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肆虐中原,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氏族正常生活,尧再次召开联盟大会,讨论对策。
尧说:“水大,民苦,谁能解我忧?”
众皆不语,上次开会的时候,因为欢兜推荐擅长治水的共工部落,导致内部派系斗争,全部遭到流放。现在,没有人愿意触这个霉头。
沉默良久,尧问舜,可有什么建议?
舜说:“夏后氏的鲧,听说也能治水。”
尧表示担忧,无奈也没有其他人选,只好试一试。
鲧带领夏后氏族人,加入炎黄联盟,筑堤防水。
然而堵水只适用于小的水患,面对大洪水,土坝成为鸡肋。鲧努力了九年,没有效果。
舜巡视治水工作感到非常不满,以为鲧懈怠,将其放逐羽山而死,又命禹接替父亲未完的事业。
禹心中悲愤,心想治理大洪水项目尚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更好的经验。我们夏后氏来帮忙,玩命干了九年,结果我爹被你们砍了,找谁说理去?
同时又很焦虑,因为再治不好,自己也要被砍,就很烦。
几乎挠破头,经过研究思考,大禹改堵水为疏浚,获得阶段性成功。
此后,禹带领着伯益、后稷等人,长期扑在治理河川的事业上,艰苦奋战,终于较好地解决了水患。
据说,为解百姓之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对他颇有微词,吟唱出中国第一首诗歌——候人猗兮!
意思是,我的心,在等待,一直在等待。四个字的诗,后面用了两个叹词,情绪很大。
虽然亏待了妻儿,但是治水的业绩对于整个联盟来说功莫大焉,大禹获得酋长们的广泛支持,取代舜的位置,成为新任军政首长。
历史重演,舜无法传位儿子商均,“禅位”大禹。
禹时刻牢记老爹的冤屈,掌权之后,建议已经高龄的舜“南巡”,死于九嶷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