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彭真夫人病重去世,弥留之际的一句话令人泪目

娱小七 2022-11-05 16:28:33

在新中国开国元勋夫人当中,彭真的夫人张洁清是最特别的一位。

这位出生在河北的大家闺秀,从小生活优渥,受到较好的教育,最喜欢缠着她的姑姑张秀岩,听她诉说五四运动的先进思想,渐渐对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心生向往。

在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时,一腔热血的张洁清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先后加入“新兴剧社”、“师大生活社”等进步团体和北平妇女救国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工作。

自“下嫁”彭真后,张洁清放下了自己的革命抱负,在10平方米的小屋里,全力襄助彭真的革命事业。

在丈夫彭真去世九年之后,2015年的春天,103岁高龄的张洁清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嘴角露出灿烂的笑容,对儿女们说:“我要去陪你们的爸爸了。”

随后,她在儿女的哭泣声中告别了这个世界。

没有鲜花,没有戒指,张洁清为什么心甘情愿成为彭真身边的绿叶,爱了他58年?这段革命爱情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初识于少时

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很早便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思想熏陶的积极分子,成为早期共产党员。

张洁清和几个弟妹从小受到姑姑的进步思想熏陶,家里十几个人先后投入革命事业中。而张洁清是最早走上革命道路的。

1934年,张洁清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住在张秀岩家里,在天津培才学校担任教员。

从那时起,张秀岩便以张洁清语文教师的身份为掩护进行党的工作,让张洁清一边教书,一边往来北平和天津,传送党的情报和党刊宣传品。

1936年的秋天,张洁清接到张秀岩的指示,一下课便乘坐火车前往北平。

当时但凡要上火车,都要被女警察搜查,张洁清每每都是左手拎着普通的皮箱,右手抱着一本教科书。

女警察总会把她的箱子翻得特别乱,张洁清故意放许多漂亮的衣服来转移视线。

果不其然,女警察纷纷拿起衣服,往自己身上比照,也就没有掀开箱子底部缝着的秘密情报。

一下火车,她便装作来京探亲的外地人,不疾不徐地来到北平西城区丰盛胡同的一座大院门口,在被前后两座大院围绕的多间平房中,找到了一家写着“大义社”的房子,那里是社会名流聚会社交的常用场所。

她带着紧张的心情,走进热闹的房子里,根据张秀岩的描述,很快便将视线锁定在一个穿着大灰袍子身形高瘦却精神抖擞的男人身上。

男人原名傅懋恭,后改名为彭真。

彼时,他刚从国民党的监狱获释出来,暂住在大义社,担当北平地下党的情报员,化名为“魏先生”。

“魏先生”看到二十岁出头的文静小姑娘时不时偷看自己,敏锐地察觉到小姑娘的身份与众不同。

在紧张刺激的碰头后,张洁清开始与彭真有了工作上的联系。

随着张洁清频繁往返北平天津两地,惊心动魄地秘密传递党的机密文件和口信,渐渐发现“魏先生”是一个沉稳靠谱的领导干部,处事谨慎认真,常常考虑到她的人身安全,对她有着无微不至的照顾,把他视为可亲可敬的大哥哥。

然而,两人的交集非常短暂,这段同事缘分很快就无疾而终。

重病求婚

张洁清再次见到彭真的时候,已经是几年之后。

1939年,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张洁清,按照中央的安排,来到晋察冀根据地进行革命工作。

这位在大城市里成长的姑娘,突然来到满是灰尘的黄土高原,对农村工作无从入手,想要尽快上手,便申请到党校进行学习。

就在晋察冀党校上课的时候,张洁清万万没想到会遇到几年前多次传送秘密情报的接头人“魏先生”。

而这位站在讲台之上温文尔雅地讲述党的理论知识的“魏先生”,竟然是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书记和晋察冀分局书记兼任晋察冀党校校长的彭真同志。

不仅张洁清认出了“魏先生”,彭真也认出了当年那位勇敢坚强的小姑娘,对于再次重逢感到十分意外。

而这时的张洁清褪去稚嫩,出落得亭亭玉立,也渐渐有了少女心事。

前些年递情报的时候,她便从姑姑嘴里听到许多关于“魏先生”的卓越才能和强大毅力,暗暗对“魏先生”怀有仰慕之情。

他乡遇故知,张洁清对“魏先生”倍感亲切,又因为他比自己大10岁,是党校老师,心里既尊敬,又不敢靠近。

一天傍晚,下课后,彭真突然把张洁清单独约出来。

张洁清心里七上八下的,彭真也紧张得心脏怦怦直跳,想起同事的鼓舞,看着眼前才貌出众的姑娘,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张洁清同志,我仰慕你的聪慧和才华,喜欢你的活泼和善良,你能和我谈恋爱吗?”

