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黑龙江招聘会上最荒诞一幕,我有三个忠告不得不说…

寻凝的情感 2024-10-04 09:38:33

1.

不久前,我在热搜上看到两张招聘会的照片,简直无法相信我的眼睛。

第一张来自甘肃,有一家企业竟然为一位研究生开出了仅2000元的月薪,这实在让人震惊。

而另一张则是来自黑龙江的一场招聘会,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招聘20名普工,学历要求却是博士研究生,薪资却仅为3500到5000元。这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很多网友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心想这会不会是写错了,还是根本不想招人,亦或是单纯的讽刺?我搜索了一下后续信息,有媒体向主办方询问了情况,主办方表示:可能是企业在填写时出现了错误。然而,这样的骚动之后,企业却并没有发布任何声明进行澄清与纠正。

这种沉默或许就是一种回应。许多人因此受到冲击,意识到企业或许并不真正希望招人,只是在应付招聘的流程。更有些人开始动摇读书的意义,博士研究生的薪资竟然没有普工挣得多。这样的工资水平连大学的伙食费都不够,学费何时才能挣回来?一位网友坦言:“这就是现实的就业市场。

在如今这个时代,许多大学生面临求职难的问题,企业态度也是明显冷淡,薪资水平就是这样随意。

也许,这就是当前就业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近几年来,许多人明显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低迷。有些人面临着求职困难,有些人收入被削减,还有些人则忧心于可能的裁员。曾几何时,我们总是认为:“有什么好怕的?工作而已,失去后再找就是。”但如今,大家已逐渐意识到,拥有一份工作并且能维持下来,实属不易。

2

北京某985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曾在四大实习,简历在应届生中已经算硬。

在北京的一次招聘会上,有人问他是否愿意做老师。月薪税前3000元,扣除五险一金后仅剩2000多元。他觉得这一切都太荒谬了——这是北京啊,他在高考时排名在3000名以内,却没想到工作薪水也在3000以下,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对方则嘲讽地回应:“看看当前的就业市场,3000已经算不错了,很多人都愿意接受这个薪水。

在现场,还有一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收到了某公司的学术编辑职位offer。然而,在沟通后,他才了解到对方的底薪仅有3400元。他惊讶地请对方看看自己的简历,结果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如今硕士生多如牛毛,已经不再稀罕。”

这番话虽然刺痛,但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在生活的压力下清醒过来。来自湖北的一位文科硕士,经过漫长的摸索,最终只能接受2000元的实习工资。尽管薪水不高,但为了生计,他依然选择了出发。

211本,985硕,这么好的学历,实习工资只有3000,可即使这样,还是迫切地对公司说:“我干!”

浏览评论区后发现,许多名校的毕业生如今从事着月薪三四千的工作。更有甚者,连那些两三千的职位也成为了求职者们争抢的对象。

很多高校毕业生,已经被现实打服了,高不高薪无所谓,能有份工作就行,大家都是一边骂娘,一边老老实实地苟着。

前几天,比亚迪在清华大学的秋季招聘专场吸引了数百名学生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连硕士和博士生们都因迟到而无法入内。相比之下,曾几何时,他们同样是供不应求的对象,如今却是“不想来就不来”,竞争者的数量已经不再是问题。

与此同时,在深圳的一家电子厂门口,上演了更令人心痛的场景。众多等待面试的人被告知,1986年及以前出生的求职者可以直接离开。1986年出生,至今不过38岁,但一旦达到了这个年龄,工厂便不再关注你的能力,就连最基础的造螺丝工作也不再给你机会。

近日,一位网友在硕博招聘会上感受到求职者的拥挤程度,大约是岗位数的数倍。硕士和博士生的求职情况已经如此,那本科生又该如何呢?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将有1179万名应届毕业生,这个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许多企业却在大幅度缩减招聘名额。例如,某大型互联网公司去年提供了8000个岗位,而今年这一数字骤降至3000个。为了解决就业困境,甚至有专家建议让大学生支付费用进行实习,实在是令人咋舌

不少网友忧心忡忡,回忆起过去递交一份简历便能收获无数面试邀请的日子,而如今,收到的消息寥寥无几,连主动投递的简历也常常无疾而终。这并不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而是许多公司正在执行降本增效的策略。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也同样面临挑战

当前,许多企业更多的是在求生存,而非扩展。他们不再盲目地新增岗位,能支付得起员工工资,确保公司能够继续运转,已是难得。

今天讨论这个话题,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尽早意识到这一现实。近几年,在网络上盛行一种观点,许多人鼓励年轻人要重塑职场秩序,敢于对老板说不,不必委屈自己,追求随心所欲的生活。同时,还有声音呼吁他们打破固有思维,走出舒适区,去创业、开咖啡馆,不要过着平淡生活,要追求激情与冒险。

然而,曾经坚定地追求“自由”的那一批人,如今在面对现实的压力时,是否仍能坚持这些理想呢?

然而,当初那些崇尚“自由”的人,以及追求“搏一搏”的投资者,如今已经默默回到了工作岗位。甚至是之前创业时所欠下的债务,也只能依靠辛苦的工作来偿还。因此,我真诚地建议大家:在经济下行的阶段,踏踏实实地上班,不要盲目冒险。

首先,如果你有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先苟着,好好上班。

第二、如果你手中有钱,先存着,不要瞎折腾。

第三:不要在工作中混日子。

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无论在哪里都有饭吃。

先生存,再生活。

请像植物一样去生活,在下行的周期里,扎下根来,自己的根系伸多长就伸多长,等到迎来了上行周期,一定会得到最绚烂的绽放。

0 阅读:171

寻凝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