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二战德军精锐部队,相信大家最早想到的一定是帝国、维京、警卫旗队这种大名鼎鼎的精锐部队,或者是第一山地师、第一步兵师这种成军很早而且有优先补给权的部队。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支部队,它成军很晚,人员质量也不是太好,但硬是靠着自己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而晋升为精锐部队的?
答案是有的。
德国第78突击师便是这样的一支部队。相较于第1步兵师、第6步兵师这种在魏玛防卫军时代就成军的精锐部队,第78突击师组建时间较晚,甚至因为还未形成战斗力而没能参加波兰战役,在法国战役中也是充当一个预备队的角色。
然而从1942年开始,这支部队便被德军统帅部视为精锐步兵师来使用,甚至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莫德尔元帅还把第78突击师当做装甲师来使用。
那么这样一支部队,是怎么实现从平庸变成精锐的呢?
这就不得不从第78突击师组建之初开始讲起了。
(一)、一支普通的步兵师
“第78步兵师”,看序号就知道,这个步兵师是德国较晚组建的步兵师之一。
作为德国较晚成立的几个步兵师之一,第78步兵师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都不能像德国第一波动员师那样得到优先提供,这也注定了第78步兵师从一开始就不是被统帅部报以厚望精锐部队。
第78步兵师师徽
由于成军较晚,战斗力不强,所以第78步兵师没能参加波兰战役,只能根据上级的命令,和其他几支部队一起留守德波边境,负责守护德国本土的安全。
在此期间,第78步兵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
不久之后,法国战役爆发,但这一次,第78步兵师还是没有得到露面机会。
原因就在于法国战役德军赢得实在是太轻松了,作为预备队的第78步兵师几乎是第78步兵师几乎是一枪未发,一炮未开,就顺利地从比利时推进到了法国境内。
这种诡异的状况,让第78步兵师全体上下都感觉很不是滋味,十分渴望自己能有一个让其他兄弟部队刮目相看的机会。
于是,在得知自己将作为登陆部队的一部分参与“海狮计划”以后,第78步兵师的官兵们十分激动。
虽然只是第三梯队,但第78步兵师的官兵们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日常训练当中。
不过我们都知道,随着戈林指挥的空军在不列颠上空伤筋动骨,“海狮行动”被迫延后,第78步兵师也就没能参加登陆英国本土的作战。
此时的第78步兵师官兵们还不知道,他们真正的宿命之地是遥远的东方大地,他们真正的对手也是苏军而不是英法盟军!
(二)、平庸的部队
1941年6月初,第78步兵师被调往波兰东北部,划归德国第4集团军的作战序列,准备参加即将爆发的对苏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始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全面入侵苏联。
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第78步兵师从波兰首都华沙以南的索克洛乌地区出发,渡过纳莱乌河和聂曼河,从莫吉廖夫地区进抵别列津纳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参加了著名的明斯克战役。
但由于苏军西方方面军的主力在德国两个装甲集群的夹击之下溃不成军,所以第78步兵师赶到战场上,战役的天平已经全面倒向了德军一方,所以第78步兵师没能得到太多表现的机会。
1941年7月10日,在取得明斯克战役的胜利以后,德军装甲部队继续向东前进,并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和苏军又爆发了一场大战。
这一次,第78步兵师总算迎来了一个能让自己露脸的机会。
7月中旬,靠着装甲部队长途奔袭,德军很快就向前推进了200多公里,合围了大量苏军,并夺取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克里切夫等重要城市,并占领了叶利尼亚,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
此时,第78步兵师作为一支德国主力步兵师,在斯摩棱斯克和苏军第28集团军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
在和第28集团军的作战中,苏军凶猛的炮火和苏军战士无畏的冲锋,让第78步兵师的官兵第一次感受到战争残酷。
随后第78步兵师又作为突击矛头,在罗斯拉夫尔一举突破俄军的左翼防线,并配合友邻部队切断了苏军的退路。
在这一过程中,第78步兵师打得异常激烈,甚至还和苏军爆发了一场残酷的巷战。
“在拥挤街道中我们火力交叉网似乎就像是一场屠杀,苏军的喊杀声,痛苦的惨叫声持续了2个小时,最终在我劝喊声中,有45名苏联士兵放下武器走出了街道,在清理人数时,我的连队又阵亡了18人伤24个人,整条长达200米的街道一共清理出,300多具苏军士兵的尸体。”
虽然战争的残酷让人无法接受,但78步兵师的全体官兵还是一致决定践行“服从命令”的军人准则。
而就在第78步兵师的官兵以为他们将一直这么顺利地赢得苏德战争时,他们却在叶利尼亚遭遇了苏军的迎头痛击。
1941年8月份,为了解除德军进攻莫斯科的侧翼威胁,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被迫分兵南下,而分兵的主力就是此时仍在叶利尼亚一线作战的德国第2装甲集群。
