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亿元!中芯国际选对了

大福趣谈历史 2022-09-02 12:53:13

中芯国际是位列全球前五的芯片制造商,具备强劲的成熟,先进芯片代工实力。

在过去的2021年,全球都处在全球的市场环境中,而中芯国际把握住市场机会,加大产能输出,拿下了许多重要订单,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都屡创佳绩。

除此之外,中芯国际也在提高资本开支,以317亿元的规模布局市场。中芯国际能有如此成绩,都做了哪些正确选择呢?屡创佳绩的中芯国际,如何稳定前行?

关于扩产,供应内需中芯国际选对了

市场缺芯反映出了很多问题,让芯片制造商们明白产能的重要性。虽然缺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供不应求的最好解决方案就是提高供应水平,加速满足对市场的需求。

中芯国际没有落下脚步,也做出了和各大芯片制造商们一样的选择,加紧扩产。那么在扩产方面,中芯国际做了怎样的选择呢?

除去现有的工厂项目之外,中芯国际还分别在上海、深圳、北京这三大一线城市建设芯片项目,且分别对标28nm工艺,加大对12英寸晶圆的产能。

按照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的说法,那就是如果三个项目满产,那么中芯国际的总产能将倍增。

由此可见中芯国际现如今手头上的工厂项目有多么重要,事关将来是否能满足庞大的需求。尤其是成熟工艺,中芯国际发挥在这块领域内的优势,并且有足够的自信可以在同类产品中和世界任何一个企业相比较。

除了产能做出积极扩产的正确选择,中芯国际也在供应内需一事上选对了。根据中芯国际公布的数据,2021年净利润达到了17.0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7.8%,同期营收为54.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9.3%。

由此可见中芯国际去年的市场业绩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在同比大涨,那么这和供应内需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中芯国际大部分的营收利润均来自大陆。从中芯国际公布的数据进一步显示,来自内地和香港的营收占总收入的64.0%。

这样的营收贡献占比不仅说明中芯国际的市场重心放在了大陆市场,而且也在积极满足大陆市场的需求。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不能光靠外企在大陆建厂造芯片,或者通过进口的方式来满足需求,还需要有本土的芯片制造商能撑起腰杆子。

综合来看,关于扩产和供应内需这两件事,中芯国际都选对了。扩产是为了掌握应对市场变局的能力,有工厂在手,只要有需要,随时都能顶上。

哪怕国内需求放缓,也能加大对外出口力度,赚取营收,积蓄力量。而供应内需这方面,中芯国际对国内的供应量越大,对提升国产芯片自给率就越有好处。

中芯国际屡创佳绩,如何稳定前行?

中芯国际的一切表现都超出了预期,甚至让人忘记了这家中企也曾被美重点关注。好在一切都朝着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那么中芯国际屡创佳绩之后,应该如何稳定前行呢?

结合市场需求和中芯国际自身的状况,或许从加紧提升产能和把控人才这两方面出发会比较好。

首先是在加紧产能方面。

国内芯片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芯片进口额,去年对外进口了432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6%。除去进口高端工艺芯片之外,成熟工艺制程的元器件,处理器等集成电路,其实都可以在国内得到生产。

以国内庞大的供应链优势,实现这部分的芯片生产不是什么难事。只是产能有限的原因,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问题。

所以在完全我国定下的70%芯片自给率目标这件事上,很大程度上需要靠加紧产能来解决。而中芯国际是大陆规模最大的芯片制造商,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部分的担子不能放下。

其次是把控人才方面。

芯片制造需要大量的人才提供研究,生产支持,有了人才再大的难题都有希望攻克。目前中芯国际可以稳定量产14nm工艺芯片,更进一步的7nm其实也展开过研究。

研究进度如何暂且不论,只是对于把控人才,中芯国际得多花点心思。因为中芯国际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当中,就频繁传来高管离职的消息。

好在中芯国际有足够的诚意,让本想离职的梁孟松留了下来,但其他的原中芯国际技术研发副总裁吴金刚,独立董事杨光磊,副董事长蒋尚义以及执行董事周子学等等都宣布离职。

虽然一家公司企业的人事变动是很正常的,但在提升产能的关键时刻,中芯国际需要把控人才才行。

写在最后

回顾和展望中芯国际过去和将来,其实一切都在保持良好的前行轨迹。中芯国际计划设定317亿元的资本开支,大概会在今年落地。还有对扩产,供应内需中芯国际都选对了。但前路还很长,希望中芯国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人才把控,不负所望。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转发。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