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看看经过。
先是2月1日,刚刚坐上总统宝座不久的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
加拿大也不甘示弱,第二天就宣布分两阶段反制,总规模达1550亿加元(约1069亿美元)。首批300亿加元关税于2月4日生效,第二批1250亿加元清单涵盖汽车、钢铁、农产品等关键领域。
到了3月4日,是两国贸易争端的最新高潮。
美国在暂缓30天后正式实施加税,而加拿大同步启动对价值3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
那么,有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1,两国“闹掰”后谁吃亏?
2,美国为什么对盟友加拿大下手?
3,未来两国会怎么样?
先说第一个。短期看吃亏的当然是加拿大。
简单说就是,加拿大经济对美国具有严重的经济依赖性。
二战后因为宗主国英国的衰退+冷战的形成,加拿大与美国关系迅速拉近。

这包括经贸层面,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
加拿大凭借如水电、矿产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美国能源和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国。而美国则向加拿大出口工业制成品和技术。
特别是冷战期间,美国东北部的工业化进程,加拿大安大略省稳定的电力供应功不可没!
1965年两国签署《汽车协定》,加拿大汽车业80%以上的产量出口到美国。这一阶段,加拿大对美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从1950年代的约60%升至1970年代的70%以上。
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消除了大部分关税。双边贸易额从1987年的1660亿美元增至1993年的2110亿美元。
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将墨西哥纳入,形成全球最大自贸区。
2024年美加双边贸易额超7000亿美元,日均跨境贸易额达27亿美元。
那么,为什么说大贸易战加拿大吃亏呢?
逻辑很简单,加拿大对美市场的依赖远超美国对加市场的依赖!
目前美国是加拿大最大贸易伙伴,占其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2023年加拿大77%的货物出口流向美国,而美国仅14%的进口来自加拿大。
还有,因为汽车产业高度一体化,加拿大汽车零部件生产的70%以上都卖给了美国;每年向美国出口约500万辆汽车。要是供应链中断,安大略省等工业重镇将首当其冲。
用加拿大外交部长乔利的话来说就是,美国关税是“生存威胁”,数千工作岗位岌岌可危!
这次关税直接威胁的除了汽车等支柱产业,还有加拿大的能源。仅能源出口一项就可能因美国的额外关税损失数几十亿加元。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美国也不是不会受到影响。能源其实也是加拿大反制的一大手段。
毕竟加拿大是美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提供美国60%的原油进口和85%的电力供应。前面说的安大略省的电力出口,覆盖美国密歇根州、纽约州等地150万户家庭。
你一旦加税,我这边必然涨价,甚至限制电力供应!
另外美国的本土企业,比如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和汽车制造业密集的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将承受加拿大报复性关税的爆锤。在加拿大对美1250亿加元第二阶段清单中,就包括牛肉、乳制品、汽车等美国对加拿大的关键出口品类。
当然,美国肆无忌惮对外加税自身也会被反噬!
原因也很简单,加征的关税最终会落在美国老百姓头上,引发国内的通胀压力。
比如纸制品和化妆品,这些东西都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用的必需品,而加拿大是这些东西的第三大供应国,25%的关税成本自然要转嫁给美国老百姓了!

(加拿大麦格纳总部)
再说第二个---
美国为什么对盟友加拿大下手?
其实在2018年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时,美国就对加拿大钢铝等加征关税;而加拿大则对等反制,对美166亿美元商品加税。
所以,现在美国再次对加拿大加征税只不过是之前政策的延续而已。
从大的层面说,特朗普搞的是“孤立主义和战略收缩”!
当维护全球霸权成本越来越高,高到严重超出霸权红利时,战略收缩就会成为美国下一阶段内政外交的施政方向。即抛弃对全球控制而分割自己的“势力范围”。
收缩就收缩吧,为什么对自己的小弟下手?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举个例子。
近代历史上对明清最恭顺的藩属国是朝鲜,就像现在的加拿大,一心一意的当小弟。
但明末为了夹击后金,差点就吞并朝鲜作为前进基地。后来被朝鲜提前得知,赶紧贿赂了一干明朝大臣才留住了小命。
清末为了防御日本,袁世凯又提出吞并朝鲜作为缓冲区的计划。只不过甲午战败,朝鲜让日本夺走了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强大王朝进入衰落期的征兆,就是开始吞并最恭顺的小弟来补充自身损失。把无形的软实力转化成有形的物质利益。到了这步,不管能不能成功都说明王朝的衰落是不可避免了。
所以,不论特朗普的领土扩张论还是战略收缩,都是美国在衰落下向传统孤立主义的回归!
换句话说,这才是美国本来的面目。

第三个---
两国未来怎么办?
这属于从盟友到对手的“信任崩塌”。
加拿大各省领袖一致支持联邦政府的反制措施,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更斥责美国“背叛历史纽带”。而在美国,农业和制造业游说团体已开始向白宫施压,要求缓和贸易战。
两国关系已经被深深地割了一刀了。用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威尔金森的话说:“即使美国取消关税,两国贸易关系也无法回到从前。”
不过,两国并不会因此彻底反目成仇。大半个世纪的深度捆绑,让两国已经已经“难舍难分”了。
因为两边的核心区离得太近。如果两国敌对,用美国老电影里的说法是“电话亭里拼匕首”。
比如作为美国国本所在的五大湖区,和加拿大城市基本上混在一起;一旦彻底闹翻或爆发冲突,美国的损失必然大到难以接受。
当然,按照美国保守孤立派的回归趋势,加拿大也不能指望于对手的手下留情。经济“去美国化”与全球布局才是未来加拿大经济的出路。
目前加拿大已经提出四大战略应对长期风险:
降低内部贸易壁垒:加强省际合作,减少国内市场分割。多元化贸易伙伴:加速与欧盟、亚太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减少对美依赖。基建升级:扩建港口和铁路,提升出口物流效率。能源自主:扩大油气管道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开拓亚洲市场。最后简单总结----
关税战本质上是政治博弈的经济代价。
短期内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共同买单;长期看,加拿大加速“去美国化”或将会重塑北美乃至全球贸易格局。
就像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的那样:“我们不愿打贸易战,但已准备好全力反击。”
而作为太平洋彼按的吃瓜群众,看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