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78岁,鬓角染霜,背脊佝偻,但提起四十年前的那场盗墓经历,浑浊的眼珠仍会突然放光。那时他刚过而立之年,在烟台沿海一带以摸金倒斗为生,与舅爹王老蔫搭档,专挑海蚀岩地貌下刀。直到那个闷热的七月黄昏,他们在芝罘岛附近探到一座明代古墓,从此再没碰过洛阳铲。
墓穴入口隐藏在潮间带的礁石缝隙中,老王用火折子照亮墓道,潮湿的霉味裹着咸腥扑面而来。舅爹的洛阳铲刚探进三尺,突然剧烈震颤,差点脱手。老王抄起工兵铲往下猛挖,半块青砖带着暗红血迹破土而出。"这是殉葬坑!"舅爹的脸色比墓道里的尸蜡还白。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退到墓外抽旱烟。
可当夜,老王却鬼使神差地独自返回。月光如水,照见墓碑上模糊的"沈氏忠烈"四字。他深吸一口气,点燃火把重新下墓。刚踏入前殿,火把突然暴涨三尺,照亮满室鎏金器物——青铜爵、翡翠玉璧、还有十二具戴着黄金面具的陶俑。最骇人的是西侧耳室,墙上嵌着九面铜镜,每面都映照出不同景象:有穿明朝官服的男子在树下独酌,有穿现代运动服的少女捧着手机拍照,而最后一面镜子,竟照出老王身后悬浮着个无头身影。
三天后的子夜,老王被尿意憋醒。推开房门,月光下的庭院里竟站着一队红衣女子,每人手持半面铜镜,镜中倒影正是他不同年龄的模样。领头女子脖颈上缠着褪色的红绳,正是墓中那具无头尸的装饰。老王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听见女子们齐声吟唱:"九镜归一,阴阳永隔……"
老王病倒半月不起,直到烟台考古队闻讯而来。领队是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听完叙述后沉默良久。他调出县志,指着"万历三年倭患"的记载说:"这座沈家墓是典型的明代海防将领合葬墓,殉葬坑里的陶俑本该戴着木质面具,但你们惊动了主墓室的风水局。"
"那无头尸……"老王战战兢兢地问。
"那是墓主沈文渊的妻子,据传她自幼被倭寇掳走,尸骨至今未寻获。"考古队员指着耳室的铜镜说,"这些镜子组成了'九宫八卦阵',用来镇压怨气。你当时破坏了阵法,所以被怨灵缠上。"
老王恍然大悟,却见考古队员从背包里取出个金丝楠木匣,匣内躺着一枚青铜鱼符,刻着"沈"字。老王突然想起墓中那具戴金丝楠木枕的尸骸,冷汗瞬间浸透了衣襟。
自那以后,老王再没碰过盗墓工具。他变卖了祖传的罗盘,在古墓原址搭了个草棚。每天黄昏时分,都会对着海风喃喃自语:"沈大人,您妻子的尸骨我已托人寻访,这鱼符就当是老王赔罪了。"
二十年后,芝罘岛开发成旅游区,老王的故事被写进景区传说。有游客在古墓遗址捡到半面铜镜,镜中倒影竟是戴着红绳的女子,正对着游客浅浅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