那一瞬间,张洁清羞红了脸,仿佛在云里雾里,早就心悦的“魏先生”竟然向自己表白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谈恋爱不久后,那年冬天,张洁清的疟疾发作得越来越厉害,连续高烧,身体虚弱得根本没办法下床。

彭真没看见她来上课,才得知她生病了,立即到党校宿舍找她。

彭真打开房门,看到张洁清脸色煞白地卷进被窝里,艰难地喘着气,心疼不已,忙不迭地走过去,抓住她的手腕,说道:“不如到分局来治病,搬到我那儿,让我照顾你吧。”

张洁清虽然病得很严重,却也听明白彭真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感受到他想要和她结婚、照顾她一辈子的心意,含着泪点头答应。

党校同志互相对视了一眼,找来党校运送病人的担架,把张洁清挪到担架上,抬到彭真在分局的窑洞里。

贺龙、吕正操、黄敬、关向应在一旁嚷着“促成,促成”,彭真和张洁清就这样结婚了。

大家问彭真怎么喜欢上张洁清的,彭真笑着看着夫人,说了三句话:“我和她地下工作认识,战争年代谈的恋爱,在艰苦的环境下结婚。”

张洁清与彭真结为夫妻后,从此开始他们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夫妻生活。

同甘共苦

和领导结婚,张洁清从没有产生任何优越感,相反的,顶着彭真夫人的身份,她鞭策自己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当时,张洁清被安排到晋察冀中央局机关秘书处工作,每天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之外,还要帮助丈夫彭真整理文件和抄写材料。

彭真给党中央、毛主席的许多汇报材料和文件中,都凝结着张洁清深思熟虑的辛劳。

战争年代还经常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

1940年,敌人再次发起扫荡,县里老幼妇孺一边发起反扫荡,一边转移阵地。张洁清顶着将近十个月的孕肚,不得不跟随县里同志一块行动。

而她的丈夫彭真此时正在延安,并不知道险情。

当时炮火连天,张洁清逃到盂县,突然作动,钻进一家破漏的破教堂里。

那教堂四面都是没有纸糊着的大窗户,风在耳边戏谑,张洁清在又冷又恶劣的环境下生下了第一胎。

刚生产完,将孩子用大衣一裹,继续上路。

张洁清刚经历生产,本来身体就虚弱,又因为赶路,实在没法走,直接倒在雪地里,县里同志只好临时搭了个小担架,将她抬起。

而张洁清为了减轻抬担架同志的负担,把身上的大棉被扔掉,却没想到连翻四个山头之后,受到了风寒,落下了全身疼痛的毛病,后来再也没法治愈。

这种情况在张洁清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她随着彭真走南闯北反扫荡,躲过枪弹雨林,饿过几天几夜,谁还记得她曾经是个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可张洁清从没说一句辛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彭真担任北京市委书记,以张洁清的资历和能力,她可以承担更好的职务。

然而她却选择北京市委机关秘书,甘愿做彭真背后的女人,帮助彭真顺利开展工作。

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几个妹妹,认为张洁清性格开朗,能联系群众,又是大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按理说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成长道路,做独当一面的工作,于是纷纷劝说张洁清。

可张洁清摇了摇头,对妹妹们说:“你们不要劝我了。”

实际上,彭真也离不开张洁清。

他有一个习惯,每次上台讲话,从不需要秘书写稿,往往就在脑海里打腹稿,跟张洁清来回地讲,让张洁清给意见。

而张洁清每次都能指出什么地方应该怎么优化,两人反反复复地商量,彭真就不用带稿上台了。

虽然彭真不打草稿,但是张洁清每回在台下,都会记下彭真的简化内容,形成稿件记录起来。

而在彭真担任重要领导的时候,她每天都会记下工作日记,写下彭真每天的工作内容、活动和身体战况、气候冷暖,而这一习惯竟然保持了十多年。

后来,张洁清跟随彭真吃了不少苦头,最艰难的时候,在10平方米的屋子里生活,度过了非常糟心的日子。

但是张洁清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照顾彭真,协助他工作。

但是,张洁清从不干预彭真的工作,不参与任何保密性的工作,而是适度地保持距离。

张洁清的女儿回忆过往,说母亲对他们“铁石心肠”,从来不发脾气,但是要求非常严格。

在北大上学的时候,有一回发高烧昏昏迷迷的,同学给张洁清打电话,叫张洁清过来接她回家,张洁清却说:“麻烦你们你们租出租车让她自己回来。”

即便为彭真生了几个孩子,作为母亲,张洁清也没有把孩子当做生活的中心,她依然把彭真作为中心,当做党的工作来看待。

所以她拒绝担任重要职务,坚持把照顾彭真和支持他的工作作为自己的革命事业,她把这个视为忠心国家、为人民奉献的方式。

1997年,彭真重病住院,死前对儿女们说:“你们的妈妈是非常了不起的人,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在一旁的张洁清红着眼摇头,痛心疾首地握着彭真的手,在告别丈夫之前,她首先想到自己是党员,为人民即将失去一位开国元勋而感到悲伤。

丈夫死后,张洁清每天早上都会拭擦印有丈夫画像的瓷盘,默默回忆过往的一切。

她对彭真的爱情非常伟大,既有夫妻之间患难与共的真情,又有家国大义下对领导人的革命情谊。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