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黄旭华是谁”,一个答案让人眼眶发热:“摸摸你的脊梁骨,有一根是他给的。”
他隐姓埋名三十载,用一生托举起中国核潜艇的深海长城,却甘愿做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者”。今天,让我们含泪翻开这位老人用忠诚写就的“人生说明书”。
一、深海之下,藏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潜伏”故事
1958年,32岁的黄旭华接到一纸绝密调令:“国家要造核潜艇,你明天就走,这辈子准备隐姓埋名。”妻子李世英只知丈夫“去北京出差”,却不知这一别竟是30年的“人间蒸发”。他在荒岛上的研究所里,用算盘打出上万组数据,用玩具模型反推核潜艇构造。母亲从广东寄来家书:“三儿,你在哪个信箱工作?”他只能把泪水咽进图纸,在信纸上写下:“儿在外,一切安好。”
二、最深情的“背叛”:他把人生献给事业,宁可被家人误会
1987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母亲戴着老花镜颤抖着读完:“我的三儿,竟然是国家的大科学家!”此时,黄旭华已从青丝熬成白发。而他的父亲至死都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妻子更是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女儿也总问:“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直到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他含泪写下遗书:“若我葬身海底,不要举行追悼会,因为大海会替我歌唱。”
三、极限深潜,他用生命“打样”
当中国首艘核潜艇挑战300米极限深潜时,年轻官兵紧张得夜不能寐。62岁的黄旭华抓起手电筒,钻进艇舱:“我和你们一起下潜!如果失败,我陪着你们!”要知道,深海压强足以压垮坦克,他却笑着说:“我要用这条命,给中国潜艇事业蹚出一条血路!”当潜艇成功上浮,他写下诗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四、从钱学森到黄旭华:中国的脊梁,永远挺得笔直
钱学森让中国人在太空挺直腰杆,黄旭华让巨龙在深海昂起头颅。一位在戈壁滩种下“两弹一星”,一位在惊涛中锻造“水下长城”。他们像两棵无言的大树,一棵向着苍穹生长,一棵朝着深海扎根,用年轮刻下同一个誓言:“国有疑难可问谁?强国一代有我在!”
五、山河记得,深海记得,我们更要记得
今天,当山东舰劈波斩浪,当“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海沟,请告诉孩子们:曾有一个人把名字化作潜艇的螺旋桨,在暗流中推动整个民族前进;曾有一个人用30年沉默,换来南海永不停歇的涛声。他离去时,没带走一片浪花,却把最硬的“脊梁骨”永远留给了中国。
写在最后:
黄旭华在95岁生日时说:“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此刻,让我们对着蔚蓝大海深深鞠躬——那里有一位老人未说出口的柔情,也矗立着一个民族永远摧不垮的脊梁。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国士无双,永耀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