为了让第2装甲集群能够顺利南下,德国将第78步兵师在内的多支部队调往叶利尼亚前线,以替换南下的德军部队。
而就在古德里安的部队南下后不久,苏军就在朱可夫的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对叶利尼亚发起了凶猛的反击。
在苏军不要命的猛攻之下,叶利尼亚地区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最终迫使包含第78步兵师和其他德军部队因为伤亡惨重被迫后撤。
但是随着苏军在基辅战役中的惨败,使得苏军统帅部不得不从中部战线抽调大量部队去增援南方,所以叶利尼亚再度被德军夺回,德军也因此得到了进攻莫斯科的踏板。
1941年9月30日,德军发动台风行动,旨在一举夺取莫斯科地区。
第78步兵师再度出击,但是由于连续作战的高强度损耗,第78步兵师在开战不久就被迫缩减兵力,其中第78步兵师下属第238步兵团甚至因为兵力不足而自动解散,人员被调往第5步兵师。
就这样,只剩下两个步兵团可用的第78步兵师无法再参加前线作战,只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担负起肃清游击队、保障后方运输线安全等二线部队的任务。
但是随着德军进攻莫斯科受阻,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被迫将一些二线部队调往一线作战,其中就有第78步兵师。
在经历一番苦战以后,第78步兵师总算推进到了莫斯科西郊的兹维哥罗德,而这时德军已经成为了强弩之末,兵力、补给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管第78步兵师如何努力,也无法再向前移动一步。
最终,第78步兵师只能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在苏军的冬季反攻下仓皇后撤,一直撤退到吉兹哈斯克市,这才勉强稳住阵脚。
在1941年的战斗中,第78步兵师的表现并不优秀,甚至可以说十分平庸,然而,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却成了改变第78步兵师命运的一年。
(三)、勒热夫扬名
1942年,为了守住勒热夫地区,第78步兵师被德军统帅部划归到德国第9集团军的作战序列,成为了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下属的一个步兵师。
也正是在这一年,第78步兵师的命运迎来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当时勒热夫这块地方在莫斯科以西,像一把匕首一样直接威胁着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安危,让苏联的领导者们坐立不安,于是苏军便极其渴望从德军手里夺回这块地区。
1942年7月底,在经过前面几个月的防御作战以后,苏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勒热夫一瑟乔夫卡战役,试图一举夺回勒热夫地区。
为此,苏联动用了4个集团军共计34.5万人的庞大兵力,还有大量的航空兵力和装甲力量,可在莫德尔的精妙防御之下,34万苏军苦战一个月居然没有拿下勒热夫,反而让自己遭遇了极其重大的损失。
据统计,在这场战役中,苏军大约有19万人伤亡,而德国第9集团军却只损失了3万余人。
8月份的进攻虽然失败了,不过苏军并没有灰心。
1942年11月份,朱可夫亲自策划、发动了“火星行动”,试图以7个集团军(包含第3突击集团军)、50万人和1600辆坦克的庞大兵力,一举吃掉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彻底解除勒热夫突出部对莫斯科的威胁。
11月25日,苏军在炮火的掩护之下,正式发起了“火星行动”,对勒热夫地区内的德军阵地发起猛攻。
此时,在苏联第20、31集团军主力的突击方向上,德军能够用来防守的兵力只有第78步兵师、第102步兵师和第5装甲师,双方的兵力对比为20万对4万,坦克对比则是500辆对78辆,实力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想要守住勒热夫,自然少不了一番血战!
在第78步兵师一位军官的回忆中,对这场血战有着极为精彩的描述:
“我奉命在受到威胁的地域集合所有的部队,组成由我指挥的战斗群以关闭突破口,不必理会已经突破的俄军,只要防止他们的进一步突破。在我的防区内,在罗帕托克的阻击阵地内调集师属训练部队和任何突击炮和散兵。每一个有武器的人,无论是步兵、炮兵甚至是突击炮和轻型压制火炮都要进行直瞄射击。”
在苏军的猛攻之下,第78步兵师的损失异常严重,在战斗开始的第二天就向上级报告自己已经“受到了严重削弱”,苏军也成功地在第78步兵师打开了一道突破口。
然而在随后的战斗中,第78步兵师却在师长保罗·沃尔卡斯中将的指挥下,配合友邻部队死死挡住了苏军扩大突破口的企图,使得大量的苏军部队不能立刻从突破口向德军纵深穿插,最终扭转了整个战局。
在第78步兵师和其他德军部队的奋勇作战下,朱可夫发动的这场“火星行动”以失败告终。
而第78步兵师也正式踏入了精锐部队的行列。
在1942年这一年的战斗中,第78步兵师作为莫德尔手下的一支主力步兵师,先后数次参加了极为惨烈的战斗。
在这些战斗中,第78步兵师的官兵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作战经验,同时还塑造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基层军官,使得第78步兵师的战斗力出现明显提升,第78步兵师也从此迈入了精锐步兵师的行列。
