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真正的庙号,是“明太宗”还是“明成祖”?在大明王朝的整个历史中,“太宗”这个庙号被沿用了长达113年,相对而言,“成祖”这一庙号则使用了107年。
【01“明太宗”庙号对朱棣有多重要?】
一方面,明成祖朱棣通过政变推翻了其侄儿建文帝朱允炆,自立为帝。此后,他致力于证明自身统治的正当性。朱棣宣称,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原本有意传位于他,是朱允炆伪造遗诏篡夺了皇位。因此,“太宗”这一象征着由太祖直系继承皇位的封号,对朱棣而言,成为了他去世后用来掩盖这一争议的最后一道屏障。
其次,朱棣的谥号“文皇帝”与庙号“太宗”结合,构成了“太宗文皇帝”的完整称谓。这一称谓不仅具备象征性的遮掩意义,还让人不禁联想到历史上的唐朝皇帝李世民。他的庙号与谥号同样为“太宗文皇帝”,形成了跨时代的共鸣。
朱棣终其一生勤勉不懈,致力于扩大疆土,同时在文化和军事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目标在于模仿唐朝的李世民,两人都有着相似的经历。一位是唐太宗,另一位则是明太宗,这样的对比颇为恰当。
不过,嘉靖帝却摒弃了那个极为贴合朱棣意愿的完美称号,直接采用了“成祖”二字作为替代。
何谓“祖”?即奠基立业之人。诚然,朱棣奠定了他们这一旁支长达两百余年的皇室基业,但这能公然宣之于口吗?一旦言明,不就等于承认了篡位的事实吗?
朱棣始终坚信自己的皇位是名正言顺地继承而来,这一信念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历经百余载,他难以想象竟有后代将其视为不肖子孙,还无端加上了“叛贼”的罪名。
因此,问题浮现了,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嘉靖帝此举是否有些多余?他为何要为一个与自己关系甚远的先祖更改这样的“遗世之名”,其真正的意图何在?
【02 嘉靖帝为何改动朱棣庙号?】
网络上一度盛传一种观点,明朝祭祀祖先的太庙包含两大区域,一曰正殿,另一则称远祖堂。每位先皇逝世后,其灵位会按顺序安置于正殿内。然而,空间有限,总有饱和之时。届时,便会将血缘上与现任皇帝最为疏远的那位先皇的灵位,转移至远祖堂,也可视作副室之内。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不断进行。
然而,诸如太祖朱元璋这样的开国君主不能被剔除,若要有所调整,只能从其余的“宗”字辈成员中考虑。嘉靖皇帝在赋予其父兴献王朱祐杬皇帝尊号后,有意将其牌位安置于太庙的主殿。不巧的是,此时主殿的牌位已满。按照惯例,朱元璋的牌位不可移动,因此,只能对血缘关系相对较远的“太宗”的牌位进行调整。
然而,为了一个未曾一日登基为帝的先父,贸然将永乐大帝的牌位移除,既不合情理,也难以令人信服,更可能招致后世的非议。面对这样的困境,该如何解决?于是,采取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将朱棣同样尊称为“祖”,与朱元璋并列,使其地位稳固。这样一来,便能顺理成章地将“仁宗”朱高炽的牌位移至偏殿,从而为嘉靖帝的父亲腾出应有的位置。
这套论述听起来颇为合理且连贯,我一度对其坚信不疑。但后来意识到,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或许在数学逻辑上存在疏忽。因为明代太庙寝殿中,神位总数为九个。在嘉靖帝父亲之前,除去朱元璋追封的前辈,真正登基在位的皇帝仅八位。作为第九位先皇,兴献王朱祐杬的神位在太庙中并无空缺,因此没有必要去调整位置。
关于此事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是否仅能依靠推测来得知?恰在此时,一位研究者从数量庞大的历史资料中发掘出一份嘉靖皇帝昔日的诏书。通过对这份诏书与大明礼部祭祀规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起来。
古代帝王常举行祭天仪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野外祭祀与殿堂祭祀。野外祭祀在城外进行,而殿堂祭祀则在宫内举行。鉴于野外祭祀场地开阔,能够举办得更加盛大,因此其重要性远超殿堂祭祀。进入明代,朱元璋或许认为这种区分过于繁琐,于是将两者合并,仅保留了野外祭祀,废除了殿堂祭祀。这一做法被其后继的几代帝王所沿用。
在郊外的祭祀仪式中,仅有功绩最为显赫的太祖朱元璋与太宗朱棣能够享受配祭的殊荣。自仁宗朱高炽之后,其余皇帝均未获得此资格。然而,嘉靖帝时期却出现了变化,他或许过于期望为家族增添光彩,因此萌生了让其父参与天地配祭的念头。
然而,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太祖稳固江山,太宗文武双全,那么睿宗朱祐杬究竟有何显著成就?仅凭嘉靖帝的主观意愿显然不足以服众。嘉靖帝是个不轻言放弃的人。他意识到,名义上,父亲睿宗朱祐杬难以与太祖、太宗比肩,于是决定重启已废止百余年的堂祭仪式,并确立朱祐杬为这一仪式的核心人物。
然而,此时大臣再次提出异议,指出以往因合并祭祀,故而同时安置了太祖与太宗两位先皇的牌位。如今既已分开祭祀,理应由太祖参与郊祭,而太宗作为“宗”字辈之首,应配享堂祭。据此逻辑,睿宗朱祐杬依旧不具备被祭祀的资格。
嘉靖皇帝开始筹划,如果将祭祀分为大型郊祭与小型堂祭,大型郊祭仅限“祖”字辈参与,小型堂祭则由“宗”字辈轮流,那么睿宗朱祐杬在“宗”辈中难以与朱棣比肩。为此,他考虑将朱棣同样升格为“祖”。这样一来,与仁宗、宣宗、英宗、宪宗、孝宗、武宗等其他“宗”相比,睿宗朱祐杬所面临的竞争便大大减轻。
因此,那份先前的诏书正式出台,把朱棣的地位提升为“成祖”,并举行郊外的祭祀仪式。现任皇帝的父亲睿宗朱祐杬,按照孝道的原则,负责在宗庙内主持祭祀。这两项祭祀活动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进行,没有给大臣们留下任何反应的时间。如此,嘉靖帝的愿望最终得以实现。
永乐帝朱棣一生勤勉,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却在那道诏书颁布后,悉数付诸东流。他毕生的奋斗与自我证明,终究没能抵挡住这一纸法令的力量,化为虚无。
【文本来源@玄九尘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