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之子粟戎生忆:珍宝岛战役后,父亲把我调到北线挖了3年地道

梅傲雪凌霜 2025-02-22 17:27:10

粟裕大将军是个特别实在的人。他夫人楚青回想起,他们平日里聊天,基本都是聊工作和国家大事。有次,楚青跟粟裕说:“你就不能聊聊别的啥?”粟裕一听,乐呵呵地回应:“咱俩可是政治上的伴侣嘛!”粟裕的大儿子粟戎生,从小就在老爸这位大军事专家的熏陶下长大,长大后也就顺理成章地当了兵。进了部队后,粟戎生和老爸聊天,三句话不离本行,全都是关于打仗和军事的那些事儿。粟裕将军去世后,粟戎生聊起自己的老爸,他模仿老爸以前回答老妈的方式,笑着说:“要说的话,我和我老爸应该算是军事上的搭档吧!”粟戎生是在1942年那会儿出生的,那时候全国正被抗日战争的战火笼罩着。那时候,粟裕可是新四军第一师赫赫有名的师长。楚青的老爸,也就是粟裕的岳父,特别佩服粟裕的打仗本事,所以就给外孙取名叫“戎生”,粟裕对这个名字也是爱不释手。

粟戎生讲道:“我爸就像是我的严厉老师。”他最早能想起和老爸有关的事儿,是两岁多那会儿。那时候,粟戎生跟着老爸去游泳,老爸领他到小溪边,让他抱着根竹筒往水里蹦跶。粟戎生心里直打鼓,不敢跳,结果粟裕二话不说,一把就将他拎起来扔进了水里。粟裕身为军人,见不得儿子胆小如兔。他这样的教育方式,让粟戎生后来变得特别刚毅、坚强。粟戎生5岁那年,粟裕给了他一把能拆能装、还能打的小手枪,不过射程不远,打仗时不太顶用。粟裕跟儿子讲:“你得好好学,以后当个兵。”打从这以后,粟戎生在老爸的教导下,开始学着拆枪、装枪,还有练枪,慢慢变成了个军事技能了得的小战士。

粟裕大将的枪法那可是相当厉害,根据《粟裕传》里头的描述,早在井冈山那会儿,他当连指导员的时候,枪法就已经非常精准了。他能单手稳稳地举起枪,不靠任何东西支撑,就这样瞄准,一瞄就是20分钟,而且打得还特别准,因此在部队里头小有名气。粟裕的枪法,粟戎生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粟戎生记得,他上中学那会儿,只要周末父亲有空,就会带着他去靶场练枪。粟裕还会和两个儿子来场比赛,有次他觉得靶场的靶子不够小,就随手在几十米外的地上插了根树枝,上面放个半圆的乒乓球,让粟戎生和粟寒生兄弟俩去试试。那时候,粟寒生是区里射击队的一员,他端起枪,瞄了半天,结果一枪都没打中。他哥哥粟戎生上场后,情况也跟他一样,没打中。粟裕见状,笑着打趣道:“你俩这是来了个‘零蛋’开场啊!”接着,他接过步枪,简单瞄准了一下,第一枪就直接打中了目标。粟裕这辈子特别爱枪,不管是打仗的时候还是和平的时候,他对枪都有着特别的感情,特别是咱们自己造的枪。到了50年代,粟裕当上了解放军的总参谋长。有一天,他和儿子粟戎生聊天,粟戎生就说了:“咱们现在的枪不太行啊,你看美国的卡宾枪,又轻便又好用……”话没讲完,粟裕脸色就沉了下来,他说道:“你咋就觉得外国的东西都好呢,咱们的半自动步枪也挺不错的。咱们得靠自己的武器去打败敌人。”

粟戎生那时候也就二十来岁,后来再琢磨父亲说的那话,他才领悟到其中的深层含义:当军人的,在复杂的国际局势里,得自个儿想办法生存,站稳脚跟,不靠别人。1958年以后,粟裕就不再担任总参谋长的职位了,他也就此告别了军事指挥的最前沿,和部队打交道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这对粟裕而言,真的是个挺让人惋惜的事儿。1960年的时候,粟裕收到了部队送的一把56式半自动步枪,他高兴得不得了。不过呢,因为他左手不太方便,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正常使用枪,所以他就专门找了个修枪师傅,在枪把下面装了个小扶手。这样一来,粟裕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出各种射击姿势了。受老爸的影响,粟戎生不光有了现代军人的那股子劲儿和本事,还真心喜欢上了当兵的日子。粟裕将军参军后,是从最底层的战士干起,一步步走到了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和解放军总参谋长的位置,所以他特别明白一个士兵是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也常对儿子说:“在部队里,最好还是从战士干起,一点点积累经验,逐级提升。要是半路开始,基础就不牢靠。”

粟裕盼着儿子能到最苦的地方锻炼成长,见多识广。所以,粟戎生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一毕业,他就建议去云南前线。粟戎生先是到前线当了一整年的普通战士,后来一步步升为了班长、技师,还有排长……粟戎生到部队没多久,第二年就在一次真刀真枪的战斗中打下了一架美国军的侦察机,因此还拿了个三等功。他在帐篷里住了足足有一千多天,耳朵都快被战斗警报磨出茧子了,上千回啊!就这样,粟戎生慢慢锻炼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后来,粟戎生的部队被调到了内地,环境改善了不少。就在这时,中苏边境的珍宝岛事件爆发了。粟裕跟组织商量了一番,决定把儿子再次派往前线,这次是去北线,那里正处于一级战备状态。粟戎生在北线埋头挖了整整3年的坑道。干完这段任务后,粟戎生自己提出申请,要求调到南线,去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聊起自己的军旅岁月,粟戎生满脸自豪地说,虽然在和平年代当兵,但他也经历了不少大事。他参与过国土防空任务,还在广西击落过美蒋的无人侦察机。而且,他还上过自卫反击战的战场,真刀真枪地干过。这两段经历,他特别满意。

粟戎生当排长、连长那会儿,粟裕经常跟他聊怎么带兵打仗:得跟手底下的兄弟们混熟,成为他们贴心的哥们儿,一起并肩作战。最关键的是,得打头阵,凡是要求士兵们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战士们把命都交给了国家,你作为带头的,可得好好护着他们。咱们不怕死,该牺牲的时候不含糊,但只要是能避免的牺牲,就算只有一个人,也得想法子避免。这是粟裕大将一辈子统领军队的经验总结。1983年,粟戎生要换新岗位了,走之前,他去医院跟老爸粟裕道了个别。那时候,粟裕老爷子身体已经很差了,说话都费劲。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粟裕跟粟戎生说:“师这个级别很关键,从连到团再到师,这些经历对军队干部来说太重要了。”粟戎生记得,那是老爹跟他讲的最后一句话,也是老爹留给他的最后一句叮嘱。要想成为我的铁粉,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得多跟我互动互动。要是你觉得我写的东西还不错,那就点个“”呗。这样一来,你成了铁粉,我发了新文章,你就能立马收到推送啦。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