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各个朋友圈和工程自媒体都在津津有味的讨论全国31个省的社保系统全国联网的事,各省在对接“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后首先是对挂靠社保的那一部分人有影响,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杜绝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人才分别在各省购买社保,进行证书挂证,这是对人证合一最大的支持。但即便是对接了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仍然有部分地区可以操作,因为各省的社保系统和数据并没有融合在一起,如果需要核对建造师的社保情况,必须一个接一个的每个省去查询。
所以现在部分中介仍然在寻求非唯一的建造师、高级工程师职称挂靠。也就是说目前全国社保系统联网后仍然有一定的几率同时在两个省份购买社保进行挂证。相对于查社保比较单位,现在住建部又提出要查纳税情况,这条消息来自于2023年9月13日晚上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在第七条的“加强信用管理”的规定中提出的上述要求。
第七条的原文:对存在资质申请弄虚作假行为、发生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事故、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惩戒力度,依法依规限制或禁止从业,并列入信用记录。企业在申请资质时,应当对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注册人员等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承诺,并授权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核查社保、纳税等信息。
要查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挂证挂靠,一般有三种途径,首先是查社保购买单位、其次是查银行工资流水、最后就是查纳税情况,查纳税其实很容易,在个人纳税APP上就能查到有多少家企业为其缴纳工资并上税。通常情况下只有一家企业每个月会申报纳税,即便是挂证的企业也会每个月申报,所以如果个税APP上查到有不知名的陌生企业在为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申报纳税,99.9%都是在挂证。
如果被“黑”中介拿去挂卖转卖身份信息和证书的,建造师本人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快速查到企业名称,如果查询到了异常,可以再通过天眼查了解到企业的联系方式和所在省份,向所在省份的住建厅或者人民网问政平台实名举报该企业未经本人同意,使用建造师证书、工程师职称进行注册。进而维护自己的身份信息。
这次住建部提出要求查纳税让很多人都没想到,本以为还是以查社保为主,与时俱进查纳税,大数据时代和网络时代让作假的成本更高了。小编再举一个例子吧,现在部分省份要求在申报职称时,可以提供若干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作为业绩,简称“软著”。
要知道在2021年以前,申请软著还是依靠老办法,采用纸质申请,由于纸质材料有限,材料上只能填写软件代码5000字符左右,并不能核查软件的全部代码,所以当时通过率是非常高的。自从2021年采用新系统全程网办后,采用系统自动检索软件所有代码,代码语言不通、代码缺失、套用源代码的情况一查一个准,所以现在软著申请通过率30%左右,想作假那是几乎不可能了。
小编列举软著申请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在大数据和智能系统的时代,对作假信息查询不仅方便、而且效率还很高。未来四库一平台与资质审批系统互联互通,查社保和纳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注册人员是重点复核的对象。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被借用信息的次数最多,也是办理资质过程中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