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花开英雄城|红棉灼灼耀羊城万里江山同一春

建轩日评 2025-04-11 00:35:32

3月1日以来广州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2万余场次

三月的春风揉碎阳光,泼洒在白云山下珠江水畔的大地上。枝头那一朵朵火红的木棉,总会如约而至。

这抹木棉红,是英雄城千年不褪的底色,是无数革命先烈血染的勋章,更是新时代奋进广州的精神图腾。

广州塔与木棉花相互映衬。自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团一大纪念广场启幕以来,广州以“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为主线,开展各类红色文化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2万余场次,线上线下近9000万人次参与,全媒体报道2.6万篇稿件,阅读量数亿人次,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以英雄精神赋能城市发展,奏响迎接全运盛会的激昂序章,激活全市上下投身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赏花

红棉之旅串联红色基因

虽然屈大均“花开十丈如丹霞”的赞美,陈恭尹“浓须大面好英雄”的咏叹,早已化作南粤儿女的集体记忆,但每当木棉染红珠江两岸,这份记忆便如春潮涌动。

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在团一大纪念广场启幕。红棉绽花城,豪气干云天。会场内,舞台上“英雄花开”的主题装置被点亮;会场外,整座广州城已被红棉盎然的春色笼罩。

2025广州诗词大会分赛区活动“越秀山古木棉道赛诗会”。中山纪念堂旁,350岁的“木棉王”擎天而立,铜钟般的红花与鎏金琉璃瓦交相辉映;陵园西路上,30余株木棉并肩成廊,落英如红毯铺展,引游人踏入春的深处;黄花岗公园里,红棉与七十二烈士墓相顾无言,唯有花瓣似血,映红了历史的天空……不等春雷叫醒,岭南的春天已被这一抹红色点燃。孩童轻拾落英,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定格春天里这一抹木棉红。

木棉之美,绝非止于视觉盛宴。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二级教授方楚雄感慨:“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木棉深扎岭南沃土,花开鲜艳灿烂,花落掷地有声,正是英雄气节的生动写照。”

沿着城市脉络,广州将赏木棉与参观红色史迹点、聆听红色故事自然串联,推出“红棉之旅”红色史迹精品游线路。这些线路不仅串联起散落全城的红色基因,更将英雄气节融入城市的肌理。从“毛泽东同志足迹之旅”到“高质量发展之旅”,从“青年运动”的热血到“改革开放”的激流,市民与游客在赏花的同时,沉浸式感受这座英雄城的红色魅力。

一位高中生学员动情地说:“当我第一次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深刻感受到红棉研习用新颖独特的形式、生动鲜活的载体、贴近青少年的话语,让红棉精神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行动力。”

木棉燃烧处,英雄血脉长。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属于那些为信仰抛洒热血的昨天,更属于那些将精神火种转化为发展动能的今天。

咏志

英雄浩气长存天地间

当第一缕春风掠过珠江,木棉花便以最炽烈的姿态点燃南国天空。

英雄花下咏壮志,尽是广州向新而行的精神图腾。

烈士陵园,红棉如火。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让凝固的历史流动生辉,以活化利用红色资源为主线,广州推出一系列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多维度展现广州作为英雄之城的深厚红色底蕴。

“革命至情能似此,已非吾子是吾师。”广东艺术剧院内,当《哭子复》的诗句以画外音的形式唱出来,观众席上泪光点点。话剧《陈复》将陈复烈士25载壮阔人生化作穿越时空的叩问,为羊城红色文化传承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很感动!很震撼!”暨南大学研究生小陈表示,“用话剧的形式去表现这样一段历史,让我能够很投入、很沉浸地去感受当年的故事,让我对这段历史印象更加深刻。”

“三棵巍然的木棉,像时光流动中的三座雕像,它们昂首挺立,花瓣怒放如炽热的火焰……”广州市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诗人杨克用诗歌与1966年在从化大岭山林场扑火中英勇牺牲的刘桂东、梅锦康、严群英三位烈士完成了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对话。

泛黄的《共产党宣言》、斑驳的《新青年》《劳动者》,共同唤起广州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的记忆。在“星火初燃——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专题展览中,油墨香仿佛穿越百年,文物也不再是冰冷的展品,当观众俯身凝视这些带着时代温度的物件时,仿佛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革命者的英雄壮志。

