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造船及海运业正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在船用零部件制造中积极应用3D打印技术取得了新成效。
HD现代重工近日宣布,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研发出用于在航船舶内部紧急维护、修理和大修(MRO)的3D打印新技术,并在位于全罗南道木浦市的HD现代三湖成功完成最终的实证评价及演示。
早在2023年9月,HD现代重工就与蔚山市、蔚山信息产业振兴院(UIPA)、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KITECH)、韩国造船海洋设备研究院、CSCAM、HD韩国造船海洋、HMM、韩国船级社(KR)、美国船级社(ABS)等9家造船及海运企业及相关机构签订业务协议,合力推进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自主制造在航船舶MRO零部件的3D打印融合实证技术”项目。
2024年5月,HD现代重工宣布,其联合韩国业界开发的在航船舶维护零部件3D打印融合技术通过了美国船级社的新技术使用合格性认证(NTQ;New Technology Qualification)第二阶段认证。在船舶MRO领域,采用3D打印技术得到国际认证,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MRO物料指维修、维护和运营所需的物品,包括备件、工具、化学品、配件以及其他耗材、消耗品等。
通常,长途航行的大型船舶为应对各种意外状况,出港时会装载大量不同种类的备用零件。而一旦引入3D打印技术,船员在船上便能随时制造所需零件并即刻完成更换。这一变革极大地缩短了从下单、制作到配送的整个流程,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HD现代重工计划在未来正式推动3D打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其具体规划为,构建涵盖多种零部件的数字库,并搭建港口与船舶之间的网络,实现远程订购必要零部件,以便附近港口能够便捷地提供供应服务。HD现代重工相关人士表示:“通过此次实证,充分验证了3D打印技术在造船产业中所具备的竞争力。”
据悉,该技术开发成功并实现商业化后,如果船舶的MRO材料达到量产,只需要2天即可实现供货,即普通产品的供货时间将从目前最长的13天缩短11天,订制产品的供货时间将从目前最厂的233天缩短231天。如此有望确保韩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新市场主导权。
与此同时,韩国最大海运企业HMM也将对船用3D打印系统展开验证工作。此次验证将在9000TEU集装箱船“HMM Green号”上进行。HMM计划,详细检验该系统在实际航运环境下能否顺利运行,以及是否能够成功采购船舶零部件等关键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船用3D打印多采用塑料材料,而此次HMM所验证的系统能够利用金属粉末生产不锈钢材质的零件。
HMM方面期望,若船用3D打印系统实现商业化,将有助于改善配件采购时间与库存量等问题,进而节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随时开展船舶维护所需要的费用与时间。
HMM相关人士强调:“我们将积极投身于最新技术的各类研究与开发工作,通过引入新技术来强化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