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现在的工作再令人满意,归根结底也只是临时工
可能可以稳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但到最后,结局一定是离职或被辞退,这就是目前经济形势下工作的本质。
其实一开始出现35岁辞退新闻的时候,人人都很诧异,因为我们心里多少都默认了只要努力,那么岗位怎么着也不应该抛弃自己,有个例也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后来海量个例的出现恐怕就直接坐实了这一逻辑,现在看来,真正的饭碗恰如其名,还得是体制内,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明明白白告诉你,你干一辈子也不会被辞退的工作
相比之下,体制外的所有工作,上到高薪大厂下到流水线,待遇或高或低,福利或上或下,有的看上去可能很美好,但也不得不承认,人家毕竟没说要养你一辈子,这就是最残酷的潜台词
这个月数据出来,今年考公人数果不其然又是新高,持续升温,而考研人数持续降温。将近300万人报名为了争4万个岗位,报录比为1.3%。啥意思呢?百里挑一嘛
前几年还有很多人问我考研更好还是考公更好,一开始我会说看个人发展实际需要。但现在看来,所谓的实际需要其实是不被辞退的需要
有没有发展空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容纳自己的空间。文凭现在毫无意义,考研相当于延迟痛苦到来,越来越多的人看清这一点,应届生直接考公比例占到七成
我毕业那一年,班上凡是家里有点关系的,尤其是女生,基本家里都给塞到银行或者乡镇岗。没关系的也想着考公,甚至没有考虑过其它可能性。
这种深植在人心里的核心需求是确定性和安全感,如果能确保安全,是可以放弃利益,放弃赚大钱的机会
这种稳定感,体制外是永远找不到的,跟体制内一比统统显得像临时工。要注意我并不是在鼓励谁去考,现象看本质罢了
找工作其实就是看公司缺不缺人
以前你还可以说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然后慢慢的打拼发展,对工作多少还有一种挑三拣四的态度
但现在根本不可能了,你简历写的再好再漂亮通通没有用,HR那边简历比你好看的人多了去了,经验比你丰富,技术比你强的人到处都是,你的筹码在人家那边根本不算筹码,很多时候反倒是牵绊
我管你是怎么想的,我这边缺人,然后你过来填缺口,我让你怎么填你就怎么填,我要你干嘛你就得干嘛,你给你多少就是多少,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供需关系完全一边倒,决定权完全在公司那里
我有个朋友,一年要换三四份工作,她是不满意工作内容吗?当然,谁会满意,但有人要就不错了,抱怨根本就不能说,爱干干不干拉倒,他要你你就干,他不要你你马上就得滚。
说的好听一点叫选事业,说的难听点叫找人收留讨活干,一年换几份工作的本质,就是一年被人开好几次,被嫌弃好几次。有工作的本质也只是恰好有人要,恰好在上班,暂时有口饭吃
我住的地方算是厦门一片工业区,每天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汽车站这里人山人海,很多人手提行李箱在那边不知道等什么,刚开始我还不明白,后来听人说才知道,他们在等附近的中介派活给他们干
面包车开过来,一天150-300,要干就上车,不干就接着等,天亮之前一定要派上活,要不然今天一天就没收入。有时候周边突然有什么项目需要工人,对他们来说就是好日子,因为可以连续包上几个月的工钱,不用这样等,当然也有可能拿不到钱
小项目这样,大项目更是这样。一开始我觉得他们很惨,但后来发现这就是雇佣的本质
你去找一个所谓的正经班上,看似有福利有合同,有稳定的比较高的薪水,但实际上还是买断制,把你的收入就卡在一个固定值,但是工作内容是模糊的,累得半死你也得接受
等到业务竣工,或者项目周期过了,该散的就散,想留也留不住,这就叫劳动力,这就是真正普通人每天都在面临的事情
也就是现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还不够发达,资源分配用不着你,统筹规划用不着你,利益分割轮不到你,只有具体执行的时候需要你的血汗把事情做完,就像工具那样
未来如果机器人成熟了,那么就连执行层面都和人无关了,也就不存在什么缺不缺人
公司或者资本家巴不得这一天到来,因为虽然你拿的再少,但对他们来说人力成本始终是很大的一环,当我们还在抱怨工资太少想要更多的时候,人家想的是哪天能彻底把你踹出去,这就是本质
所以被踹出去才是这场闹剧的结局,而不是你得到了什么理想的生活,你获得了什么所谓的成功,如果有那都是幻觉
过程影响不了结局,因为这个过程都是人家安排的
普通人到底要怎么奋斗
我天天说创业,天天在强调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但别人始终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不肯接受他更广泛的重要性
什么是更广泛的重要性?那就是只有创业能让你摆脱本质上灵活就业的状态,能让你最终真的能拥有一种确定感和稳定性
但在这之前,说实话生活就是很苦的,不管是传统创业还是轻创业,收入多少状态如何,本质上都是在争取一种突围的机会
不是单单的在谈论钱那个数字这么简单,更不是单单的在衡量,得到和付出之间的比例这么简单
我曾经很羡慕这种家里有关系,能把孩子后来的路都安排好的人,我们普通人有一个鸡汤就是痛苦是你成长最好的贵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但如果你确实能做到一辈子不经历风雨也能活在彩虹里,那吃苦就再也不是刚需了,人生短暂,活的就是一个主观体验,谁说先苦后甜,就一定要比全程都甜来的有意义
那些富人的孩子可能一辈子无忧无虑就这么甜过去了,他一天都没有思考过自己之外其他人的人生,他也不需要去思考,因为没必要,没有人逼他去怎么做
所以选择偏好风险和厌恶风险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他的本质是你有没有的选,如果你没得选,那么这辈子你就只能跟风险打交道,这根本不是一种选择,这是唯一的路
这条路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不过就是为了生活
一个普通人缺钱,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冒风险去赚更多,而不是还跟着别人去寻找确定性,别人不冒险是因为他有钱,不冒险是一种资格,这种资格是普通人所没有的
要么你也挤破头去体制内寻找一份铁饭碗,要么就和风险为伴,做那个激励竞争中开创事业的人
就这两条路,其他的选择都是幻觉,都是临时工,都是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