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层层阻挠,库克群岛和中国协议落成,西方不满但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据路透社报道,日前,库克群岛与中国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这本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却偏偏引发了新西兰的“强烈不满”。新西兰总理拉克森气得跳脚,称库克群岛签协议决定没有通知他们,还放出狠话,称新西兰政府将“如何如何回应”。新西兰媒体更是大肆渲染,称这件事已经成为“两国问题的核心”。
但问题来了,库克群岛和中国签个协议,关新西兰什么事?难成库克群岛的一举一动都得先给新西兰打报告吗?这不就是摆明了把自己当“家长”,把库克群岛当“听话的孩子”吗?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库克群岛可不是新西兰的殖民地,它早就想要外交独立了,这次签约,就是它解决新西兰“家长制”的重要一步。
要理解新西兰为啥这么跳脚,我们先看看库克群岛的身份关系。库克群岛和新西兰的身份关系比较特殊,1965年《库克群岛宪法》生效后,它的名义上是“自由联合体”,拥有高度自治权,但新西兰一直掌控着它的外交和国防。简单说,库克群岛自己管自己的家务事,但大事还得新西兰点头。
然而,库克群岛真的甘心当“附庸”吗?显然不是。过去这些年,它一直在寻求更多的外交自主权,特别是2025年是《库克群岛宪法法案》生效60周年,必然它能彻底掌控自己的外交权。换句话说,库克群岛想要逐步缓解新西兰的影响,而与中国的合作,是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中,新西兰内部对待库克群岛的态度也有关闭。前外长纳纳娅·马胡塔就曾表示,库克群岛有自己的身份认同,不应该在新西兰听命。但拉克森政府就不一样了,一副“老大哥”的姿态,库克群岛想和谁谈正经,都要先给报备。
这好比一个孩子长大了,想自己出去闯荡,结果家长非得拦着,逼着他说:“你和谁交朋友得先告诉我!”这合理吗?库克群岛肯定不会再被这样管着了。
更搞笑的是,西方的“双标”在此事件中显露无疑。新西兰媒体大肆炒作,说库克群岛和中国的协议可能涉及“国防和安全”,担心“影响地区稳定”。但问题是,新西兰自己呢?
2018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手搞了个《太平洋步调协定》,目的就是强化他们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这种直接把太平洋岛国当自己后花园的行为,顾不影响地区稳定;2023年,新西兰与美国签署了《华盛顿宣言》,明确加强了军事合作,甚至计划让新西兰军队和人员“相互调遣”,这又是谁赋予的权力;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长期在南太搞入侵,加速风阻止,让岛国“站队”,这些是不是干涉它国内部事务?
说白了,他们只是怕库克群岛的“地带武装”,开始有自己的选择罢了。自己可以组团打牌,却不允许别人找到新搭档,这就是西方的逻辑。
为什么库克群岛如今选择与中国深度合作?因为中国是实打实做事的,而不是光说不练。
比如在基础建设上,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峡谷大量基础设施,比如瓦努阿图的独立码头、所罗门群岛的公路等,都是白纸黑字写在账上的实打实的投资;在经济援助方面,中国与库克群岛早在2018年就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涉及农业、渔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是真正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相比之下,新西兰和西方国家给予库克群岛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就像之前太平洋岛国家论坛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各种承诺“支持岛屿国家发展”,结果实际行动呢?寥寥无几。
库克群岛当然选择这个道理,所以它更愿意一个愿意真正帮助它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一心想着控制它的“家长”。
要知道,库克群岛的选择只是一个开始。这次事件,让人看清了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摆脱西方的掌控,寻找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合作伙伴。库克群岛只是一个例子,未来类似的情况只会越来越多。
新西兰可以表达不满,可以“决定如何回应”,但有一个事实它必须接受:库克群岛在成长,它不再是新西兰的附庸,而是一个有自己主权意识的国家。更何况,中国和库克群岛的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不应受到第三方干涉,这才是国际关系应该有的样子。
西方国家要习惯一个新的现实:这个世界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横行霸道、说一不二、颠倒黑白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