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工日,各地基本上都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大会,不少地方还是从上到下在分会场开连锁会。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确定了今年的发展目标,即GDP增长幅度。
这也成了网上众人讨论最火热的话题。

比如广西14市确定2025年发展任务目标,梧州钦州防城港崇左4个市经济预期增长6%,南宁桂林北海等9个市经济预期增长5%,柳州经济预期增长3.8%。

广东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从省级到市里到区县一级套开,把写稿的折腾坏了,既要意思一致,还要避免重复和借用,而且还有所创新。难死笔杆子们了。

自1989年首次超越江苏、山东位居榜首以来,广东已连续36年蝉联全国经济第一大省。2019年突破10万亿后、又以一年1万亿的速度增长额不断跃升,占同期全国经济总量保持10%以上,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成为全国首个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
其中深圳超越广州后一骑绝尘,已经急步疾追北京上海,排全国第三位。

但江苏赶超广东的脚步明显加快,不但总量在步步紧追,整体城市发展水平也开始超过广东。
各种评论都显示,江苏迟早会超过广东登顶国内GDP第一省的宝座。
有人甚至预言时间就在这两年之内。

省内的惠州市和珠海市竞争也很是引人注目。
惠州市已经连续九年省内排名第五,珠海市从2017年跃升为省内第六的位置到现在,也已四年时间。
2025年这两个城市都制定了比较高的年均增速目标,声称要≥7%,这是展开老5位置的拼抢节奏啊。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突然想到,这些年来,我们追求的一直都是GDP如何增长。
但这肯定不是科学的,更不是辩证法的。
于是,我想不如用最近很火的DeepSeek发问,试试看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最近各地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均制定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请分析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GDP能永远都是增长的吗?

DeepSeek回答如下:
GDP能否持续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涉及技术进步、资源约束、人口结构、制度调整等多重因素。以下结合理论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
一、GDP增长的驱动因素与理论模型
1. **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的平衡**
根据索罗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GDP增长由劳动人口(L)、资本投入(K)和全要素生产率(A,即技术进步)共同决定。当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不足以抵消人口老龄化或资源限制时,增长可能停滞。例如,发达国家如日本,尽管GDP总量长期接近零增长,但通过技术进步和人口减少,人均GDP仍能缓慢提升。
2. **内生增长理论的视角**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但其实现需要制度支持(如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等)。若技术进步停滞或制度僵化,增长将难以维持。
二、GDP持续增长的现实挑战
1. **资源与环境约束**
地球资源有限,过度依赖传统增长模式可能导致生态危机。麦多斯的“增长极限理论”指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可能迫使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停滞。
2. **人口结构变化**
发达国家普遍面临老龄化问题,劳动人口减少直接抑制经济增长潜力。例如,日本过去30年的低增长与其人口结构恶化密切相关。发展中国家若无法有效控制人口增速,也可能因人均资源稀释而陷入贫困陷阱。
3. **技术与制度瓶颈**
- **技术边际效应递减**:发达国家科技水平较高,进一步突破的难度增加,边际贡献率逐渐降低。
- **制度调整滞后**:库兹涅茨指出,技术应用需配套制度变革,若社会未能及时调整(如分配制度、市场规则),增长动力将受限。
三、GDP增速为0的可能情景与后果
1. **发达国家的“低增长稳态”**
日本案例显示,GDP总量长期停滞未必导致经济崩溃。通过人口减少和技术提升,人均GDP仍可缓慢增长,社会通过效率优化维持稳定。
2. **发展中国家的停滞风险**
若发展中国家未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如产业升级失败、制度僵化),GDP增速趋零可能引发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甚至经济倒退。
3. **结构性问题的影响**
即使GDP增长,若分配不均(如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仅43.8%),普通民众的“获得感”仍可能下降,导致社会对增长的质疑。
四、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与政策应对
1. **当前增长目标的合理性**
2024年中国各省GDP目标集中于5%-6%,强调“质与量并重”,既需通过基建投资稳增长,又需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提升效率。例如,余永定指出,实现5%增速需依赖财政扩张与项目储备,同时防范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
2. **长期增长的潜在路径**
- **消费驱动转型**:减少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比激活内需。
- **技术突破与制度创新**: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完善市场化改革以释放创新活力。
五、结论:GDP能否永远增长?
**短期内**,通过技术进步、制度优化和政策调控,经济增长可以延续,但受资源、环境、人口等硬约束,**长期绝对增长不可持续**。
**未来趋势**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 **发达国家**:低增长或零增长成为常态,但通过效率提升维持人均福利。
- **发展中国家**:需通过结构转型突破增长瓶颈,否则可能陷入停滞。
- **全球视角**:转向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增长点,或成为延长增长周期的关键。
综上,GDP无法永远增长,但通过动态调整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可追求更可持续、更包容的经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