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12月23日消息,防沉迷系统本意是为了培养孩子健康游戏习惯,但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称,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的方式,以成人的身份登录游戏绕开防沉迷系统玩游戏,没有了游戏时间的限制。
今日,#央视曝光未成年人绕开防沉迷只需4元#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
如今,尽管有游戏防沉迷新规,但未成年人绕开系统沉迷游戏的现象仍存在,如江苏张女士孩子租号花费2000多元的事例,这表明家庭、学校、游戏企业和相关部门需共同守护未成年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了解他们内心想法,在陪伴中敏锐察觉孩子是否有游戏沉迷倾向。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孩子明白游戏只是娱乐方式之一。同时,要对孩子游戏行为进行合理监督管理,设定游戏时长限制并关注游戏消费情况,借助技术手段确保孩子健康游戏。
学校承担着重要引导责任。一方面,学校要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通过课堂、班会等向学生普及游戏沉迷危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游戏。另一方面,丰富课余生活至关重要。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选择,减少他们对游戏的依赖。而且,家校合作不可或缺,学校与家庭应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孩子游戏行为。
游戏企业也负有社会责任。技术升级是关键,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升级防沉迷系统,堵住绕开漏洞,确保系统有效。同时,要严格审核游戏内容,保证内容健康积极,无不良诱导元素。游戏企业还要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规范标准,约束违规企业,营造健康游戏环境。
相关部门是监管和政策保障的主导者。要强化监管执法,严厉打击租号、买号、代练等黑灰产业,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加强对游戏企业的日常监管。此外,应根据游戏行业发展及时完善政策法规,使其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并且,要与各方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宣传、信息共享、研讨会议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局面。
总之,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保护他们远离游戏沉迷,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构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