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达义助金翠莲时,李忠给二两银子,是否太少?

写在名著 2025-03-27 09:02:46

当然太少。鲁达出手就是五两,不是不愿多给,而是“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后来结账都“主人家,酒钱洒家明日送来还你”,需要赊账了,可见是倾囊而赠。史进呢,出门在外,还是“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和他们相比,李忠的二两银子,当然太少了。

为什么李忠这样小气?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偷笑]。

鲁达是中下层军官,有固定的、并不菲薄的收入;又没有家室父母,不需要养家糊口。现在倾囊而赠,下个月又有收入。就是在下次发薪之前的日子里,“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他的身份和良好的口碑,也只以用赊账来支撑生活。

史进更不必说,本是富家子弟,“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怄气死了,老汉只得随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到父亲也死了之后,更没了约束,肆意结交少华山,惹了官司,“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迭起了”,弃家逃走,把财产寄存在少华山。这年少不知世事难的少年,自以为少华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产,当然敢于挥霍。

而李忠呢,说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现在“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近乎于要饭的乞丐。他的每一文钱,都是卖膏药得来的。来之不易,怎么能怪他把钱看得重些?

并且,鲁达向李忠要钱,嘴里说的是“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可是显然不会还。为什么这么说?一来,初见之时,李忠要“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直接就说:“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还“焦躁”起来,“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便骂道:‘这厮们夹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

二来,在向史进借钱时,史进直接说:“直甚么,要哥哥还。”他这么大方,李忠好意思追着鲁达要求还钱吗?

眼看来之不易的钱,要这样有头无尾地撒出去,李忠怎么能够情愿?能拿出二两银子来,也是看鲁达的面子、顾忌鲁达的暴躁,不得不然了。

不过,从李忠这个人的性格来说,他本就十分小气。后文他占据了桃花山,做了首领(就是小一号的梁山晁盖了),又机缘巧合邂逅鲁达(这时已经是鲁智深了)。鲁智深不肯入伙,坚持要离开,李忠、周通主动提出,送些路费。

可是,他们是怎么送路费的?“现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结果鲁智深发起蛮性,打翻喽啰,抢了桌上金银酒器就走。

鲁智深这样的行径,绝对不能算是合理;可是他毕竟是直性的好汉,是因人而施的。如果不是李忠如此小气,他也不会做出这么不合理的行为来吧。

0 阅读:1

写在名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