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大赦天下,丞相:大将刘深除外,皇上不能饶了他

灵巧饭团 2025-02-22 15:29:02

在127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七洲洋之战。当时呢,刘深对宋军发起了突袭行动,这一下可不得了,宋军在张世杰带领下的那10万兵马一下子就溃败了。在这混乱之中,宋端宗不小心坠落进了海里,情况那是十分危急的。不过好在,御林军首领江万载及时出手,把宋端宗给救了上来,这才让宋端宗逃过了这一劫呢。要说这七洲洋之战,对于刘深来说,那可算是他的一场“封神之作”啦,凭借这场战役,他可以说是声名大噪呢。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过了16年之后,刘深竟然被元成宗给处死了,这结局还真是让人有些唏嘘。

在元朝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便是刘深。刘深属于汉军世侯之一,在当时那可是凭借着自身勇猛善战的特质而声名远扬,尤其是他在战场上那种悍不畏死的劲头,更是让人钦佩不已。就拿1259年的鄂州之战来说吧,在那场激烈的战斗当中,战况那叫一个危急混乱。而刘深呢,却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只见他单枪匹马,径直朝着敌军的阵营就冲了过去,那气势简直锐不可当。就在这混乱的军阵之中,他成功地把张禧给救了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斗中的壮举,让刘深一下子就出了名,被众人所知晓啦。

在公元1268年的时候,忽必烈发起了对南宋的全面战争。在这场大规模的战事当中,刘深可是水师队伍里颇为重要的将领之一呢。就说阳逻堡那场激烈的战役吧,刘深在作战过程中使出了声东击西的巧妙战术。他先是故意在一个方向制造出要大举进攻的假象,吸引宋军的注意力,而实际上却悄悄地在另一个方向进行着真正的布局。紧接着,他成功地对宋军实施了分割包围的行动,把宋军的队伍切割成好几块,让他们彼此之间难以相互支援配合。凭借着这样出色的战术安排,刘深率领的军队最终成功击败了由夏贵统领的数万大军,而且还一把火焚毁了多达三百艘的宋军战船呢,在这场战役中可谓是战功赫赫。

在公元1276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对南宋王朝影响极为重大的事情。当时,谢太后和宋恭帝选择了投降,这一行为使得南宋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名存实亡的状态了。不过,在这样的艰难局势之下,有几位忠义之士可没有就此屈服。像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这几位,他们奋力突围,成功从困境中冲了出来。之后呢,他们带着卫王和益王在各地持续展开战斗,坚决不向元朝投降,始终坚守着心中那份对南宋的忠诚与气节,在风雨飘摇的局势里顽强抵抗着。

在南宋时期,局势严峻,元军来势汹汹。面对这样的困境,群臣们心怀忠义,坚决拥戴宋端宗,他们秉持着坚定的信念,持续与元军展开抵抗斗争,这种英勇无畏的行为实在是令人赞叹,堪称可歌可泣。而当时的忽必烈呢,他正忙于处理西北诸侯王方面的诸多事宜。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做出了兵力调动的安排,把像伯颜、阿术等所率领的蒙古骑兵主力都调到了漠北地区。如此一来,原本追击南宋残余势力的任务就落到了张弘范的手中啦。

刘深和刘国杰这两人,可都是在张弘范手底下效力的猛将呢。要说张弘范能取得那些胜利,这里面一多半的功劳那都得算在刘深头上哦。就拿七洲洋那场战役来说吧,在这场战斗当中,刘深的表现那可真是相当精彩,经此一战,南宋可是大伤元气喽。

宋端宗登上皇位之后,南宋这才算有了个能撑起局面的核心人物。可话说回来呢,当时像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这些重要人物吧,他们在军事方面的能力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而且,那时候的宋军整体战斗力也不怎么强,队伍内部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呢。就因为这些种种原因,导致宋军在和敌军作战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情况实在是不容乐观。

话说在南宋时期,陈宜中琢磨着要去越南借兵呢,想着借此和元军来一场决战。可实际上呢,他这举动有点像是在逃避当时那严峻的现实状况。张世杰和陆秀夫对此可就不认同啦,他们觉得这办法不靠谱。结果呢,陈宜中也没跟大家打个招呼,就那么直接地离开了军营。你瞧,就因为这事儿,南宋内部的团结可就出了问题啦,大家意见不一致,整个局势显得乱糟糟的呢。

在当时的宋军之中,内部相互倾轧的情况十分严重。而刘深呢,一直紧紧跟随着,就如同隐藏在暗处的猎手一般,时刻留意着局势,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好发起那足以致命的一击。时间来到了1277年的冬季,这个季节的海上可不平静,大风呼呼地刮着,那风就像刀子一样,吹得人感觉寒意直往骨头里钻。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刘深觉得时机已到,最终在七洲洋这个地方展开了进攻行动。

