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儿童纪录片导演曾发出感叹:90前后的这一代父母,是中国历史上对子女的科学养育投入最多精力的一代了。
但遗憾的是,世界是多面的,并非所有人都有条件全身心地陪伴宝宝的成长。虽然清楚地知道早期教育有多么重要,但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也不得不眼睁睁地错过。
由此带来长久的担忧:错过了前3年宝宝的重要成长阶段,真的就无法挽回了吗?
首先,我将某位心理医生的话送给所有自责的父母:不必后悔,你的选择,一定是当时那个情况下最好的选择。
有人因为这句话潸然泪下。她刚买了房子,经济很拮据,夫妻二人都要工作,但双方父母都不愿离开老家来照顾孩子,送孩子回去实在是无奈之举,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她一定不会把宝宝送回老家,忍受着思念和担忧的煎熬。另外,我想说的是:别担心。尽管陪伴和教育对儿童早期成长很重要,但也不至于错过就“无可救药”了。
心理学家李玫瑾自己就是6个月被送到托儿所,童年大部分时间也没有父母陪伴,但她仍对父母的教育和爱充满感激。所以哪怕性格已定型,只要方法得当,依然能够弥补错过的一切。
最后,我们来聊聊,如何弥补呢?
1.管住自己: 切忌过分补偿,放大缺点。“在老家受苦了,现在妈妈要好好照顾你”“爷爷奶奶惯坏了,现在可得好好管管你”
这是家长忧虑心理强加到孩子身上的过分补偿。要知道,即使在你身边,也会有可怕的2岁,烦人的3岁,要就事论事地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要什么都往0-3上去靠,淡化这个概念对父母的影响,而不是每天对号入座,强化这些影响。
2.每个拥抱都来得及:重建亲子关系
有句话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
表达爱: 很多人回忆童年,最难忘的是撒娇时母亲的怀抱。肢体接触是无声的语言,拥抱和亲吻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给他力量的源泉和温馨的港湾。多陪伴:要真诚地、用心的陪伴。放下无关的事,专注投入地陪孩子做活动、讲故事。绝不敷衍。
接纳: 当孩子感到困难和委屈时,理解和包容,会让亲子关系升温,而批评指责会是在他们惶恐的内心上继续撒盐。
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不是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参与制定的,比如玩游戏,什么情况下可以玩,玩多久,做不到怎么办。自己建立的规则,被惩罚时会更信服,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宝宝的成长不等人,但爱从来不会太迟。拾起时光碎片,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