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文旅厅公布了2024年度山西省非遗保护实践典型案例(10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10家)以及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20家)。从即日起将对评选出的典型案例进行陆续宣传展示,加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涌现出更多更发的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新举措。
非遗保护实践典型案例宣传展示
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演出有限公司(孝义碗碗腔)
孝义碗碗腔原为皮影戏唱腔,流传在山西中部孝义市及周边地区。孝义碗碗腔为板腔体结构,特色乐器是月琴、板胡,演奏时多用滑弦技巧,柔婉灵动别具风采,唱腔的特点是真假声混用,旦角唱腔中的“二音子”“尖音子”保留了传统皮影戏唱腔痕迹。孝义碗碗腔剧目《孝河新曲》《柳树坪》《山乡红菊》《三上桃峰》等誉满三晋,“风流三部曲”两度晋京,戏曲电影《酸枣坡》荣摘中美第五届电影节“金天使”大奖,著名演员张建琴摘取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对剧种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孝义碗碗腔剧团常年坚持下乡演出,近年来恢复、移植了《状元与乞丐》《王华买父》《春草闯堂》《清风亭》《柜中缘》《丑配》等大小十余个剧目,剧团非遗展示馆已成为当地中小学生重要研学基地,该馆还是孝义碗碗腔戏迷协会主要活动场所,每周两天容纳戏迷在此活动,目前已坚持八年。2022年孝义市政府与吕梁艺校签订协议,组建孝义非遗传习班,首期52名学生为孝义碗碗腔的传承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孝义碗碗腔剧团出资派人全力支持该班教学工作,目前该班学生已参加2024年孝义市迎新春文艺晚会、2024“山西娃喊你看山西”山西省少年儿童优秀传统文化展演,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誉。孝义碗碗腔承载着特殊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典型文化名片。
太原大宁堂药业有限公司 (麝香牛黄丸制作技艺、小儿葫芦散制作技艺)
大宁堂初创于隋唐时期(约公元618年)的晋阳古城,为晋阳宫御药坊;北宋时期火烧水淹晋阳古城,迁址于太原府东门正街(现钟楼街)。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借助自有历史文化,拓宽经营思路,以传统秘方、非遗工艺、上百种经典老药及大宁堂非遗文化为基石,以傅山方术万店传承为手段,实施“名堂、名人、名药”整体项目专营推广。遵古不泥古,创新为今用,以实际行动蹚出一条中医药守正创新之路。
大同市唐情结飞天结创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大同结艺)
大同结艺,目前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核心艺术体现形式是传统盘扣技艺,以及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和时代嫁接创新的新的展现模式。作为大同结艺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长期致力于用不同形式阐述大同结艺的意义,阐述在服装发展史上它的价值所在。小小的盘结,蕴含着千年的女红精髓,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含蓄内敛之美。通过历史的再现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保护,也通过挖掘大同结艺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痕迹,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同这座城市在服饰历史过程中曾见证和体现的重要历史意义。大同市唐情结飞天创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大同结艺”非遗品牌的传承与发展。
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雁北耍孩儿
应县耍孩儿是北杂剧种之一,源于塞北桑干河中游。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雁北耍孩儿“非遗”保护单位,现有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8人,是一支常年服务于乡村、景区传承保护演出耍孩儿的综合艺术团,在2008年、2021年“应县耍孩儿”两次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了更好的保护耍孩儿,艺术团赴晋、冀、蒙等地走访有关耍孩儿的历史活动痕迹、流布情况,收集相关历史文献、服装、道具、古剧本等珍贵资料,保存于应县耍孩儿陈列馆,分类建立档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对耍孩儿进行抢救式保护传承,同时在保留传统戏的基础上,先后移植、新创了多部历史剧目,精心打造了大型广场剧《萧太后还乡礼佛》等,不断适应新时代观众需求,实现应县耍孩儿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性发展。在“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方面,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