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读书会】《随机漫步的傻瓜》幸存者偏差与应对真正的随机性

南宫读书会 2023-11-02 14:37:11

第187期

Hi~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南宫读书会,这期我们继续来看一下书中剩下的内容,上期我们介绍了一些富翁是如何被人们看见的,这期我们来看看幸存者偏差。

第一部分:幸存者

一群整体体力欠佳的经理人,仍会有少数人的绩效记录很好,就是普通的温度变化,也可能与某种证券的价格走势呈现百分比相关。

没人真的相信自己只是运气不错,即使是停住不动的时钟,一天也有两次是正确的。

假设通过投掷硬币来推断一个经理人一年的赚钱和赔钱情况,如果是正面,那么他一年会赚1万美元;如果出现反面,则会赔1万美元。

第一年结束时,预期会有5000位经理人各赚1万美元、5000位经理会各赔1万美元。再接着第二年,就会有2500位经理人获利,再过一年是1250位,到第四年是625位,第五年只剩下313位。在输赢概率各半的游戏中,我们现在有313位经理人连续5年获利,这纯粹是靠运气得来的。

幸存者偏差取决于母群体的原始大小,一个人过去赚到钱这个信息,本身既无意义且不重要。换句话说,如果不知道曾经有多少经理人尝试过且失败,我们没办法评估绩效记录的有效性。

同样的操作还可以用来骗人,假设在一月份,你收到一封匿名信,说这个月股票会上涨,结果股市果然上涨了,但你不以为意。到了第二个月,你收到另一封信,上面说股市将下跌,这一次,又给说中了,三月份你又收到来信,情形一样。到了七月份,你对那匿名认识的先见之明很感兴趣,对方邀请你投资某个基金,于是你把全部的积蓄拿来投资,之后你就被骗了,但你的邻居告诉你,他接到过这种信,第一次正确,但第二次就不正确了。

这些骗子玩的把戏是,他们从电话簿找出1万个人,然后分别寄出5000封看涨和看跌的信,一个月后将有5000人接到信预测正确,然后再针对这5000人如法炮制,再过一个月后,剩下2500人接到的信预测正确,如此直到名单上还剩下500人,其中有200人会上当受骗,因此骗子只要花几千美元的邮资,便可赚数百万美元。

第二部分:非线性概率

生命是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不公平,非线性的解释方法有很多种,科学上最常见的就是堆沙效应,就是在海滩上堆了一个沙塔,不断把沙加到顶端,慢慢提高整个沙塔的高度,当最后一粒沙压倒了整个沙塔,我们可以说它破坏了整体结构。

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线性力量在一个物体上,结果产生非线性的效果,多加一点东西竟然产生了不成比例的后果。

在传统模式中,成功的概率并没有随着每踏出一步而变化,只有累积的财富才会。

随机结果的非线性特质优势可作为打破僵局的一种工具,大家也都听过一个故事:假设有一头驴,饥饿的程度和口渴的程度相等,我们把它放在距离食物和水恰好等距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它会死于饥饿和口渴,因为它没办法决定先吃哪一个。如果在这其中加入随机性,把驴往任意方向推,僵局就会马上解开。

一些偏见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大脑里,阻碍我们处理较复杂、可能需要更精确评估概率的环境。

假设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飞往巴黎,第二个是去加勒比海,你知道这两种状态无法并存,因为一次只能去一个地方,但你100%肯定其中之一一定会发生,它们的概率都是50%。

有一个人生病了,医生告知他这种病有30%的概率死亡,有70%的概率能活下来,于是在他心里,30%的死亡概率让他想起死掉的那一幕,包括葬礼上繁琐的细节,而70%的存活概率则令他雀跃。在这段治疗的时间里,他从未想过自己是70%活着、30%已经死掉。

检验某种疾病时有5%的概率产生误报,全部人口有1‰的概率罹患这种疾病,不管是否怀疑罹患这种疾病,随机检测一群人之后,发现这个病患的概率有多少?

大部分医生只考虑检测准确性95%,正确的答案是接近2%。

新闻媒体们也很容易把事情混为一谈,比如人类的平均寿命是70岁,但是如果一个人活到了80岁,所以他的预期寿命就会是-10岁吗?

新闻记者把无条件预期寿命和有条件预期寿命混为一谈了,刚出生时,你的无条件预期寿命可能是70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预期寿命会随着你的年龄而提高。因为其他先死的人,已经占去你在统计学上的位置,导致了平均值的降低。

这个说法和这个内容如出一辙:我们的手术死亡率是1%,到目前为止,我们为99位病人动过手术,都很成功;你是第100位,所以你死在手术台上的概率是100%。

第三部分:随机的生活

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在面对随机性的事业生涯中,作者顿悟的一件事是:了解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坚强,不必奢望去对抗自己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家斯金纳做了一个关于鸽子的笼子,笼中有个开关,鸽子可以用喙去操作,他以随机的方式送食物给非常饥饿的鸽子。

随后他观察到鸽子出现相当惊人的行为,他们根据内在根深蒂固的统计机制,发展出极其复杂、有如祈雨舞般的行为。有只鸽子会对着笼中特定的一角有规律地摇头、另一只鸽子会以逆时针方向转头。几乎每一只鸽子都发展出一种与喂食联结起来的特别仪式,慢慢固定到它们心里。

观察A和B两件事时,我们很难不假设是A造成的B、B造成的A,或者两者彼此影响,我们的偏差会立即在其间建立因果关系。

现代世界给了我们一个阴郁的故事,我们的文化将自相矛盾塑造为可耻之事,认为可能在科学中造成灾难。

要测试信念是否有依赖环境,有个简单的方法,假设你拥有一幅画,当初是以2万美元买进的,由于艺术品市场欣欣向荣,现在这幅画值4万美元。如果你手上没有这幅画,你会依目前的市价买进吗?

如果不会,那么我们就说你死守自己的现状。你不肯按照目前市价买进的话,表示价已高于其实价,留着它不放根本不合理,你所做的只是感情上的投资。许多人死守自己的观念,直到踏进坟墓。

不死守观念的这种特质,在人类中的确十分罕见,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孩,我们花很多食物和时间在他们身上,终生挚爱他们。对待一些观念也是一样,学者因为倡导某项见解而打响知名度后,不会说有损以前成就的话来,使得多年辛辛苦苦的投资毁于一旦。

不管我们的选择有多复杂、我们多擅长支配运气,随机性总是最后的裁判,我们仅剩的只有尊严。

下次碰到厄运时,不妨开始强调个人举止的优雅,你应该表现出不管在什么状况下,都“知道如何生存”。

好了!本期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这也是本书最后的内容,因为书中有很多故事,看故事就很容易忽略书中的核心,随机性带给我们很多机会,但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我们要学会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处之泰然,这才是面对随机性最好的办法。

这里是南宫读书会,我是南宫敏羚,关注我,和我一起开启阅读之旅,每天进步10%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