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被称作 “慢惊风”“肝风”,其主要特点是痰聚引起肝风发作。
这病的核心病因是脾虚不能运化、气血生化缺乏来源以及肾阴亏损,致使肝风激荡,进而诱发阳亢动风。
案例
这是一位13岁的小男孩,患抽动症 5 年。就诊时,频繁眨眼、努嘴,偶尔扭肩、清嗓、吸肚子等症状交替出现。同时,有口干有异味、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情况。舌质红,苔黄腻。
经详细诊断和临床经验判断,采用加味泻脾汤治疗。
处方含藿香、生石膏、栀子、防风、牡丹皮、全蝎、蜈蚣、蝉蜕、僵蚕、枳壳、桔梗等中药材。特别强调饮食控制,建议吃清淡食物,减少油腻、咸、甜食物摄入。
复诊发现,患者抽动次数、频率、强度降低,病情明显改善。但患者情绪仍波动、烦躁,食欲一般。于是调整处方,继续治疗。
经过三个多月持续调理,患者眨眼、扭肩、吸肚子等抽动症状消失,只剩偶尔清嗓。为巩固疗效,将用药频率改为隔日一次,一段时间后停药。随访未发现复发迹象。
这里面有什么医学知识呢?
这位患者主要问题是中焦脾胃瘀堵,脾胃积热严重,这些热量胃无法吸收,就会通过肝经、心经散发,导致心肝火旺。可见,热极生风,肝开窍于目,所以频繁眨眼;心火过旺,人就烦躁不安、心烦易怒。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是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所以,饮食、情绪等因素可能导致孩子脾胃功能失调,甚至水湿潴留成痰。
痰湿滞塞经络,使气机运行受阻,痰气交织,蒙蔽心神,可能表现出脾气乖张、喉部发出奇怪声音。
如果郁久成火,招惹肝风,痰火上升扰乱心神,就会出现不由自主的抽动、喊叫、秽语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关键是清热化积,疏通中焦。
治疗思路如下:
首先清胃火,其次健脾化痰,最后平肝熄风。药物治疗方面,藿香芳香化湿、醒脾;生石膏清解实热;栀子清泻三焦之火;防风疏散胃中伏火,也能压制肝脏阳气。这四种药材共同清泻脾胃之热。
此外,蜈蚣、全蝎、蝉蜕、僵蚕等虫类药物有搜风通络、熄风止痉效果;牡丹皮凉血除烦,防止热邪耗损津液与营血,预防营阴亏虚引发的内风;枳壳、桔梗调节脾胃中焦气机,使其恢复正常升降规律,舒缓肝气。这些药物组合使用,目的是清泻脾胃之热,调和脾胃中焦气机。
当积热消退、肝风平息、气机调和、阴阳平衡、五脏和谐时,疾病自然痊愈。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实际运用的话,一定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证,模棱两可地盲目套用,那是对身体的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