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士受何人之托,向贾母提亲?

写在名著 2025-04-25 08:50:33

人家就不能是自己主动的吗?非得是受人所托吗?

看多了宫斗宅斗戏,很容易形成简单的两极思路:不是黑,就是白;不是甄嬛阵营,就是敌对阵营;不是支持宝黛的木石姻缘,就一定反对木石、支持金玉姻缘。于是,张道士提亲,就被一些读者解读为“受薛家所托,替宝钗提亲”,甚至是“故意拆散宝黛”。

其实,《红楼梦》像生活一样包罗万象,每个人有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张道士,虽然只出场一次,却也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立场的独立人物。

张道士有资历,是当年荣国公的替身,被先皇称为“大幻仙人”,受过今上的册封,与王公藩镇都有来往,和宁荣二府熟悉到“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的程度。用现代的语言来说,他是京城贵族圈的交际明星。

这个张道士,多少有点儿像《水浒传》里的宋江:文才武略、财富家世,无一可取,唯一擅长的就是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与权贵们的交往,就是他的立身资本。在人们心中,他与贾府、与权贵越熟悉,他的身价就越高。

所以他愿意多一层交往,多一重资本:贾府来清虚观春游了,他一定要把宝玉的通灵宝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因为通灵宝玉是一件传奇级别的东西,他展示人前,和袭人给表姐妹们传看一样,是表现自己与贾府的熟悉亲近程度。

给宝玉说媒,也是拉近关系的一种手段。

至于那“一位小姐”,可能是实有其人,有心攀附,托张道士来探探口风。更可能的,是根本没有人托他,完全是他自己想的。反正他“常往两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是见的”,当然也有机会见到别人家的夫人小姐。这么大的京城贵族圈子,“聪明灵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的“十五岁”小姐,难道还少了去了?征得了贾府的同意,再去合适的人家,“国公府那衔玉而诞的公子,‘聪明灵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你家小姐,特来讨你家的示下”,不也很顺理成章吗?

当然,以张道士对贾府的影响力,还远不到“硬作保山”的程度,真正说起亲来,也一定会另请媒人媒婆的。张道士就是起一个介绍人的作用。可是如果婚事能成,介绍人也功不可没,足够他吹嘘一阵子了。

就是婚事不成,最多是委婉拒绝,又没有什么损失,张道士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2

写在名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