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0年,新中国刚露头角,啥都得从头开始。邓逸凡将军在和家人阔别十年后,终于能团聚了。他正打算去北京总政治部看看接下来怎么安排工作,结果半道上被刘少奇给接到了中南海。刘少奇跟他说,中央有打算,想让他去越南顾问团挑大梁,负责一部分工作。
邓逸凡立马就点了头,可他老婆在他开始工作后,非要让他在家庭和事业里挑一个,还闹着要离婚。这到底是咋回事呢?邓逸凡接下来会怎么办呢?【“我不回去了,我要留下来做红军!”】邓逸凡这位将军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里头的高级干部。他这辈子过得不容易,但心里头有个铁打的信念,就是“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到底!”1912年,邓逸凡诞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常看到大家吃不饱饭,路上还常有人饿死,这些对他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尽管家里条件很差,但爸妈还是咬牙供他上学。在学校,他慢慢懂得了,中国人不能再这么沉沦下去,得振作起来,让祖国重新强大起来。
后来,邓逸凡顺利考上了高年级小学,在那里他碰到了好多有志向的年轻人,还读了好多进步的书。这些经历让他对共产主义和革命的道理特别着迷,也正是这时候,他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在学校里,邓逸凡入了中国共青团。一放假回到家,他就和同学们一块儿行动起来,喊出了让农民别交租、别还债,还有打倒地主恶霸这些口号。他们还悄悄地帮红军送信、发传单。1928年那会儿,国民党对红军真是下手狠,连帮过红军的老百姓都不放过,邓逸凡也因此上了通缉名单。没办法,邓逸凡只能离开老家,躲到峭峰堡去。可国民党鼻子真灵,没多久就嗅到了他的气味,把峭峰堡围了个水泄不通,打算生擒活捉他。有个老乡特别看不惯国民党干的事儿,他冒着可能被牵连的危险,悄悄跟邓逸凡说了国民党的动向。邓逸凡在老乡的帮忙下,赶紧溜之大吉,这才没遭殃。
打从那天起,邓逸凡就踏上了逃亡的路。那时候,他啥都干过,当过徒弟学手艺,摆过小摊卖东西,最困难那会儿,还不得不靠乞讨过日子。邓逸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久,他饿得不行,瘦得皮包骨,连站起来的力气都快没了。每天辛苦赚来的那点钱,根本不够他养活自己。为了活下去,邓逸凡做了一个让他日后特别后悔的选择,那就是加入了国民党军队。为了不被国民党发现真实身份,他隐姓埋名,给自己换了个名字,叫邓惠民。邓逸凡一加入国民党那边,心里头就老觉得不对劲,整天自责得要命。他天天都盼着,能有机会再回到红军的队伍里头去。后来,在一次战斗中,邓逸凡终于达成了心愿。那是在1930年,粤系军阀生怕红军踏进广东地界,所以在湘粤赣边界拼命阻拦。邓逸凡和另外二十几个国民党士兵被派到粤赣边界去防守。没想到,第二天夜里,红军借着黑夜的掩护,没动一兵一卒就把他们团团围住了。
邓逸凡他们没反抗,直接就交了武器投降了。这次红军这边带队的是朱德将军。俘虏们都被聚到了一块儿,听朱德将军讲话。朱德将军没有为难大家,反而给他们讲了讲革命的事儿,最后还让他们自己选,是走还是留。一听说红军愿意不计过往接纳他们,邓逸凡激动得跳了起来,他在人群里大声喊道:“我不走了,我要加入红军!”邓逸凡的嗓门大得很,周围的俘虏们都纷纷转头看向他。他眼里闪着光,嘴角挂着笑,就像是捡到了什么大宝贝似的。邓逸凡这么一嗓子,好多原本拿不定主意的俘虏也都跟着大声喊了起来,算下来足足有100多人当场拍板,说要留下。邓逸凡这下算是又回到了共产党的大家庭,正式成为了一名革命战士。红军战士给邓逸凡分配任务时,问他:“你打算干啥呢?”邓逸凡瞧了瞧旁边忙着贴宣传画的战友,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宣传员。”