话说当时,刘深采取了分兵两路的策略,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了宋端宗所在的中军那里,而且还用上了火攻的手段来对付南宋的水师。这一下,可让宋军这边的张世杰心里十分惶恐不安。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他赶忙下达命令,让宋军进行还击。随后,为了应对这危急的局势,宋军便从陆地转移到了海上,以寻求相对更有利的作战环境。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在陆地上的战斗已经遭遇了失败,而与此同时,海上又出现了极为不利的局面。那个叫刘深的人,他带着部队截断了宋军的退路,这一下,足足有10余万之多的宋军就像是没头的苍蝇一般,瞬间乱成了一锅粥。随后,刘深开始指挥他的水师从侧面发起攻击。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四周都黑乎乎的,啥也看不太清楚。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刘深的水师朝着宋军射出了如雨点般密集的箭。这些箭就像倾盆大雨一样朝着宋军倾泻而去,好多宋军躲避不及,纷纷中箭落水,因此而丧命的人数众多。

原本满心以为能够把宋军的主力部队全部歼灭掉呢。可谁能想到啊,那江家军的战斗力着实强悍,非常能打。刘深带着元军费了好大的劲儿去围剿,结果愣是没办法抓住宋端宗。而且在这一场交战当中,元军这边还折损了不少的将士,付出的代价可不小啊。不过呢,也不是毫无所获,刘深在这过程中还是俘虏了不少人,其中就有宋端宗的舅舅俞如珪呢。

国舅爷被抓住了,可皇帝却趁机逃走了。就这情况来说,刘深虽然在这场行动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成果,但终究不能算是圆满完成任务。另外呢,刘深在和对方交战的时候,表现得极为好勇斗狠,老是喜欢自己亲自操着刀就冲到阵前去杀敌。也正因如此,他在战斗过程中受了非常严重的伤呢。

在经历了七洲洋之战后,南宋可以说是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元气大伤啊。要知道,原本南宋拥有一支相当强大的能够灵活作战的机动力量,可经此一战,这支力量不复存在了,这对南宋的军事布局影响极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御林军的情况,那御林军可是承担着保卫皇室等重要职责的军队,在这场战役里,御林军的损失那叫一个惨重,兵力锐减,战斗力也大打折扣。还有江家军呢,这江家可不简单,足足三代人都肩负着负责帝王卫队的重任啊。然而在七洲洋之战中,江家也是损失惨重,他们宗族里的子弟,就有二十几人在这场战役里不幸阵亡了,这对江家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伤痛。

崖山之战前夕,出现了这么个情况。张世杰呢,把江家军剩下的那些人给挤兑走了。这时候,陆秀夫和小皇帝正处在万分危难的境地。可奇怪的是,当张世杰派船过来接他们的时候,陆秀夫和小皇帝却不愿意上去。为啥会这样呢?主要就是他们没办法分清来接他们的这些人到底是宋军还是元军,心里实在没底,所以才不敢贸然上船呢。

在公元1279年的时候,南宋最终走向了灭亡,而这其中刘深可是有着不小的“功劳”呢。要知道,虽然他并没有亲身参与那场著名的崖山之战,但是在此之前的七洲洋之战,其影响却极为重大,就如同敲响了南宋走向覆灭的丧钟一般,为南宋的灭亡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南宋灭亡之后,有个叫刘深的人,他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吃空饷的情况太过分啦。也正因如此呢,当时的忽必烈对他可没什么好感。在对付西北叛军这件事儿上,刘国杰那可是戏份十足,在相关的行动当中发挥了挺重要的作用呢。可刘深就不一样啦,他基本上没什么机会能参与其中。就这样,刘深就被搁置起来了,这一搁,就是整整14年之久呢。

在公元1294年的时候,忽必烈因病离世了,随后元成宗继承了皇位。就在这样的一个局势变动之下,刘深迎来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次机遇。要知道,这次机会对刘深而言可是极为关键的,要是他能够巧妙且妥善地加以利用,那可就有机会从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走上人生的巅峰呢;但要是他在把握这次机会的过程中,操作上出现了什么差池,做得不够妥当的话,那结果可就相当不妙了,甚至很可能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凄惨下场。

