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之一,被称金为陵第一园

归园拾光 2025-02-27 18:25:08

南京瞻园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典园林之一,不仅是南京城市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代表。

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园林布局以及精湛的建筑艺术,使其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瞻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最初是明开国功臣徐达七世孙徐鹏的府第西花园。

作为明朝的开国功臣的徐达,其家族在明代享有极高的地位,府邸规模宏大,园林设计精致。

瞻园的早期布局体现了明代园林的典型风格,以自然山水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

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池沼一应俱全,花木扶疏,景色宜人。

明代园林注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瞻园的早期设计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

它不仅为徐氏家族提供了休闲游乐的场所,更成为明代文人墨客交流雅集的重要空间,许多文人在此留下诗文佳作,为瞻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清初,瞻园被改建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成为地方政府的办公场所。这一时期的瞻园在功能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但其园林布局并未受到根本性破坏。

相反,清代对瞻园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改造,使其更加庄重典雅。

乾隆皇帝南巡时,被瞻园的美景所吸引,曾两次到此游览,并亲自题写了瞻园的匾额。

这一举动不仅提升了瞻园的地位,更使其成为江南地区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

乾隆皇帝的题字不仅是对瞻园艺术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内涵的高度肯定。

此后,瞻园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地方,他们纷纷前来瞻仰御笔亲题的匾额,同时也被园内的美景所折服,留下了许多赞美瞻园的诗文,进一步丰富了瞻园的文化内涵。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瞻园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成为杨秀清和赖汉英的府第。

然而,在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中,瞻园遭受了严重破坏,几乎被毁殆尽。

这一时期的瞻园不仅在建筑上遭受重创,其园林艺术价值也受到了极大冲击,许多珍贵的建筑和景观元素在战火中消失。幸运的是,历史并未让瞻园就此沉沦。

1865年和1903年,瞻园经历了两次重修。在重建过程中,人们尽可能地恢复了园林的原貌,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尽管无法完全复原曾经的辉煌,但经过重修的瞻园依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元素。

解放后,瞻园的重建工作得到了更加专业的支持。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主持了瞻园的重建工作。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对瞻园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在重建过程中,刘敦桢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求还原瞻园的历史风貌。他深入研究了瞻园的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对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景观元素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优化。

经过重建后的瞻园,不仅恢复了原有的格局,还增添了许多新的景观元素,使其更加精致典雅,成为南京地区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重建后的瞻园分为东、西两个景区,这种布局巧妙地将园林的空间进行了划分,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特色。

东景区以静谧清幽为主,建筑多为单层的亭台楼阁,布局疏朗有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远离尘世的喧嚣。西景区则相对热闹,建筑多为两层的楼阁,布局紧凑,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建筑装饰,感受到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瞻园的主体建筑静妙堂是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它一面建在水上,宛如水榭,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使得静妙堂与周围的水景相得益彰。

静妙堂将瞻园分为两部分,北边以静为主,南边以喧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边的假山和水池布局简洁,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南边的假山和水池则更加精致复杂,形成了丰富的景观层次。溪水将南北两部分相连,既保持了整体的连贯性,又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站在静妙堂内,隔水望山,山峦的轮廓在水面上若隐若现,仿佛是一幅水墨山水画,让人不禁陶醉其中。这种巧妙的布局和设计,充分体现了江南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瞻园以石著名,其造型与园中景观巧妙结合。园内的两块宋代奇石——仙人峰和倚云峰,更是为瞻园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这两块奇石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在园中,见证了瞻园的沧桑变迁。它们的造型奇特,纹理清晰,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园林的布局中,这两块奇石被巧妙地安置在水池边,与周围的假山、树木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园内的假山堆叠得错落有致,山石的纹理和造型各异,或如雄狮蹲踞,或如仙鹤展翅,或如莲花盛开,栩栩如生。在假山的周围,种植着各种花木,四季常青,与山石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

在园林的设计中,山石不仅仅是一种景观元素,更是园林意境的重要体现。它们或高耸入云,或低伏于地,或横卧于水边,或矗立于林中,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融合,营造出一种山林野趣。

瞻园的结构为木与砖石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在江南园林中十分常见。

木材的使用使得园林建筑具有了温暖的质感和自然的气息,而砖石的使用则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在瞻园的建筑中,木雕、砖雕和石雕等工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更增添了园林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门窗上的木雕花纹,还是墙壁上的砖雕图案,亦或是假山上的石雕造型,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雕刻作品不仅具有装饰作用,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如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瞻园作为南京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园林,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从明代到现代的沧桑变迁。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从明代的徐氏家族私家园林,到清代的官府衙门,再到太平天国时期的王府,最后成为现代的园林公园,瞻园的每一次身份转变都与历史的脉搏紧密相连。

它不仅见证了南京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如今,瞻园不仅是一处供人们游览的景点,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领略到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瞻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巧的园林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刘敦桢在《中国园林》巨幅锦画册中,将瞻园作为古金陵园林唯一的代表作,载入中国园林史。这一评价不仅是对瞻园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对瞻园在中国园林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肯定。

瞻园的园林艺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瞻园的布局巧妙,东西两区的划分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特色,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其二,瞻园的建筑艺术精湛,无论是主体建筑静妙堂的水榭特色,还是园内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工艺,都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其三,瞻园的石景艺术独具匠心,宋代奇石与假山堆叠相得益彰,营造出山林野趣。这些艺术价值不仅

坐落地:江苏省南京市

结构:木与砖石结构

类型:私家园林

建设时间:始建于16世纪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