退休前是工程师,二女儿是贵州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而儿子韩抗美因为特殊原因,在应该接受教育的年纪没能好好接受教育,后来只能去贵阳某工厂当工人,后来还下岗了。

END

参考资料:

《<红岩>里英雄的晚年生活》,刘江,《聊城晚报》2012.1.11刊;

《“华子良”传奇》,张琳,《文摘报》2014年10月28日8版;

《亲友忆“华子良”最后的日子》,夯石,《北广人物周刊》;

0 阅读:1

兰台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