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杂志不限地域不薄新人真像诸葛亮一样有全局胸怀战略视野

宇瑜阅览生活 2025-01-14 13:10:32

自驾游,少不了一本杂志。可以读书消磨时间,也可以把感受写下发给杂志。

今天就给朋友们聊聊对《躬耕》这本杂志的感觉。

知道河南省的南阳市,以前是因为三国时期历史人物诸葛亮,以及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很佩服诸葛亮先生的战略眼光和全局视野。现在对南阳有好感,是因为有一本纯文学杂志叫《躬耕》。

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都会关心自己的文章怎样才能发表。从网上的舆论和现实的情况看。现在要在报刊等纸媒上发表文章很难。不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好文章后,邮寄到哪一家报刊,大多数会得到公平对待。热心的编辑还会给你修改意见,负责的杂志社用不用都会给你回信。今天就不一样了,一般无名无气的作者,投出去的文章多是石沉大海。这里面的因素很多。

一是纸质报刊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随着网络无处不在,纸媒就越来越少了。剩下的报刊都变得金贵起来。版面就是够有名的大家们用了,新面孔的机会就很少了。

二是纸媒的资源稀少,有的编辑和名家,或者有的编辑之间就结成了圈子或联盟,你来我往,互相发稿。对自然来稿采用就十分少。网上经常有写作者发文说,他们投稿开启了邮箱追踪功能。某些杂志的编辑一年也不打开收稿邮箱一次。

对自然来稿看都不看,再好的稿纸也是发表不了的。

前久写了一篇反映家乡这些年变化的稿子《乡村变迁》,从村小学蝶变、通村公路变化、煤油灯的消失这三件事来折射近十年家乡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的稿子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就投给了本省本市的内刊。结果当然是泥牛入海,让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产生的怀疑。

后来看到一则《躬耕》杂志关于建国七十五周年的征文,内容包括反映农村的巨大变化,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乡村变迁》投到公布的邮箱里。不敢抱什么希望。

一是《躬耕》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月刊,是河南省原创文学的重要平台和前沿阵地。

二是我的文章的内容是贵州的、毕节的,与河南和南阳都没关系。唯一符合要求的只是写的内容是农村的变化。

到了十月份,一个标注《躬耕》杂志杨景渝的老师要求加我的微信,让我十分意外。我添加了后,杨老师告诉我,我的《乡村变迁》他们也决定采用,拟发第十期,让我签一下版权承诺书。

这消息真出乎意料,让我惊喜了很久。

因为自己都没有想到能在比我投的内刊层次高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纯文学杂志上发表。只能说明《躬耕》杂志及其编辑老师们的胸怀宽广,不限地或,不薄新人。不愧是诸葛亮先生的同乡。

当然,也不是说没发表这篇文稿的报刊编辑们水平不行。应该说是不对味口吧。

发自内心的感谢《躬耕》杂志及其编辑老师们。让我对自己写的东西又充满了信心。

爱好文学的朋友们都坚持写吧!诺大的世界,总会有欣赏你的报刊和编辑。(原文删除后重发)

0 阅读:1

宇瑜阅览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