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一天,许世友正热切盼望着老战友聂凤智的来访。他们曾经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一会儿,聂凤智出现在门口。许世友立刻起身迎接,两人紧紧握手,热情地寒暄起来。
许世友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变了,气得满脸通红,直接吼了出来:“枪毙!马上枪毙!”聂凤智被他这反应惊到了,心里直犯嘀咕:许世友为啥这么大火气?他儿子到底干了啥?1906年,许世友降生在一个穷苦的农家。到了8岁,家里实在揭不开锅,没办法,他只好去了少林寺学功夫。
多年后,许世友回想那段岁月,心中依旧感慨:“那时候真不容易,少林寺规矩特别严,一点都不能放松。”他稍作停顿,继续回忆道:天还没亮,师父就在院子里吼:“赶紧起床练功!”我们这些徒弟,就算再困也得立马爬起来。谁都不敢偷懒,要是被逮到,准没好果子吃。离开少林寺后,许世友立马加入了革命队伍。1926年,他在武昌国民革命军当上了连长。一天,他和战友们聚在一起,听一位共产党宣传员讲革命道理。"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这句话让许世友深受启发。
许世友回到住处,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琢磨着:这些年亲眼目睹了太多老百姓的苦难,自己虽然武艺高强,却没能真正帮到他们。共产党的主张,不正是自己一直想找的答案吗?这一年,他成为了中国共青团的一员,紧接着第二年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投身于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征程中。1930年5月,许世友带领敢死队,前往湖北新集的大山寨,准备打击当地的地主豪绅。行动开始前,他在队伍前面高声喊话。“大家听好了,村里人都等着咱们!这帮恶霸把咱们的乡亲欺负得够呛,今天就是咱们替他们出头的日子!”
战斗一开始,就异常激烈。敌人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隐蔽的射击点,疯狂地向红军开火。红军多次试图进攻,但都被压制,无法向前推进。许世友紧皱眉头,盯着前方的山寨,心里非常着急。旁边的战士也急得不行,说:“敌人的火力太强了,咱们又没有重武器,这可怎么打?”在这紧要关头,许世友灵光一闪,大声命令:“赶紧找棉被,用水浸湿后包在桌上,当成盾牌用!”士兵们立刻照办。很快,这些简单的防护工具就准备就绪了。
许世友握紧鬼头刀,振臂高呼:“兄弟们,跟我上!为乡亲们,为死去的战友,拼了!”他带头冲锋,敢死队一举攻破敌阵,夺下大山寨。村民们蜂拥而至,欢呼声四起,脸上写满了对红军的感激与崇敬。1949年,许世友仍全身心投入工作,专注于军队事务。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妻子看他这么辛苦,忍不住劝他:“你也该休息一下了,家人都希望你能多陪陪我们。”许世友带着歉意回答:“我也想多陪陪你们,但国家刚稳定下来,军队的事还得我来处理。”
这一年对许世友来说特别重要,他迎来了第二个孩子。他盯着襁褓里那个脸蛋红扑扑、正咿咿的小家伙,心里充满了温暖。就在这时,窗外响起了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和响亮的口号声。许世友看着怀里的孩子,突然有感而发:“就叫建军吧。”妻子好奇地问他:“怎么想到这个名字?”他转头看向妻子,解释道:新中国马上要成立了,现在啥都得从头来,国家发展得有强大的军队撑腰。我希望咱家孩子以后能明白,军队强大国家才能太平。给他取名叫‘建军',就是希望国家建设好,军队越来越强!许世友的第二个儿子,最后决定叫许建军。
许建军是许世友的次子,从小就在父亲既严厉又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长大。许世友对待子女一视同仁,只要做错事,不管是谁都得受罚,对亲儿子也不例外。受到父亲的熏陶,许建军从小就对军营生活满怀憧憬。一毕业,他就成功加入空军,开始了他的军人之路。刚入伍时,他就下定决心,要用实力证明自己。在训练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许建军事业上步步高升,可和父亲见面的机会却不多。大年三十本该全家团聚,但许世友总是待在指挥部忙军务,许建军也在连队值班,各守其责。1979年的一天,许世友正等着聂凤智过来。一看到老朋友的身影,他立刻走上前,紧紧握住聂凤智的手说:“终于等到你了,今天一定要多喝几杯!”
一进屋,许世友赶紧让聂凤智坐下,转身就去拿酒。他热情地倒了两杯,递了一杯给聂凤智,但聂凤智却没接。许世友感觉到老战友的态度有点冷,便放下酒杯,直接问道:"有啥情况吗?咱俩认识这么久了,别藏着掖着,有啥事你尽管说。"聂凤智听完,心里更乱了,迟疑了半天才开口:“领导,这事儿真不知道咋跟你说……建军出事了,犯了错,现在已经被关起来了。”许世友一听,立刻吼道:“犯错?那就该枪毙,没得商量!”
聂凤智一听这反应,心里一紧,赶紧安抚道:“领导,您先别急,事情还在查。建军是我手下的人,出了这样的事,我这个当上司的也脱不了干系。”许世友停了一会儿,使劲在聂凤智肩上拍了几下,力道重得聂凤智差点没站稳。老聂,咱俩共事这么久,你还不清楚我许世友的作风?建军就算是我亲儿子,犯了纪律也得按规矩办,绝不能搞特殊化。要是他真的做错了事,该罚就罚,该枪毙就枪毙,我绝不会因为是他老子就包庇纵容。部队的纪律不能坏,这是铁的原则!
许世友对二儿子许建军抱有很大期望,平时管得特别严,甚至有点过头。尽管他表面上还在正常处理军队的事情,但了解他的人都看得出来,他眼神里透着一丝不安和担心。一有案件的风吹草动,他立马就追着问:“现在查到哪一步了?有什么新发现吗?必须把真相挖出来!”他特别较真,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经过多年的曲折调查,事实终于大白——许建军是冤枉的!当他重获自由回到家中时,父亲许世友已经不在了。在等待真相的日子里,许世友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和忧虑,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许世友病重昏迷时,嘴里一直重复着"建军"这个名字。他始终惦记着被冤枉的二儿子。许建军站在父亲遗像前,低声说道:"爸,我回来了,可惜太迟了。"这个姗姗来迟的事实,成了许建军内心无法抹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