刘深所做的选择,那可着实是大错特错了。要说刘深心里想着要立下功劳,这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可问题就出在他选错了施展拳脚的地方。您想啊,如果他当时是跟着海山(也就是元武宗)一块儿到西域去督师作战,在那片土地上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展开激烈的厮杀,那凭借着在那样重要的战场上所建立的功绩,肯定是能够名垂千古的。但他却偏偏没有选择去西域,而是非要选择西南战场,这也就导致了后面一系列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出现喽。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进程中,西南地区向来是一块极为棘手的区域。那里的地形状况相当复杂,高山峻岭、深谷幽壑纵横交错,而且气候还十分湿热,这样的环境对于中原王朝派去的军队来说,着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呢。好多威名赫赫的名将到了西南地区,都遭遇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有些是在和敌军作战的过程中,不幸战死沙场,把自己的热血永远地洒在了这片难啃的土地上;还有些名将呢,没能扛得住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染上重病,最终也没能挺过来,就这么离世了;更有一些将领,因为在西南地区作战或者开展相关事务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引起了皇帝的不满,落得个被皇帝处死的悲惨下场。总之,西南地区对于中原王朝而言,真的是太难对付啦。

大家知道刘深去攻打谁了吗?他攻打的是八百媳妇国。这个八百媳妇国,可不是个简单的地方,它是一个政权,势力范围横跨了缅甸、泰国以及我国的云南部分地区呢。那它为什么叫八百媳妇国这么个名字?据说,是因为这个国家的首领拥有多达八百个媳妇,而且呢,还特别有意思的是,每个媳妇都负责管理着一座城池,所以就得了这么个“八百媳妇国”的名号啦。

在那个时期,有个八百媳妇国呢。这国家呢,根本就不把元朝的命令当回事儿,按说朝贡是应尽的义务吧,可它呢,就是不按时去履行这个朝贡之事,这也就罢了。更过分的是,它居然还主动去袭击元朝境内的土司呢,明显就是想要和元朝争抢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权,实在是太嚣张啦。

在历史长河当中,西南地区向来是一块颇为棘手的区域,要想拿下可不容易呢。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那里存在着许多分散于各地的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就如同当地的土皇帝一般,虽然中原王朝在名义上拥有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可实际上呢,想要真正去控制住这些割据势力,那可真是太难太难啦,往往也只能是徒有统治之名,却难以实现有效的掌控。

元成宗起初并不想发动战争,然而刘深却大力倡导通过武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还借助丞相完泽的这层关系,最终成功地将元成宗给说服了。那刘深和完泽是怎么劝说元成宗的呢?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想当年江南地区那可是世祖皇帝历经努力才搞定的,如今陛下要是能够拿下西南地区,那可就能名垂千古啦。要是连一个小小的八百媳妇国都没办法搞定的话,那陛下这面子上可就太过不去啦,哪还有什么颜面可言呢。

在1301年的时候,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役呢。海山带领着军队和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组成的联军展开了较量。经过一番激战,结果是海山取得了胜利哦。在这场战役当中,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联军的首领海都受了极为严重的伤,最后伤重不治身亡啦。而且,联军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笃哇同样也身负重伤呢。就因为这场战役,使得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在短时间内呢,没办法再像之前那样给元朝造成很大的压力啦。这时候的元成宗呢,经过一番考量,决定采纳刘深所提出的建议,于是就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出兵西南地区啦。

话说当时,刘深率领着多达2万的大军踏上了远征之路,而有一位名叫张弘纲的悍将也一同随行了。这张弘纲可着实是一员猛将呐,他的力气大得惊人,据说都能够不借助任何武器,光凭双手就把一头牛给活活打死,而且还能轻松地举起沉重的磨盘呢。就拿鄂州之战来说吧,在那场激烈的战斗当中,张弘纲在近身格斗的时候,那可真是勇猛无比。他单枪匹马地在战场上奋勇拼杀,凭借着自身超强的武艺和无畏的勇气,竟然独自斩杀了宋军三十多个人呢,并且还多次在敌军的阵中来回穿梭,如入无人之境,真可谓是战功赫赫,其勇猛之态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元朝曾有一次远征西南的行动,原本的意图是去教训一下八百媳妇国。可谁能想到呢,这一趟出征最后却演变成了元朝内部的一场平叛之战。这里面有个关键人物叫刘深,他,明显是把西南作战的难度给大大低估了。要知道,在战争当中,有时候对手是不是能打倒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最让人发愁的其实是后勤供应方面的问题。一旦后勤供应跟不上,那战争就很容易陷入持久战的困境,而这次西南之行恰恰就遭遇了这样的状况。

西南地区的地形状况是崎岖不平的,这里的气候也是复杂且多变的。这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对于大规模兵团展开作战行动是极为不利的。就拿粮草运输这件事来说吧,在这种环境下要完成运输任务实在是太难了。另外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西南地区相对比较贫穷。这样的经济状况使得它根本没办法承担起保障后勤的重要职责。然而,刘深却全然不顾这些实际情况,强行去摊派各种任务,甚至还公然进行劫掠的行为呢。

