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下令把英语定为美国官方语言!以前不是?唱的哪出戏?

点评校 2025-03-03 11:44:40

相信很多人都习惯或默认在美国说英语,被特朗普这么一折腾才发现还有这么回事:美国240年里英语居然不是官方语言......

那么,为什么?

1776年的费城,当《独立宣言》用英语书写时,大陆会议的代表们都心照不宣地回避了一个问题:新国家的官方语言。

这不是疏忽,而是刻意为之!

尽管独立时英语是13个殖民地的主要语言,但现实是,用德语、荷兰语、法语等语言的也大有人在。甚至在独立军中德裔士兵占了1/3,宾夕法尼亚街头说德语的与说英语的人不相上下,连国会文件都曾用德语印刷.......

开国元勋们深知,为了避免额外的“麻烦”,这个由移民拼凑出来的国家在语言上必须需要“宽容”。用杰斐逊的话说:“我们缔造的不是语言的牢笼,而是自由的圣殿。”

不仅如此,随着美国的开疆扩土,包括语言在内的多元文化不断强化。

比如1848年美墨战争后,跟随西南部大片领土划入美国的还有50万西班牙语人口也被划进美国;接下来不断的移民让操着各种不同语言的人出现在美国大街小巷上。还有淘金热时期旧金山中文报纸遍地开花......甚至到了1920年代,全美仍有6000所德语授课学校。

简单说就是,语言多样性如同地质断层已经深嵌在美国肌理之中了。

所以,在美国联邦层面始终没确立官方语言,这也成为美国最特殊的“制度留白”。

哪怕1981年参议员早川提出第一个英语官方化法案时,反对者搬出《权利法案》:“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表达自由,语言自由岂能例外?”尽管31个州陆续确立英语地位,但联邦法院多次裁定:不得强制公民使用特定语言!

包括1998年亚利桑那州试图取消西语选票时,最高法院以“妨碍平等选举权”为由驳回。

那么,现在为什么突然惊醒要给英语转正呢?

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包含两大核心内容:

1,确立英语为唯一联邦官方语言,理由是“促进国家团结”和“提高政府效率”,并强调英语是美国历史文件(如《独立宣言》)的书写语言。

2,废除克林顿时期的语言协助政策。全美大约有2500万人英语不熟练,西裔社区每3人中就有1人依赖双语服务。 克林顿在1999年签署的13166号行政令,要求医院、学校等联邦资助机构提供150多种语言的翻译服务。

现在被特朗普一张纸给废除了,新政策允许各机构自主决定是否继续此类服务。

回归主题,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政治动机。简单说三点:

首先是巩固保守派选民基础。特朗普的这个新政迎合了部分保守派选民对“文化统一性”的诉求,特别是在移民问题敏感的选举周期。

2024大选的关键州佛罗里达,63%的共和党选民支持“英语唯一官方语言”。当特朗普在集会上高呼“我们说英语!”。而台下响起的不仅是掌声,更是文化主导权的争夺。

其次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美国目前有大约4200万西班牙语使用者和300万中文使用者,特别是非法移民到美国墨西哥人,一落地第一件大事就是拼命的生孩子.......

非英语人口的增长已经对传统白人主导的文化产生了“威胁”,这对作为保守派的特朗普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再就是象征性政治姿态。通过简化政府语言政策,特朗普传递了“美国优先”的信号,强化其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政治形象。

所以说,语言政策从来不只是交流工具,而是权力政治的密码。

19世纪“文明开化”运动中,政府强行关闭印第安寄宿学校的民族语言课程;一战时期德裔因说母语被斥为“叛徒”;现在特朗普的语言新政,本上仍是“单一文化优越论”的当代演绎。

当然,特朗普的“一招鲜”也未必真正意义上的“管用”。

原因很简单,现在数字化时代出现了多元语言新武器,并不是你一张政令就能扼杀的。

比如TikTok上的西语网红直接坐拥千万粉丝,华人超市扫码就会出现AI翻译。联邦快递仍然在用28种语言发送包裹,迪士尼乐园播放着9种语言的欢迎词。

所以,你行政命令能删除政府文件里的多语标识,却抹不掉民间蓬勃的语言生态。

更讽刺的是,新政可能反向刺激语言平权运动——目前纽约州议会正加速推进《语言公平法案》,硅谷科技巨头纷纷增加小语种支持......

特朗普强行把美国240年的语言光谱压缩成单色,是否终究成为政治家的一厢情愿?拭目以待。

0 阅读:0

点评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