与英雄的对话,不仅在舞台上和展馆中,更在你我身边。

三月春风里,“英雄花开英雄城”大篷车化作“流动展馆”“移动舞台”,融合音乐、AI科技、文创等多元形式,深入11个区,把英雄精神送到市民身边。

据统计,全市30个核心场馆依托各自优势,整合共建单位资源,开展舞台展演、主题宣讲、专题研学等活动800余场次,1.6万人次参演参与。

流动的大篷车、生动的史诗剧、铿锵的诗行、静默的文物……英雄精神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奔涌不息的江河。它在青年学子滚烫的誓言中延续,在湾区建设者坚定的脚步里传承。

化人

红色基因浸润青春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也需要青春接力。系列活动搭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大平台,通过志愿服务、百姓宣讲讲好新时代的奋进故事。

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粤语课堂,孩子们用清亮的童声朗诵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粤语独特的韵脚让经典诗词迸发出别样张力;在“悦读四季”活动现场,阅读推广人周蕾带领孩子们走进“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隐姓埋名岁月,触摸“钢铁巨鲸”破浪深潜的家国情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办“行走的思政课”,校长倪明选教授为近200名大学生讲授“校长第一课”……书香沁润,让红色经典从书卷走向生活,文化的根系便在春风化雨中悄然蔓延。

化人,更需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英雄花开英雄城》(第一辑)作者孙宜芳老师分享创作历程时提到,为还原历史细节,他踏遍广州大街小巷,查阅海量档案,书中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革命先辈用鲜血书写的不朽篇章。

如今,这些故事从书页间跃然成为50条研习路线:从农讲所晨光中的“羊城千年史迹路”,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的“百年峥嵘红色路”,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改革开放强国路”,到南沙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腾飞路”,红色血脉贯通全城。11支研习小队沿着不同线路出发,通过深研习、讲故事等10种任务形式,沉浸式触摸广州的革命脉搏。

香港青年谭喜文在完成研习后动情地说:“当我在烈士墓前读到那些与我同龄的英烈故事,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滚烫的生命。我迫不及待想带更多港澳青年来此,让红棉精神成为湾区青年共同的精神底色。”

广州市团校表示,全年将组织不少于3000人次参与红棉研习活动,通过这种沉浸式教育模式,让红色精神真正融入青年的价值体系。

传薪

英雄精神在时代土壤中生长

志愿服务的温暖传递、青少年的精神启蒙、平凡英雄故事的讲述、文化载体的创新表达……“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以“传薪”为核,让英雄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越秀打造新青年创享空间。志愿精神是英雄精神的当代注解。2025年3月,广州以“3·5学雷锋”主题月为起点,掀起志愿服务热潮。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雷锋从未离开——‘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展进校园”活动现场,越秀区少先队员代表用稚嫩的声音宣读倡议书,号召全体少先队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

区燕明、沈燕芬、钟丽琴三位全国人大代表登上英雄花开英雄城“红棉舞台”,讲述履职尽责故事,传递全国两会好声音,用行动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凝聚奋进力量。

英雄花开的地方,就有英雄的故事在流传。如何才能称之为英雄?除了历史上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每一个兢兢业业、刻苦奋斗,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平凡人也是我们身边的平凡英雄。

红棉无声处,自有傲骨生。红棉精神并非远在云端,而是生长在每个弯下腰却不折脊梁的平凡身影里。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青春接力。天刚刚亮,广州街坊谭家志就在案板前利落地码好一盒美味的鱼皮。中年失业、家人患病,命运没有击垮年过不惑的广州汉子,在葱姜蒜的烟火气里重新校准人生坐标——摊位整洁如展柜,用心做好每份鱼皮。

红棉开花前要经历寒冬,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是红棉树下长大的广州人最好的写照。

2024年2月22日,一艘集装箱船在行经南沙区洪奇沥水道时,船身撞上沥心沙大桥桥墩,导致桥面断塌。此时,南来北往的车辆逐渐增多,随时可能发生坠桥危险。黄福林、王国梁、唐群辉发现险情后,三个素不相识的村民,将车横在断桥前,用血肉之躯拦截多辆欲过桥车辆,将平凡善举、凡人微光,汇聚成守望相助的力量。

世界上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不过当危难来临,总有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木棉树下,英雄城里传薪的故事仍在续写。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已化作无数细流,汇入时代发展的江河。

营城

木棉IP化身城市经济增长引擎

阳春三月,木棉怒绽,红若燎原之火,恰似英雄热血奔涌,在“英雄花开英雄城”2025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木棉元素更成为撬动城市消费、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创意支点。

