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为“宵”,而十五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为“元宵夜”。
按照我国传统的习俗,只有过了元宵节,年的气氛才渐趋于平淡,只有出了正月年才算彻底过完。这期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人们沉浸在春节的祥和氛围中,城市乡村处处飘荡着喜庆的中国红,人们走亲访友,互动娱乐,享受着春节的团聚和喜悦,也将传统年俗演绎得到极致。

元宵节又叫灯节,赏花灯,闹花灯的习俗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那时人们通过放飞孔明灯等方式,祈求来年风调风顺,五谷丰登,随着时间推移,赏花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民间活动,并成为了元宵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元宵节的夜晚被五彩斑斓的灯笼点亮,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一层梦幻的色彩,街头巷尾,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都沉浸在一片灯火辉煌之中,都被一层浓厚的节日氛围所笼罩处处洋溢着喜庆与祥和。

元宵节的灯会,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走马灯,莲花灯,兔子灯……每一盏灯,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和人意。 一盏盏千姿百态寓意吉祥的花灯,绚丽多彩,交相辉映令人眼花缭乱,呈现出一派夜如画,灯如海,人“如潮,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动人画面,把春节欢乐禅和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这元宵之夜,时间仿佛停滞所有的喧嚣与繁华都化成了永恒,每一个细节都如画作般精美,让人流连忘往,人们的心灵得到最真实的触动,美好瞬间定格为记忆。

元宵节,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这天的节日气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中国人对节日的仪式感,大多数与吃有关,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团圆夜的饺子,渊源流传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汤圆”作为元宵节的节令食物,象征团圆和美满,祈福也是元宵节的重要的文化主题,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一个节日的仪式感,来表达心中的情感,能够相聚的人,尽量不要错过,不能相聚的人,只是在同一轮明月下,彼此在心底传递出一份念想。
随着夜深人静,街上行人稀少,元宵节的灯火也慢慢的熄灭,春节也算是彻底过完了,上学的,上班的又回归的生活的轨道上,而在异乡奔波的游子们也早已在路上。
年复一年,又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轮回。

原创文字,侵权必究。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感谢阅读,谢绝未经允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