战士接着问:“你会写字不?”邓逸凡没直接回答,而是默默拿起一旁的毛笔,在纸上有力地写下: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几个字写得真是流畅自如,笔力雄健,特别漂亮。红军战士瞧见这么好的字,都忍不住赞叹:“这字写得真棒啊!”红军战士接着对他说:“你也不用去做宣传员了,直接当文书吧!”说这话的红军战士其实是大队教导员,他发现邓逸凡挺有文化的,就安排他到红四军第1纵队司令员林彪那儿工作。这年4月份,邓逸凡出乎意料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他被俘才过去短短数月。邓逸凡做事爽快,一丝不苟,很受上级的信赖和器重。没多久,他就转岗成了支队党委秘书,专门负责安排组织工作和各类会议。1932年那会儿,张扬苏区被国民党军队围得水泄不通,不停地“围剿”。邓逸凡二话不说,直接冲到了前线,帮忙抬担架,救治那些受伤的战士。有些战士抬着担架累得直喊累,邓逸凡就心平气和地给他们打气,鼓舞大家的士气,让战士们信心满满。
邓逸凡在革命的征途上,那可是响当当的英雄一枚。早些时候,因为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加入了国民党。但心里那股革命的火焰,一直没灭。后来,当革命的大门再次向他敞开,他二话不说,立马转身,坚定地跟中国共产党并肩作战了。【“我服从党的分配”】1937年的时候,红军队伍变了样,成了八路军,邓逸凡呢,就被安排去了一一五师,当上了政治部组织科的科长。没多久,他就收拾东西,去了华北那边,上前线打鬼子去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走,守护好咱们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邓逸凡带着部队走到黄河边时,正巧碰上了雨水最多的那段日子。大雨说来就来,下得跟瓢泼似的,本来就流得挺急的黄河水,这下子更是汹涌澎湃了。那河水猛冲猛打,把河岸两边的路都给冲得泥泥泞泞,没法走了。
战士们手拉手,一步一个脚印,紧紧靠在一起,在冰冷的河水中一步步挪动。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一不小心,不仅自己会丢掉性命,还会连累身边的战友。等大伙儿都安全到达对岸,浑身上下早已被泥浆裹了个严实。邓逸凡特别关心战士们的感受,他总是不停地给大家打气,让好多战士都重拾了信心。战士们一想到邓逸凡说的那句“咱们现在拼一把,都是为了以后上前线打日本鬼子”,立马就觉得浑身是劲儿。邓逸凡不仅对战友情深意重,对其他友军也是满腔热忱。说起来,1944年的时候,有架美军轰炸机在执行飞行任务时,尾翼不幸被击中,结果就像失控的风筝,直接从天上掉了下来。有十二名飞行员为了活命,赶紧跳了伞,其中五个飞行员是最后跳的,他们降落到了盐阜地区。巧的是,邓逸凡的部队刚好就在那里驻扎。
邓逸凡为了让飞行员住得舒心,特意把自家房子重新刷了一遍,腾出来给他们住。他还特地留下八路军自己种的蔬菜水果,专供飞行员享用,而他自己呢,就简简单单地吃窝头。那位美国飞行员,本来心如死灰,但在邓逸凡的关心下,心里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们深受触动,领航员赛伏爱紧紧抓着邓逸凡的手,就是不肯放,他满怀感激地说:“我从未受到过这样的礼遇,真心感谢你们。”过了阵子,飞行员们的伤势大好,都被平安送到了安全的地方。他们跟上级讲了讲这段时间邓逸凡是怎么无微不至照顾他们的,这事儿后来传得沸沸扬扬,让两边的军队关系更铁了。邓逸凡因为领导能力出众,日本投降后没多久,就被调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当上了政治部主任。他和纵队领导韦国清一起,携手指挥了好几场关键的战斗。