广州酒家的后厨蒸汽氤氲,粤菜大师正将晒干的木棉花与老火靓汤融合。这道入选“岭南红棉宴”的时令炖品,既延续了广府人“春祛湿”的饮食智慧,更让红色文化在味蕾绽放。广州酒家粤菜师傅团队结合“不时不食”的健康理念,运用炖、炒、炸、灼、蒸等多项技艺,将传统饮食文化与红色美学结合,让市民在舌尖上品味英雄情怀。

在中山五路昌兴街,历史正以青春的姿态苏醒。全新打造的新青年创享社,通过采用原址正常使用、异地策展的方式,以新青年社旧址历史为主题,打造集红色展览、文化体验、创意书咖于一体的新青年创享文化空间。

最美红棉绽放时,潮墟处处花开。在广州市区最古老的“木棉王”旁,“红棉潮墟”正演绎着传统与潮流的化学反应。“广州礼物”城市文创品牌中的红棉文创产品在热闹的潮墟上惊艳“绽放”。据介绍,今年征集的600多款文创产品中,100款与红棉主题高度相关的作品脱颖而出,其中30款为最新款红棉文创,将城市符号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旅产品。

红棉文创产品亮相“红棉潮墟”。“赏花热”也掀起了大湾区各地的旅游热潮,系列活动创新构建“红棉文旅+”融合生态,通过“红色广州·英雄之城”“高质量发展”等10条主题线路,有机串联中山纪念堂、农讲所等红色地标与珠江沿岸生态景观,让游客在网红打卡、城市漫步中深度感知英雄精神,实现文旅产业从流量吸引到情感留存的质变升级。

夜幕降临,珠江两岸也成为英雄精神的数字剧场。

一江两岸24栋建筑化身为动态史册: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等红色地标以光影跃然楼宇,木棉花瓣如星雨洒落,与猎德桥上展映的陈树人笔下苍劲的《红棉》、关山月墨色淋漓的《春暖南粤》等岭南画派名作交相辉映,在夜空中舒展成百米画卷,致敬百年征程中代代相传的浩然正气,把红棉象征的英雄精神与广州的革命传统、城市精神紧密相连,将城市公共空间装点成艺术走廊、文化长卷,让艺术之美浸润市民心田。

出圈

从一座城到三十座城

一朵英雄花,一座英雄城。以花为媒,这簇跃动的赤红架起城市间对话的桥梁,成为广州与世界的对话密码,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广州。

3月,广州塔化身“城市花语”的立体画布,杭州桂花、苏州紫藤、南京梅花、宁波茶花、南昌月季、长沙映山红……30城“市花天团”在广州塔上轮番绽放,一场跨越山河的“城市花语”交响曲悄然奏响。

一株长春君子兰,藏着冰雪淬炼的坚韧;一树珠江木棉红,燃着四季炽烈的豪情。南北双城以花为媒,共绘“花开并蒂”的东方浪漫。

洛阳牡丹,吐露着十三朝古都的雍容;羊城木棉,燃烧着生生不息的热烈。跨越千里,中原的厚重与湾区的激情在广州塔顶碰撞出文明的和鸣。

“一朵花一座城”持续引爆全网,多项话题如“杭州登上广州塔亚运双城贴贴”“苏州紫藤花绽放广州小蛮腰”“南昌市花月季‘绽放’广州塔”等获得众多网友关注并登上多地的微博同城榜前列,微博话题页下聚合了沈阳、南昌、西宁、福州等全国15个省市、超50个全国媒体及政务单位联动报道。截至目前#一朵花一座城#微博话题阅读量超4500万,曝光量超6000万。

11支小队分赴各自的研习路线。这种“以花咏志”的智慧,让城市形象摆脱千城一面的窠臼,呼和浩特的丁香诉说着草原的辽阔,西安石榴花流淌着盛唐的气韵,广州木棉则以燎原之势,将敢为人先的广州精气神写入神州大地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英雄花的出圈,不仅仅是英雄城的出圈,更诠释了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市精神公约数。30座城市的“市花天团”,在广州塔的光影中完成同框。每一朵花的绽放,都是城市精神的共振。一朵英雄花,消弭了地理边界,让城市IP的碰撞产生1+1>2的乘数效应。

一花独放不是春,从“英雄花开英雄城”到“一朵花一座城”,30座中国名城,都以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诗篇,每一朵花的绽放都共同为神州添彩,这便是当下这个春天,中国大地上升腾起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也共同诠释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从不是一花独放,而是让万千花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春风里,共绘一幅山河峥嵘、气象万千的盛世繁花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贾政、章程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陈忧子

部分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馨怡

0 阅读:0

建轩日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