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过一个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将增加一倍,同时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句话给芯片行业定下了一个方向,那就是依靠制程的突破来实现性能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一个瓶颈:芯片制程越小越难进行突破,而且越小成本就越高!

现在比较先进4nm手机芯片,成本已经相当高了,往后即便厂商能研制出2nm、1nm制程的芯片,高昂的造价也将令其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投放,这是芯片行业的一大难题。
然而,不久前我国台湾的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另辟蹊径,运用7nm工艺,通过先进的封装技术,做出全球首颗3D封装芯片,含600亿个晶体管,在同等制程下赋予芯片更高的性能!

3D芯片的出现,或许会将芯片竞争拉到另一个赛道,而这很可能成为国产芯片崛起的一大转机。事实上,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乃至小米澎湃,长久以来我国的芯片企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投入积累,缺少的只是机会。

华为海思和紫光展锐,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与之相比小米澎湃显得相当低调。说来有趣,小米澎湃并不大肆宣传自己,但每当大家快忘记时,它又公布新品重新回到公众的视线。
自小米12系列之后,今年3月份,Redmi K50系列可以说是另一款万众瞩目的产品,千呼万唤始出来。而小米澎湃P1,也将随着K50 Pro继续登场。作为小米独家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引发了相当大的讨论。

在机圈都有一个常识:受限于机身空间,快充和电池容量只能二选一,120W快充和5000mAh电池不可兼得。但澎湃P1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依靠超高压4:1充电架构,实现更小体积的单电芯120W快充,从而节省更多的机内空间,用以增大电池容量。自此,K50 Pro成为业内首款120W+5000mAh续航组合的手机。

如果你觉得120W+5000mAh没什么了不起,那就尝试对比一下其他高端旗舰,与K50系列同期发布的荣耀Magic 4系列,最高配的至臻版售价高达7999,可续航组合仍是100W+4600mAh,与起售价2999的K50Pro相比差距颇大,这都是小米自研芯片的功劳!

K50 Pro如今已经发布,销量和口碑都算得上是大获成功,澎湃P1芯片在其中的功劳,一点都不比天玑9000、三星2K柔性屏这些要小,甚至可以说,唯有澎湃P1芯片,才是K50 Pro真正的人无我有。

国产芯片的发展完全可以用筚路蓝缕来形容,在夹缝生存、处处受限的大环境中,我们民族企业表现得相当坚韧,从未想过放弃自研芯片的设想,坚定不移朝着道心前行。
我相信,在技术差距逐渐缩小的情况下,我们国产芯片企业差的只是一个机会,现在是变化的时代,变则生机,我们的自研芯片水平早晚有一天会赶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