勒热夫战役胜利结束之后,兴奋不已的希特勒亲自授予第78步兵师“突击师”的荣誉称号,第78步兵师由此成为了德军内部第一支突击师。(由于“突击师”的德语原文也有“暴风”的含义,所以第78步兵师有时也被称为第78风暴突击步兵师。)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第78步兵师进行了整编,从步兵师的改为了突击师。
不得不说,德军对于王牌师的待遇真的不错。在成为突击师以后,第78步兵师最先得到的改变就是将原来的三个步兵团改编为突击团,虽然轻火力没有太大增强,但是却得到了相当强的直属火力,同时还得到了一大批先进装备,包括75mm口径的PAK40反坦克炮,新型的"黄鼠狼"自行火炮。
关于第78突击师和普通步兵师在编制上的具体区别可以参考下图。
第78突击师编制
第26步兵师编制
在改编为突击师之后,师徽也发生了变化
(四)、库尔斯克大战
1943年,随着苏德战场上敌我形势的变化,德军被迫从勒热夫后撤,莫德尔所指挥的第9集团军也被撤退到奥尔沙附近,准备参加接下来的“城堡作战”。
此时,已经改编完成的第78突击师不仅比一般的步兵师编制更大,还拥有25辆黄鼠狼自行火炮可以使用,所以被莫德尔赋予了突破苏军前沿防御阵地的任务。
1943年7月5日凌晨5点30分,在经历了80多分钟的炮火急袭后,德军第78突击师协同第216步兵师,开始对苏联第13集团军与第48集团军的结合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但是由于莫德尔举棋不定,所以第78突击师的这次行动除了自己的所属的装甲车辆以外,并没有太多的装甲力量可以依靠。
缺乏装甲力量发起突击的结果就是——在突破苏军第一道堑壕并前进1.5公里以后,第78突击师就在苏军的火力压制之下无法继续往前突进,而为了这1.5公里的推进距离,第78突击师付出了极为严重的损失,下属的第195团甚至在开战仅仅两天之内就损失了自己全部的连长。
在随后的一周时间里,第78突击师一直在负责进攻波内里地区,在这里和苏军打了一场被称为“库尔斯克的斯大林格勒”的残酷战斗,并成为了整个库尔斯克战役德国进攻阶段,德军在北翼推进最远的部队。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苏军在北翼发动“库图佐夫”行动,直接威胁到第9集团军的侧翼安全,莫德尔被迫收缩防御,第78突击师也被迫后撤。
就这样,这场库尔斯克大战就以一种极为“虎头蛇尾”的方式结束了,但第78突击师的战斗表现却得到了德军高级将领的赞扬。
(五)、走向毁灭
经过1943年的苦战以后,东线战场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战场形势也越来越有利于苏军一方。
但对第78突击师而言,1943年的战斗最严重的损失就是让第78突击师损失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和老兵,这让整个部队的作战能力出现明显下降。
而苏军却在战斗中缓慢成长了起来。
1944年6月22日,苏军集中240万重兵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对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猛攻。
此时的第78突击师恰好就在中央集团军群的作战序列当中。
战斗一开始,第78突击师就受到了苏军的重点照顾——率先向第78突击师发动猛攻发起猛攻的是同样有精锐之称的苏联近卫第11集团军,随后苏联第31集团军也加入了战斗,对第78突击师形成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和火力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第78突击师还是顽强作战,尽全力守住了现有阵地。
但是随着德国第3装甲集团军的崩溃,第78突击师的侧翼却被暴露了出来。
6月26日,苏军开始巴格拉季昂行动4天以后,第78突击师的北翼和南翼都已全线崩溃,第78突击师被苏军团团包围。
6月28日,希特勒紧急命令莫德尔取代布施,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一职。而这时,缺兵少将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抽调不出兵力来给第78突击师解围了,只能看着这个精锐突击师被苏军围歼。
巴格拉季昂行动中,德军遗弃的车辆
1944年7月4日,在得知德国第4集团军主力已被苏军包围以后,第78突击师当即决定向西突围,但是由于缺乏兵力和外围支援,这场突围行动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屠杀。
7月5日,第78突击师的3000残兵在突围过程中被苏军围歼,第78突击师师长特劳特中将被苏军俘虏,至此,德国第78突击师的主体和骨干都已不复存在。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尽管德军又在第78突击师残部的基础上短暂组建了第78掷弹兵师、第78国民掷弹兵师等部队,但由于部队骨干已被苏军围歼,新部队又尚未形成战斗力,所以这些部队的实战表现十分不好。
最终,这支部队以第78国民突击师的番号在1945年5月8日向驻扎捷克斯洛伐克的苏联红军投降,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删!
想了解二战战略、战术、战史领域更多的知识,可以关注我!
厉害78风暴突击师[点赞][点赞][点赞]
德意志“风暴突击队”!标准配置:Mg42通用机枪。SG44突击步枪。G43自动步枪。M39手雷。(Sg44突击步枪世界突击步枪鼻祖。Ak47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