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那个在高考中故意交白卷的河南女孩蒋多多,后来怎么样了

友鸿阅览趣事 2024-12-17 06:20:55

2006年高考考场里,一名女孩的举动却注定让她成为焦点。当所有人都埋头于试卷时,她的笔却以另一种方式在纸上飞舞。她没有答题,而是写下了一篇长达8000字的文章,用以抨击高考制度,并违规使用了双色笔。

交卷时,她自信满满地走出考场,天真地以为自己的举动会引发轰动,甚至改变规则。然而,等待她的却是零分的成绩和来自现实的冷漠回应。

那一年,她的母亲泪如雨下,老师无奈叹息,乡邻议论纷纷,而她本人同样在挣扎中徘徊。她是否能靠写作实现梦想?6年后,这个曾以“壮举”出名的女孩,命运究竟如何?

壮举”还是“荒唐”

2006年的高考,河南省南阳市的一场普通考试在某一刻突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味。那一天,蒋多多的名字不仅写在试卷上,还注定写进了那一年的人们记忆里。

伴随着监考铃声的响起,考场内,所有考生都埋头于试卷,笔尖沙沙作响。然而,坐在教室某角落的蒋多多却显得与众不同。

她的笔并没有随着试卷上的问题起伏,而是以完全不相关的节奏,在答题纸上疾速移动。她没有在写解答,而是在写一篇长达8000字的文章。

文章的内容很“特别”——并不是考试答案,而是一篇抨击现有高考制度的“论述”。蒋多多以为,这篇“作品”可以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掀起涟漪。为了让文章更醒目,她还特意违反规则使用了双色笔。监考老师虽然注意到她的与众不同,却并未打断。

随着考试时间的推移,她写得越来越快,仿佛时间不够用一般。直到交卷铃声响起,她才停下笔,将满是文字的试卷交了上去。

离开考场时,她步伐轻快,甚至带着几分骄傲。面对匆匆赶来的父亲关切的问询,她只轻描淡写地回答了一句:“没事。”那时的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局面。

几天后,高考成绩公布。蒋多多的成绩单让她的母亲手中的电话几乎掉在地上——文综因违规被判零分,总分仅有114分。

这位辛苦劳作的母亲一时间难以接受现实,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另一边,蒋多多却不以为然,甚至还觉得自己完成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壮举”。

小说梦的起点

2005年,蒋多多的高中生活忙碌而紧张,日复一日的学习让她感到压力山大。某天,她决定尝试用写小说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于是,课余时间,她构思了一篇短篇小说,并很快完成了初稿。她并未对这篇文章抱有太多期待,却在家人面前提到了自己的创作。

正好赶上放假的姐姐回家,当听说蒋多多写了一篇小说后,姐姐不仅认真阅读了全文,还对内容提出了肯定,并建议她把作品投稿到杂志社试试。

在姐姐的帮助下,这篇小说的部分内容被顺利寄出。不久后,一本刊物寄回了家中,蒋多多的作品中一个段落被选中刊登了。这份意外的成果让她感到无比兴奋。

随着文章的发表,蒋多多在学校里迅速成为了“有才华”的代名词。同学们纷纷围着她,夸赞她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这些赞美让蒋多多愈发坚信,自己的写作天赋足以撑起未来的梦想,而高考和学习似乎并不再是她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从那之后,蒋多多对写作的热情愈发高涨。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构思新的故事,甚至把上课时间也用来写作。

创作的高峰期,蒋多多一天可以写出一万字。她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世界里,对课堂学习愈发漠视。随着小说字数的增加,她在同学中获得的“光环”也越来越亮,但实际的内容却因仓促而显得粗糙。

她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只一心想着加快节奏,让更多作品完成并发表。

当时的蒋多多完全沉浸在“写作改变命运”的想法中,无视了学业的重要性。老师和家长的劝说也没能拉回她的注意力,反而让她愈发坚定,想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一切。

从投稿初尝成功到决定全力追逐小说梦,这场转变看似偶然,却成为她后续人生轨迹的分水岭。

青春不认输

2006年高考成绩的几乎使她的母亲崩溃,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而蒋多多则带着试图证明自己的倔强,开始了一场与现实的较量。

