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shé)话

神谝兴平话 2024-10-15 03:05:38

折(shé)话

文/高育鹏

兴平人性子直,脾气硬,不愿人前人后去折话。不像外地人,思想活,舌头软,遇到求人的事情,说得出口,用得着人。

虽然知道,求人不低搭,但是要张开口,兴平人骨子里,抹不下面子。连一句话,都不愿意折,可以想见自封的人格,要高到什么程度,显然比得到利益、物质、自身的满足,筑起的骄奢的哈利法塔要高,非觉沾沾自喜,而认为精神上的损失,脸面卑弱承情。

当日子还没有过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富足状态,怎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到邻居家借个工具,到朋友处用个便利,折话是必然的,但有借必还且记好,有用必谢且报答,以后要找机会补偿,是兴平人的大前提。

在困难面前,不得不折个话,求取帮助,看似简单,在兴平人这里,变成恩惠,好多人要记一辈子。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似顺手之便,当铭记好处。折话,兴平人不仅看重开头,而且注重结尾上的和美。

然而,生活在变,现实在迁,很多人长成油洸洸脸,折话像喝米汤,遇事乱张口,求人甜如蜜。过后呢?忘恩又负义,还觉得吃上了利,抽上了瘾,演上骗人的鬼把戏。

比如,折话借人钱,现在有不少人,不仅不感恩,还耍赖皮,还钱时跑路或摆烂。这些丢人事,兴平人看不起,却大行其道,愤骂之:欺了脸,丧了德,先人坟上冒白气。骂的越狠,那些人却还嘴:唾到脸上擦一擦,借来的钱随便花。

他们忘了,折话是难以启齿的,折话是心中不愿的,折话是人格担保的,折话是报答必须的。兴平人专意挑了折话这个词语,好像做生意要折本钱,好像健身体要折臂腿,未出口先矮了半截子,而不用“不好意思、抱歉、打扰了”等说明来意。且话在兴平人眼里,就是干巴硬正、掷地有声,有“撂出一句话,板上订个钉,地上砸个坑”的冷怂劲。

兴平人不爱折话,是留传下来的老根。由于长期的小农经济,千百年的封闭生活,很少相互帮助,不易联络外界,善根结出良果,使兴平人说话有“一句话顶千斤”的力道。现在世界开放了,社会流动了,兴平人折话的信誉度,是一块老招牌,具有秉性上的公信。可是不泛有人,利用人脸在蒙蔽人性,进行招摇撞骗,把折话当成家常便饭,当成诱饵钓鱼,品德败坏,极为不妥。

兴平人折话里,没有甜言蜜语,没有长篇大叙,是干碟子硬碗,是三言两句。兴平人的性格里,大恩不言谢,小惠不忘记,不耍嘴皮子,默默在牢记。过后却是,疾风骤雨,爱如潮水,绵绵情谊,输出徐徐。

折话,是境况的不得已,是开口的人格递,是记人的施恩惠,是回报的新开启。曾经的好多次折话,依然清晰的记得,是好邻太感激,是好友怀知遇。

——2024年10月13日

0 阅读:1

神谝兴平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