刘深这个人作风十分霸道,这种行事风格引起了西南地区土司们的强烈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宋隆济以及奢节的领导带领下,西南地区就此爆发了起义。起义军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公然对元军发起袭击,而且还将元军的粮草基地给焚毁了,给元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在还未出国进行作战行动之时,后方就出现了状况,也就是发生了叛乱事件,可刘深呢,他不但没有安排人员去对叛军进行招抚,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反而仗着自己勇猛过人,直接选择动用武力去平定叛乱。要说这刘深,他确实是具备一定的打仗能力的,不过,当时元军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情况,那就是粮草储备并不充足。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在各方面的消耗都难以支撑下去了,毕竟粮草不够,要长期维持作战状态,那可真的是耗不起。

话说在当时,宋隆济和奢节采取了深沟高垒的战术来对抗元军。他们指挥着土司兵,在那些地势险要的关键之处大力修筑工事,凭借着这些工事与元军展开了一场场异常激烈的血战。然而,元军这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就是粮草供应严重不足,这使得士兵们常常处于饥饿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战斗力。而且,他们也没有得到后续的增援力量,只能靠着现有的兵力苦苦支撑。更糟糕的是,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也给元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很多士兵因为难以适应这样的气候,纷纷生病倒下,非战斗减员的情况十分严重。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刘深心里很是担忧,害怕整个军队会遭遇覆灭的命运,在这样的考量之下,他也只能无奈地做出下令撤军的决定。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撤军的途中,他们遭到了土司兵的突然袭击。这一场袭击可不得了,军队因此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人员伤亡的数量达到了十之八九,基本上就快和全军覆没没什么两样了。在这混乱而又危险的局势之中,有一位叫张弘纲的将领,他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忠诚。他深知主帅的安危对于整个军队的重要性,所以在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全力承担起掩护主帅撤退的艰巨任务。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和敌人凶猛的攻击,他也没有丝毫退缩,一直在奋力抵抗。最终,他不幸在那片沙场上英勇阵亡了,用自己的生命为主帅的安全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机会。

元成宗得知相关情况后极为恼怒,于是改派刘国杰前往督师作战。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刘国杰采取了分化瓦解土司势力的策略,其中特别注重对播州杨氏的重用。通过一系列举措,这场叛乱最终得以被平定下来。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平定叛乱的过程却在不经意间给后来的明朝埋下了祸根。

在平定了西南地区之后,元朝给播州杨氏赏赐了大量的土地呢。这一下,播州杨氏的实力可就大大增强啦,在西南地区那真的可以说是称霸一方,成了西南有名的小霸王般的存在哦。到了明朝的时候呢,播州这儿发生了叛乱。为了能够平定这场播州之乱,万历皇帝那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投入了诸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可以说是下了血本啦。最后呢,叛乱确实是被平定下去了,可没想到的是,这场平叛行动却对后面的萨尔浒之战产生了影响呢。

话说在西南地区,刘深惹出了极为严重的大事,这事儿闹得可不小,结果元成宗知晓后,果断采取了措施,直接解除了刘深的兵权,并且把他的职务也给罢免掉了。时间来到1303年的时候,元成宗颁布诏令大赦天下,按说这是个挺宽泛的赦令了,当时元成宗心里其实是打算把刘深也给放了的。然而呢,右丞相哈拉哈孙却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坚决不同意释放刘深。

哈剌哈孙向元成宗进言道:“陛下,那刘深此人实在是好大喜功。他误导了陛下您做出远征西南的决策,就因为这个,西南地区激起了动乱,局面变得十分糟糕。如今若不将刘深此人处死,实在是没办法向天下人交代啊。”

哈剌哈孙所说的话确实是有一定道理。毕竟,到底要怎样去对付八百媳妇国,这本该是元成宗去考虑、去做决策的事情。可这个刘深呢,他实在是不应该去极力鼓动皇帝出兵。要知道,就因为他这一鼓动,使得元军踏上了这条出兵之路,结果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呢。

在经历了七洲洋之战后,刘深便被搁置起来了,这一搁置就是长达14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就这么被“雪藏”着,完全没有机会再去建立更大的战功。要知道,刘深心里其实一直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也盼望着能够通过建立功勋来成就一番事业,这原本也无可厚非。可谁能想到呢,他在选择实现抱负的途径上却出了差错,挑错了地方去施展拳脚。结果呢,就因为这个错误的选择,最后落得个被元成宗处死的悲惨下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