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种“神药”,一度被包装成了金融产品,市场价炒卖到1600元一粒,就这还供不应求。这个“神药”就是来自福建漳州的片仔癀,如今市场情绪降温,没有了资本加持的片仔癀单片价格已经跌到了400元左右,让一众高位接盘的黄牛叫苦连天。然而这还没算完,业内的药品回收商透露,片仔癀的价格还有大量下降空间。
从昔日的“药中茅台”到现在跌落神坛,片仔癀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首先让我们来挖一挖片仔癀戴上“神药”光环的内幕玄机。单从外包装来看,片仔癀和一般的中成药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黄白相间的纸盒看上去很简陋,功效介绍上也只有十二个大字: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瘀凉血。就这个凭啥能卖到1600元一粒呢?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资本炒作。
资本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咱不好说,但它对消费者心理的拿捏那绝对称得上一绝。片仔癀不是功效介绍简单笼统嘛,通过媒体的一番春秋笔法,可以变成适用范围广,各种疑难杂症、跌打损伤都可以试一试。
此外厂商还给片仔癀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对外宣称药品的配方是“国家级绝密”,这不仅让片仔癀的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同时激发了部分消费者的无限遐想,毕竟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认知里,那些灵丹妙药就该是神秘兮兮的。
保持一定程度的神秘感是必要的,但也不能做得太过,不然消费者就会敬而远之。于是厂商又适当透露,片仔癀里含有麝香、牛黄等众多珍贵成分,就是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让人们欲罢不能。
于是从2016年开始,片仔癀的市场价格开始上涨,看到炒作有了成效,资本开始加大马力,一方面大量涌入哄抬价格,另一方面限制产量,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种屡试不爽的“饥饿营销”策略,反而激发了更多人的购买欲望。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越是价格高昂、数量稀少的产品,就越有购买价值。
这么一番操作下来,原本普普通通的片仔癀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甚至没病的时候也能来上两粒,作用堪比千年人参。
特别是在疫情时期,大家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对“神药”这类东西更加趋之若鹜。2021年的时候,片仔癀的市场炒卖价达到巅峰,每片价格高达1600元,远远超过了官方指导价格。根据包装上的资料,片仔癀的单片重量大约是3克,也就是说每克片仔癀的价格超过500元人民币,比同一时间段的黄金价格还要高。
当时片仔癀的资本神话疯狂到了什么程度呢?只要市场上流出了药品,立刻就会被哄抢一空,因为只要转手卖出去就能大赚一笔。这也导致了一种奇葩现象:买药的不是病人,而是投资者,把药买回来也不是为了治病救命,而是转手盈利,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甚至还有别有用心的媒体在背后推波助澜,它们一致对外发声:片仔癀是中华老字号产品,有相关部门背书,肯定比黄金保值,就算不吃也能传给子孙后代。最后片仔癀成了投资市场上的香饽饽,和茅台一时瑜亮,并称“茅片”。借着这波投资热,原本只是一家地方性药厂的片仔癀市值一路飙升到了2900亿,成了名副其实的妖股。
然而这一切说到底不过是资本的炒作的把戏而已,2022年之后,市场对片仔癀的追捧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疯狂了,眼看韭菜们长得差不多了,于是资本开始挥舞起了那该死的镰刀。
2024年初,片仔癀神话突然崩塌。刚开始的时候,手上囤了大量药品的投资人还在幻想着市场回暖,结果越等下去心越凉,毕竟缺少了资本的推波助澜,片仔癀不就是普普通通的中成药嘛。况且经过几年时间的折腾,市面上对片仔癀成份、功效的科学解析也越来越多,不少消费者已经不再迷信“神药”的特性,换句话来说,可供收割的新鲜韭菜已经越来越少了。
此外,由于疫情期间一众“神药”都被揭下了神秘面纱,不少民众开始对中成药提出质疑,这样的大环境无疑加速了片仔癀跌落神坛的速度。总之一句话,片仔癀的结局早已注定,就像区块链、虚拟货币等众多炒卖物一样,一切都是资本市场的剧本而已。
先是营造光环效应,然后人为制造供需错位,接着借助媒体力量宣传投资价值,等到炒卖物的价格到了高位之后,收割韭菜潇洒离场,一切都是这么熟悉,然而却总是源源不断的有人上当受骗。
根据最新的消息,片仔癀的单片价格已经下降到了400元,比起高峰时跌去了75%,就算是这样,那些大量囤货的投资人现在也很难找到接盘侠。与此同时,片仔癀的公司市值也跌去了一千多亿,一场资本游戏即将收场,只留下一众散户抱头懊恼。
片仔癀的神话不是资本的第一次炒作,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作为投资人和消费者,我们要警惕这样的“神话”现象,要记住所谓的稀缺性往往只是资本营造的假象,跟风炒作,往往只能成为最后接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