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大决战在即,毛主席突然下令枪毙手下大将:谁求情都不行

红楼晓晓 2023-12-14 09:10:32

1948年5月,正是解放战争处于白热化的时期,一天,毛主席在整理资料的时候,突然在其中发现了一份特别的文件,这是一封匿名举报信。

怀着疑惑的心情,毛主席打开了信封,然而,在看过信上的内容之后,毛主席马上便因信里的内容震惊,心中感到无比的气愤。

随后,为了尽快弄清真相,毛主席立刻请人将军区负责人喊来。

军区负责人一赶到,看到毛主席表情十分严肃,心中便已经猜出大概,眼看已经瞒不住,便一五一十交代了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听完军区负责人的报告,毛主席更加勃然大怒,立刻吩咐手下人,将事件当事人黄寿发叫来。

很快,接到消息的黄寿发闻令前来,此时他还不知道毛主席因何叫自己,便在毛主席跟前小心询问,叫他前来有何指示?

看着眼前这个彬彬有礼的男人,毛主席很难将他和信中陈述的那些恶事联系起来,更难想到如今在自己面前,他居然还能做出这样一副无辜的样子。

望着眼前这个男人,毛主席沉默好一会儿后,终于出口说道,黄寿发,你太让我失望了。

听了毛主席的话,黄寿发当即被吓得手忙脚乱,联系到自己近来做过的事情,唯一能让毛主席做出这样表示的只有一件,那便是一年前他拔枪杀妻的那件事情。

事案件来到一年前,黄寿发妻子何茵莫名死在自家院里,临死前手中持枪,等众人循着枪声赶来之时,黄寿发哭着声称妻子是自杀身亡。

此言一出,周围人眼中充满疑惑。

好端端为何要自杀呢?由于事发现场只有黄寿发与何茵两人,大家第一反应只能是听信黄寿发一面之词,但很快,新的线索就不断涌现在众人面前。

首先何茵死时身怀身孕,没道理在这个时间寻死;其次是何茵临死前手中的那把枪,实际是黄寿发的枪,种种证据都表明何茵的死另有隐情。

一直到调查组介入到这件事情之后,真相终于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一个关键证人是黄寿发的警卫员,他表示自己在何茵死前,黄寿发曾向他下达杀害何茵的命令,在明确表达拒绝之后还曾受到威胁,让他不准将此事告知旁人。

警卫员与黄寿发同样受党教育,但他不愿助纣为虐。

谁知事后当大家再次找到黄寿发,向他询问此事时,黄寿发却毫无悔过之意,虽然承认自己对妻子开了枪,但却称真正导致她死亡的是自己朝自己开的两枪,可谓荒谬至极。

直到何茵的尸检报告被呈到黄寿发跟前,他之前的傲慢和嚣张气焰才有所消减,何茵临死前腹中怀有胎儿,为母则刚,世上怎么会有母亲因为吵架就忍心舍下自己的孩子?

铁证如山,黄寿发承认了自己的恶行,随后被关押起来。

考虑到黄寿发很早参加革命,在战场上立下诸多战功,正因为此,虽然此次事件影响恶劣,但考虑到黄寿发过去的功劳,大家考虑认为应该可以功过相抵。

此后黄寿发被关押起来,这个案子也被一拖再拖,一拖就是一年,谁知如今竟传到了毛主席耳中。

自知此事干系重大,黄寿发情急之下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一味在毛主席跟前输出各种为自己辩解的话,直言妻子死亡的真正元凶并非自己,希望以此争取毛主席的从轻处置。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理会黄寿发的辩解,杀人偿命,何况黄寿发如今还杀的是他的枕边人,这种恶行在军中犹如一颗毒瘤,除了尽快拔除以外别无他法。

毛主席没有过多犹豫,直接下达了枪决命令,黄寿发看见毛主席的态度,自知处决决定可能是板上钉钉了,吓得直跌坐在地上,整个人抖的不成样子。

枪决命令下达之后,旁边一位将军于心不忍,毕竟过去黄寿发曾立下许多战功,凭借能力走到军区参谋长的要职,考虑到如今军中正值用人之际,而且正处于大决战白热化时期,建议毛主席可以考虑暂且搁置此事,等战争结束再对其进行处理。

不过,黄寿发的罪行实在恶劣,除了开枪杀妻之外,他还在此前有出轨保姆的恶劣行径,作风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我军向来注重军容军纪,眼里容不得一颗沙子,正因如此,毛主席才没有理会任何人的求情,坚持枪决黄寿发的决定,直称他这样的人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一名军队的指挥官。

黄寿发被处决的事情很快在军中传开,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肃清了军纪,一方面也为军中将士起到了警示作用。

黄寿发去世后留下一女,由于战争年代失去父母先后失去双亲,无人照料后流落到河北农村。

杨成武是黄寿发的老战友,虽然黄寿发有错,但毕竟曾经有功于革命,而且孩子是无辜的,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伸出援手,托人找到黄寿发之女,主动承担起她的养育责任,使其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一名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用的人。

写在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先点个“关注”,让我们在互动中成为互相的铁粉,以便您及时收到文章的推送!其次,对于黄寿发的事情,您有什么样看法?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

115 阅读:3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