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情绪稳定是最好的风水

糯米看社会 2025-03-26 17:24:51

《心经》里有这样一句话:“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就像九百年前,苏轼贬谪岭南,在瘴疠之地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用一生漂泊,参透一个真相:风水不在山水,而在心境。

心若没有港湾,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心若能定风波,身处绝境亦是桃源。

一、情绪是镜子,照见你的修为

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弱者遇事慌乱如风中芦苇,强者却似古松立于崖顶,任疾风骤雨,自岿然不动。

佛家说“相由心生”,你对外界的反应,实则是内心的投射。若心池浑浊,一粒石子便能搅动波澜;若心湖澄明,巨石入水亦不过涟漪。

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愤怒是短暂的疯狂。”失控的情绪就像是野火,烧毁的从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理智与福报。

二、让情绪流过,而非困住

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面对同样的困难,你一次次抗拒退缩,你说命运为何如此,却不知,其实是自己不敢坦然面对和突破,越抗拒什么就越吸引什么,只有坦然接受自己崩溃的情绪,才能迎来新的心境。

苏轼被贬黄州时,夜游赤壁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他不否认苦难,而是以天地为尺,丈量悲喜的渺小。

水从不为礁石停留,它遇峡谷则奔涌,入平原则静默。情绪亦当如此,流过而不滞留,方能滋养生命。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真正的通透,是允许一切发生,却不让痕迹刻入灵魂。

要知道,执念是自缚的茧,放下即见三千世界。

三、修一颗如如不动的心

王阳明龙场悟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苏轼半生流离,却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的豁达,是看透“月有阴晴圆缺”后的坦然,更是历经千帆后的心若明镜。

禅宗公案里,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外界纷扰从未改变,变的只是心念的起伏。

控制你能控制的,接受你不能控制的。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悟:风雨无阻,我自徐行。

心若静,惊雷亦是梵音;心若乱,落花皆成刀剑。

四、心安之处,自有乾坤

《庄子·逍遥游》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苏轼晚年谪居海南,食芋饮水,却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将绝境化作奇景,只因深谙:心安,是超越境遇的终极自由。

老子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外求风水,不如内修福田。

真正的稳定,不是逃避风浪,而是在风暴中心扎根。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心安一分,福深一尺。

结语: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人。与其追逐虚无的风水,不如修一份东坡式的“心安”:此心若静,红尘即是净土;此心若定,无常亦成风景。

从今日起,做自己的摆渡人:

遇事三问:“一年后此事还重要吗?”常诵八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默念真言:“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愿你我,以苏轼的智慧为舟,在情绪的江河中,风起时扬帆,浪涌时垂钓,无风无浪,便静看云卷云舒。

2 阅读:175

糯米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