成绩公布后,班主任和父母反复劝说她复读。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这次失误没关系,复读一年,你的实力足以考上一所好大学。”

母亲更是不停地恳求女儿重新振作。然而,蒋多多却并未听从。她始终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写作摆脱高考的束缚,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在与家人争执不下的情况下,蒋多多决定离开家乡,投奔在郑州读书的姐姐,希望借助姐姐的帮助找到新的方向。

然而,姐姐早已得知她的情况,不仅对她的行为感到失望,还直接拒绝了她的写作梦:“工作不是那么好找,没有学历,你拿什么证明自己?回去复读吧!”听到姐姐的这番话,蒋多多选择离开郑州,试图凭借自己的力量寻找工作。

带着仅有的200元钱,蒋多多来到了山东的一座陌生城市,企图开始独立生活。

可几天过去了,她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无处安身,钱包里的钱迅速见底,漂泊感和孤独感让她心力交瘁。最终,她不得不带着失望踏上了返乡的列车。

回到家中,蒋多多找到了班主任,希望能找到补救的方法。但老师无奈地告诉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复读。

此时的蒋多多才明白,选择复读意味着不仅要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还要承受来自村里人议论的目光。村里人对她的举动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她“太任性”,有人说她“自毁前程”。这种种压力让她倍感煎熬。

尽管如此,蒋多多依旧选择坚持自己的写作梦。她拿起笔,试图通过创作改变命运。然而,寄出的稿件多数石沉大海,没有给她带来期待的回响。

在复读和坚持写作之间,她彷徨过、挣扎过,却始终难以迈出坚决的一步。

蒋多多的高考后人生转折

短暂的逃离失败的现实后,蒋多多无奈回到了家乡。她成了人们口中的“那个高考交了白卷的女孩”,有人对她的行为不解,有人则直接批评她太过自以为是。这些声音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牢牢困住。

本以为写作会成为她的出路,但现实却一次次泼来冷水。高考结束后的那段日子,蒋多多每天依旧坚持写作,创作量甚至远超学生时代。

她将一篇篇作品投向各个杂志社,却换来了接连不断的退稿信。作品被拒绝的原因,她并未深究,只是感到投稿的路越来越窄。

面对接踵而至的挫败,蒋多多试图另谋生路。她开始外出打工,却发现社会的残酷远超想象。

没有学历的她,只能在工厂的流水线上重复简单的工作,或者做服务员维持生计。漂泊的日子里,她数次感到迷茫,也曾试图回归写作,但现实的压力让她无力坚持。

最终,她选择了回到家乡,与母亲一起耕种田地。那些曾经为梦想熬夜奋笔疾书的日子,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幻影。

阳光下,她挽起裤腿,在田间弯腰劳作,背影渐渐融入一望无际的农田里。高考后的十几年里,蒋多多从未真正提起过自己的梦想,或许那些璀璨的念头早已在生活的重压下沉入泥土。

有人问过蒋多多是否后悔当年的选择,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望着田野的远方,沉默片刻后起身继续忙碌。

结语

蒋多多的故事,像极了许多青春年少时的执拗与冲动。她曾相信,依靠一己之力就能撼动规则,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不可忽视的距离。

在她用8000字挑战制度的那一刻,她选择了青春的叛逆,却也失去了那些年为梦想苦读的机会。多年过去,她的写作梦未曾真正点亮,而生活的磨砺却让她回到了田间地头,归于平凡。

或许,蒋多多未曾完全后悔自己的选择,但也无法忽视其带来的后果。她的经历让人深思:梦想本无对错,但选择的每一步都需承担其结果。青春是人生的一段特权,允许我们去试探规则、突破界限,但时间不会为任何人的任性停留,选择的代价总是伴随而来。

十几年后,那个在高考中书写叛逆的女孩,已化作忙碌田野间的背影。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成长,也是关于梦想、现实、选择与代价的真实写照。我们或许无法重来,但我们可以在每一个抉择中更加谨慎,珍惜青春的每一次跃动和沉淀。



0 阅读:29

友鸿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