这时候,邓逸凡思想觉悟那可是顶呱呱,就连韦国清都忍不住给邓逸凡点个赞。有了邓逸凡的帮忙,韦国清指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就像两个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淮海战役那会儿,邓逸凡可不含糊,他领着政治干部们直接冲到了前线,心里都揣着随时可能牺牲的打算,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在那段时间里,邓逸凡把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那叫一个到位。1949年1月,天上飘起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国民党士兵们穿得很少,被解放军困在山里头,根本没法动弹。邓逸凡瞅瞅窗外那厚厚的积雪,突然心生一计。他琢磨着,以前有过四面楚歌的典故,现在国民党士兵们的士气正低呢,这不就是个劝他们投降的好机会嘛。邓逸凡一想,赶紧和宣传队一起做了好多宣传材料,然后发给国民党军队。他还特地给国民党营长以上的军官每人都寄了封信,劝他们别再打了,解放军说了,不会动他们一根汗毛。
头一天啥动静都没有,邓逸凡却不慌不忙。他心里有底,因为收到的消息很靠谱,说山上的国民党军队粮食快见底了,反观解放军这边,粮食储备满满当当,耗下去完全没问题。没想到真的应验了,那宣传品发出去才二十多天,就有一千多名的国民党士兵接二连三地投降了。邓逸凡轻松搞定这事儿,接着他又一路高歌猛进,当上了军政治部主任。打完仗后,邓逸凡接到命令去了南京,担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三总队政委的职务。那时候,他的妻子周志中也从上海调到南京来上班了。周志中1938年就投身革命了,到了1941年,她和邓逸凡喜结连理。那时候,周志中在新四军里做的是速记工作。她心思细腻,特别会体贴人。看到邓逸凡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连自己都顾不上照顾,周志中就主动帮他打理生活琐事。日子一长,两人之间就慢慢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结婚后,邓逸凡和妻子有了两个超萌的小公主。可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他们夫妻俩聚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能跟妻子好好聊聊的机会也变得稀少。有那么整整十年,邓逸凡都没能跟家人好好团圆。好在这次,邓逸凡和妻子都被调回了南京,一家子总算是又能在一起了。没跟家人团聚多久,邓逸凡就又接到了一个新通知,意味着他得再次离家。这次,他会怎么选呢?1950年的时候,越南向我们求助,想要对抗法国。中共中央商量后,决定出手帮忙,还特意组建了军事顾问团。经过深思熟虑,中央选定华东军政大学第三总队部的人来组成这个顾问团,团长是韦国清,梅嘉生则当他的副手。过了好几个月,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毛主席和刘少奇这些国家大领导,在颐年堂会见了顾问团的各位。他们关心地问起,还有没有什么难题。韦国清就开口说:“我这儿有个人选,还得请组织上帮忙,给我劝说一下,让他加入。”
毛主席问:“那个人叫啥名字?”韦国清答道:“他叫邓逸凡!”接着,韦国清细数了邓逸凡之前帮他打仗时的那些英勇事迹。他又补充说:“邓逸凡同志思想很进步,对顾问团的政治工作提升大有帮助。”刘少奇一听,立马点头表示赞同。现在,邓逸凡在北京呢,他正打听自己的工作怎么安排。一问才知道,他被分到了北京总政治部。这不,他赶紧来问问具体情况。上司罗荣桓跟他说,让他先去南京把家搬了,等到了北京再详细安排。邓逸凡刚搞定去南京的火车票,刘少奇那边就派人直接把他接到了中南海。刘少奇跟邓逸凡聊了聊援越抗法的战况,邓逸凡一听就明白了支援越南有多重要。刘少奇接着说:“组织上打算让你去领导顾问团的一部分工作,你觉得咋样?”
