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红楼,纵说古今
关注红楼晓晓,带你走进浩瀚文史天地
刘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麾下人才济济,身边环绕了包括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名将,辅助他在乱世中奠定了蜀汉的基业。然而,他却没有完成自己的大业,究其原因为何?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原因。对此,毛主席就曾指出刘备的两个致命缺点,一个是感情用事,另一个则是分不清主次矛盾。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
第一点,“善于用人,好感情用事。”刘备感好情用事,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重视友谊,对朋友甚至家人都情多义重,容易被感情左右,也因此做出了许多不明智的决策。例如,在任用吕布的问题上,刘备因为不忍看到吕布流离失所,而将败给曹操的吕布留了下来。然而,吕布却在刘备与袁绍作战时趁机夺了徐州,并在收受袁绍的好处后将矛头转向刘备。毫无疑问,吕布的背叛证明了刘备的这一决策是错误的,他的个人情感左右了他的判断和决策,而这也成为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致命弱点。
第二点,分不清主次矛盾。刘备经常陷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混淆之中,并经常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这是他无法理性地进行抉择的根本原因。例如,关羽被杀后,刘备为展示自己的义气,不听劝阻、不顾大局地急于为好兄弟关羽报仇,甚至亲率大军对东吴采取军事行动(意味着放弃了“东联孙吴,北剧曹操”的策略),最终以失败告终。毫无疑问,刘备的这一决策恰恰暴露了他分不清主次矛盾的缺陷。诚然,忠诚、义气这些道德标准在古代是很重要,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往往是与一人之家、一方势力、一个王朝有关的,所以更加需要冷静、理智对待,抓主要矛盾,以免闯下大祸。
综上所述,刘备麾下人才济济,却没有完成自己的大业,或许可以归结于他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间的不平衡,以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混淆。虽然刘备的忠诚、义气等特征能够在小范围内体现出价值,但在政治、军事领袖范围内,这些优点就面临局内化为弱点、导致采取错误决策的风险。如果他能懂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理性对待事情并处理矛盾,以国家利益为优先,事情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走向也未可知。对此,您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