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福建,很多人脑海里蹦出来的可能是“武夷山的茶”“厦门的海”,又或者是“闽南语怎么听都像在唱歌”。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块看似热闹的土地,其实在中国版图上,是个地地道道的“孤岛”?
你在大陆上开车旅行,大多数地方,总能顺着江河、山谷,一路串门,左邻右舍地走过去。比如广东和广西有西江相连,江苏浙江挨着大平原,新疆也能靠河西走廊跟内地握握手。
但福建不一样。
它夹在浙江、江西、广东中间,却像被一圈大山团团围住,跟谁都不亲近。福建地形骨架是由两列平行的大山组成的:西边是武夷山脉,挡着江西;中间又横着闽中山脉,把省内也分成好几块。山多地少,河短流急,连自己内部来往都挺费劲,更别说和外省顺畅通行了。
所以有人说,福建是中国大陆上的“天然孤岛”,这话一点不夸张。
山海之间,注定不走寻常路回到古代,要从中原到福建,可不是说走就走的事。得翻越武夷山脉,过仙霞关、分水关这些天险,光粮草运输就是大难题。说白了,福建在古代,既不容易被打通,也不容易被整合,简直像游戏地图里的隐藏关卡。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顺着大江大河打下大半个南方,唯独福建这块地方,直到汉武帝平定闽越,中央政权才算正式插上旗帜。但想要深度管理?难!
不过,福建虽然难打难管,倒也没能形成什么“地方割据王国”,原因也简单:没大平原,养不起太多兵马。
反倒是几次中原大乱,比如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大批北方士族逃难南下,福建成了他们心心念念的“避风港”。
从农耕到海贸:福建的转身问题来了,大量移民涌入,可福建地少人多,怎么办?答案是:出海!
福建沿海曲折多港湾,加上小河流直接入海,很自然地,就催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农耕文明的海贸文化。
到了宋元时期,世界各地开始张开怀抱做生意,福建这边也开窍了:福州、泉州、漳州这些小地方,摇身一变成了繁华港口,商船来来往往,外贸搞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泉州,13世纪时被称为“东亚第一大港”,当时要是有朋友圈打卡,泉州的定位肯定得火上热搜。
亲缘地理,连接海峡两岸继续往东看,福建隔着一条仅130公里宽的台湾海峡,面对着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更妙的是,福建和台湾的沿海平原,仿佛隔空对望,地形高度相似,文化血脉相连。
在历史长河里,福建人跨海去台湾,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语言、宗教、习俗,连妈祖庙的香火,都一脉相承。说白了,福建和台湾的关系,不是邻居,而是亲兄弟。
而且,考虑到今天全球竞争和台海局势,福建这种地缘纽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地理上割不断的联系,成了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的天然支撑。
在我看来,福建的“孤独”,其实是一种被地理塑造的独特力量。
孤立于山海之间,让福建不像内陆省份那样依赖大河大谷,不得不另辟蹊径,从山间小路走向大海世界。
也正因为这种天生的“逼迫感”,福建成为了中国海洋文明的重要起点,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也是连接东南亚、台湾乃至世界的桥梁。
如果换到今天来看,福建这种“孤独”,正好是它在对外开放、海洋经济、两岸交流中独一无二的底气。
各位领导,你们觉得呢?福建这种“孤独气质”,是不是也挺迷人的?欢迎留言聊聊你对福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