邓逸凡站得笔直笔直的,眼里闪着坚定的光,他干脆地说:“党的安排,我跟着走!”【守护家庭还在保卫祖国,他选择了后者】刚和家人见上面的将军邓逸凡,立马又接到了要去越南打仗的任务。他立马回应:“党的安排,我无条件服从!”这时,刘少奇来找他唠家常,劝道:“你先别急答应,你的情况我多少知道点。打从革命那会儿起,你和家里人就没咋团聚过,好不容易这几天在一起了,你真打算又去战场啊?”邓逸凡的眼神依然坚定,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没错!”刘少奇拍了拍他的肩头,赞许道:“干得好,但你得跟你妻子好好聊聊,让她心里也踏实下来。”
从中南海出来后,邓逸凡踏上了返回南京的列车。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怎么跟老婆孩子说这事儿,也不知道咋能让她们心里好受点。邓逸凡心里头得承认,这么多年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他从没对死亡眨过眼,唯独怕的就是看到老婆和两个宝贝闺女那失望的脸。他清楚,闺女们基本都是老婆一手拉扯大的,父爱这块儿确实亏欠她们。可军令难违,国家需要他,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扛枪上战场。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心里嘀咕着,期盼着妻女能够原谅他。他长长地吐了口气,心里头自我开导,就盼着妻女能理解他,别再计较了。他唉声叹气了一番,心里头安慰自己,希望妻女能够宽宏大量,别再追究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心里暗自祈求,就希望妻女能给他个台阶下,别跟他计较了。一进家门,俩闺女就迫不及待地扑了上来,拽着他的胳膊开始卖萌。他笑着揉揉闺女们的脑袋,让她们乖乖坐好,说有事情要讲。
周志中老婆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刚才还闪着光的眼睛一下子就没了神采。邓逸凡把组织的任务一一告诉了家人,然后说:“我答应了,过两天就要出发。”奇怪的是,老婆和两个女儿都没吭声,老婆眼眶红红的,只是轻声说:“到了战场上,你可得小心点儿,我们在家等你平安回来。”没过几天,邓逸凡、韦国清和梅嘉生就从南宁出发了,他们去支援越南对抗法国。因为法军那时已经占了越南的好多城市,所以顾问团的哥们儿只能跟着越军,在没人烟的密林里头来回穿梭。这儿的环境超级差劲,全都是些没见过的古怪生物悄悄生活在这儿,比如吸血的蚂蟥和那些剧毒无比的毒蛇。顾问团的成员们啊,他们一边得时刻盯着敌人的动静,一边还得小心别让皮肤露在外面,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被毒到。邓逸凡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亲力亲为,拿起斧头砍竹子树木,还找了些茅草搭了个临时的指挥小棚子。越南那边大都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得要命还老下雨,特别是我们顾问团待的那片密林,雨是三天两头地下。因为这个指挥小棚子是临时弄的,没有挡雨的功能,所以经常外面大雨哗哗的,里面也跟着滴滴答答下小雨。
邓逸凡为了防止文件被雨水打湿,经常会把雨衣挂在床头上方挡雨。虽然环境条件很差,但这并没有减少邓逸凡的革命干劲,他依然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战场上,邓逸凡很少给家里寄信,一是因为他忙得没时间,二是因为他觉得写信太浪费时间了。但周志中实在太想念丈夫了,根本等不下去,最后她干脆跑到越南去找邓逸凡了。这次探访,让邓逸凡的家庭不再完整如初。周志中抵达顾问团那边时,老远就瞅见了邓逸凡,他还是那么忙活。邓逸凡这时也瞥见了自己的媳妇儿,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两个人立马紧紧搂在了一块儿。周志中在越南待的十多天里,邓逸凡还是老样子,整天忙活着自己的事,陪她的时间少得可怜。周志中感觉心越来越冷,就连他回国那天,邓逸凡还是没能腾出空来送他,这让她心里头特别不是个滋味。
两年后,邓逸凡回到了国内,准备跟上级汇报他的工作情况。这时候,上级体贴地帮他申请了一个休假,想让他能多陪陪家里人。但让邓逸凡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却是一份离婚协议书。邓逸凡当时一下子就傻眼了,心里头那个震惊,妻子怎么能这么狠心呢。周志中直截了当地说:“你要是不想离婚,那就别再去越南了。怎么选,去越南还是留下,你自己看着办。”面对这非此即彼的选择,邓逸凡心里头跟刀割一样难受,他一把抓起离婚协议书塞进口袋,头也不回地出了家门。没过几天,邓逸凡就急匆匆地结束了休假,没跟家人多说什么就奔回了战场上。没多久,那份写着“周志中”三个大字的离婚协议又一次寄到了他手里,邓逸凡心里头难受,但还是硬着头皮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邓逸凡在面对陪伴家人和为国家出力这两个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他把对家庭的幸福追求,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但最终还是全都献给了国家。
1955年,邓逸凡成功回到了祖国。因为他在越南时的出色表现,越南劳动党中央的老大胡志明特地给他颁发了越南人民共和国的军功勋章,还是个耳机形状的。一回国,邓逸凡就被封为了中将,还拿到了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真是风光无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