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包括中美等多国政要前往,商讨俄乌冲突的停火大事。可这次德国的东道主可没那么好当,“红绿灯”执政联盟瓦解后,德国政坛的明争暗斗就异常激烈,而外部势力对德国的干涉更是不加掩饰。因此,留任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这次接待中美来宾时,就不得不慎之又慎。
同美国副总统万斯丝毫不掩饰对德国极右翼的支持不同,中国外长王毅却用了3句真心话对朔尔茨交底,既表明了中方立场,也让中美在这次切磋时高下立判。德国、欧洲要看清楚,究竟中美的哪种表态,才是更符合大局利益的。
据欧洲媒体报道称,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就“民主、移民”问题抨击欧洲,令法、德等欧洲国家表示愤怒,纷纷声称不可接受。其中,德国的处境更显窘迫,因为万斯公开与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建立联系,并公开表态支持。
此举不仅让德国总理朔尔茨感到愤怒,其主要政治对手,德国基民盟主席梅尔茨也表示强烈谴责。看来在这条红线问题上,德国两党意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极右翼在德国卷土重来,可这件事德国人自己能说了算吗?
二战结束后,德国政坛便达成建立“防火墙”,以防止极右翼政治势力重返中央舞台。由于要体现宪法公平秩序,这道“防火墙”是主流党派之间的潜规则,多年来也一直保持得很好。可近年来,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德国经济发展进入停滞,又有移民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了极右翼巨大的发展空间。
距离德国联邦大选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联盟党有30%的支持率,选择党以22%次之,而社民党仅为17%。可见德国内部的选情是非常割裂的,这就给了特朗普趁虚而入的机会。
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时,对欧洲关注并没有放在明面上,但马斯克却担当起了所谓的“欧洲特使”,他利用X社交平台发表了许多象征性极强的言论,不断向欧洲极右翼势力示好。一开始,德国选择党领袖魏德尔并未接茬,但似乎双方逐渐达成共识,不仅公开进行视频连线,还一同抨击现任总理朔尔茨等左翼力量。
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即便魏德尔无法成为德国总理,也被两党抛弃无法进入内阁,也会在议会上占据多数席位而发难,导致左翼政策无法顺利推进。未来德国的政治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妥协的艺术似乎无法调解这层矛盾。
万斯的德国之行,更是彰显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意图,他对朔尔茨拒而不见,轻视之意溢于言表,又对还在参选的魏德尔礼遇有加。这并非是万斯年轻不懂外交礼仪,而是特朗普彻底不打算装了,不仅是对德国联邦大选的鲜明表态与支持,更是对整体美欧关系的表述,都不再以“盟友”身份而定义。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外长王毅与德国总理朔尔进行会晤,并交底3句话。其一是“德国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欧洲大国,中方乐见其在多极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二是“中方愿同德方深化全方面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向好发展”;其三是“双方维护全球和平稳定,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更多确定性”。
这三句真诚的话,不仅表明了中方对中德关系、对中欧关系的定义与期望,更体现出在剧烈的变革背景中,中方坚定不移的政策定力与对欧洲的一以贯之。
这三句话中,有一个词十分核心,那就是多极化格局。这恰恰是中美对欧洲有着截然相反的期望,特朗普所扶持的极右翼上台,当务之急并非是在中美之间站队做选择,而是要以单个国家的个体为优先原则,瓦解欧盟制度与欧元区。
当前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中美俄欧四大格局,彼此相互制衡、联手,而特朗普明显要缓和美俄关系去促成某些战略目的,那我们自然也要寻求加强与欧洲关系,来平衡局势。可现在特朗普反手将欧洲瓦解,我们必须要有“唇亡齿寒”的觉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去选择对欧洲左翼对话的原因。
一方面左翼仍在当家作主,政府间的沟通,是具有建设性与实质意义的。另一方面,只有左翼站台,我们才能看到多极化格局的希望,极右翼是不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也不符合中国的现实利益。
德国,欧洲能不能看懂局势,读懂王毅的3句话,将是决定命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